MTI 科技翻译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探索
- 来源:学术视界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4-05-12 14:55
王文彬
(辽宁大学 沈阳 110136)
摘 要: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在科技翻译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为了提升科学翻译教学与思政育人理念的融合度,需要挖掘补充教材中的思政元素,丰富教学内容;采用多样性的教学模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借助网络平台延伸课程思政教育环境;完善教学评价,构建多元化的评价机制。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做到思政教育“润物细无声”,实现价值引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的统一。
关键词:科技翻译;课程思政建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
中图分类号:H3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832-9317(2024)01-0108-3
DOI:10.12424/HA.2024.022 本文链接:https://www.oc-press.com/HA-202401-108.html
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立德树人。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全过程,实施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教师作为推动课程思政实践的“主力军”,在专业知识的传授过程中应该有效融入思政元素,对学生进行知识育人的同时进行思政教育,充分发挥专业课程育人的功能,实现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齐头并进。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TI)职业指向性明确,“MTI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社会需要的各种专门翻译人才,包括科技、经贸、新闻等领域,要求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和专业技能。”(方梦之,2018)
科技翻译作为面向MTI 学生开设的一门方向必修课,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旨在帮助学生理解科技文体词汇、句法和语篇的语言特征,掌握科技翻译的基本原则、方法和技巧,提高翻译的准确性与专业性。本文以科技翻译课程为例,分析科技翻译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在此基础上探索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的改革创新,以期为MTI 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提供一定借鉴。
一、科技翻译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当今时代,科技革命加速推进,科技翻译在全球科技交流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国科技发展既需要对各国先进科技知识吸收转化,也需要将本土科技创新成果对外表达,而这些都离不开翻译工作。新时代做好科技翻译,加快科技信息传播工作,不仅可以促进国际信息交流、提高国民科技素质,而且对我国融入全球科技创新网络、深度参与全球科技治理具有重要意义。在科技翻译教学过程中“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科学精神和科技伦理等思政元素,有助于厚植学生爱国主义情怀,坚定理想信念,提高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人文素质、科学精神与认知能力。”(赵文,2021)科技翻译课程与学生的生活以及未来职业联系度相对紧密,蕴含多种类型的思政元素。首先,科技翻译课程兼具工具性与人文性特征,是专业知识和人文素养的有效载体。教师在选取翻译素材时可以引入典型的思政案例。比如,选择介绍我国航空航天成就的材料,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还可以选择体现航天英雄的精神和事迹的材料,树立科技强国意识和家国情怀。这些包含思政点的素材通过翻译练习可望内化为个体的价值观,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其次,科技翻译课程有助于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科学作风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态度,切实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科技翻译课程让学生懂得要谨小慎微地对待原文的每一句话,秉承一丝不苟、臻于至善的工匠精神,还要拥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做到对原文负责,对读者负责,而这些正是课程思政的应有之义。
二、科技翻译课程思政建设的路径探索
(一)挖掘补充思政元素,丰富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课程的核心,而教材是实施教学的重要载体,直接关乎课程思政建设成效。全国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系列教材是国内第一套专门针对MTI 学生编写的专业教材,具有专业化、实践性、应用型的鲜明特色。其中由傅勇林、唐跃勤主编的《科技翻译》,通常被选为科技翻译课程的主教材。该教材以“英译汉”为传译路向,着眼于国家科技翻译能力的提高及先进科技知识的引进,从词汇、句法和篇章三个层面,以准确性、客观性、繁复性、规范性、逻辑性及程式化等科技语言属性为纲,逐一讨论词义、句式、句法、篇章以及文本的语言呈现规律,具体分析科技翻译的基本原则、规范、过程、策略及其实际运用。(傅勇林等,2012)
该教材自2012 年1 月初版以来,多次重印。为了更好地突显教材思政地位,需要结合教学目标,对教材中的思政育人资源进行挖掘补充,确定教学内容的思政教育融入点。例如,翻译理论方面增加中外科技翻译家、中国科技翻译史、中国科技典籍翻译等思政元素,以培养家国情怀和全球视野,增强理论自信和文化自信,激发对外翻译和传播的主动性和实践热情。翻译实践方面拓宽教学资源供给渠道,充分发挥网络资源和数字媒体的时效性和多样化优势,既要选择反映国外科技新进展的素材,也要补充中国高铁、神舟飞船、嫦娥探月等承载家国情怀的素材;既要选择纯科技主题的素材,也要注重选择与科技、社会、人文等主题密切相关的素材,如基因工程、环境保护、人工智能等,引导学生关注人与环境和谐共存、可持续发展理念、经济发展与社会伦理等话题,充分契合科技伦理、科技人文关怀等思政主题。译例赏析方面遴选经典译例,帮助学生领略科技翻译传递的真善美,培养思辨能力和人文素养。比如在讲授术语翻译时,可以向学生介绍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钱学森的科学术语译名观:在表意准确的前提下,应该使用中国语言风格来表达,这样有助于建立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学术自信。(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上海总站,2021)他在20世纪90 年代将virtual reality(虚拟现实)译为颇具中国韵味的“灵境”,还有许多今天为中国人熟知的遥感(remote sensing)、激光(laser)、航天员(astronaut)、航天(interplanetary flight)、航宇(interstellar flight)等译名均由他创立。这些译名生动展现了一位爱国老人对中华文化和汉语言文字的高度自信,以及对汉语科技译名“中国味”的不懈追求。
(二)突出学生主体,延伸课程思政教育环境
“教学方法是掌握教学内容和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张荣香等,2023)在组织科技翻译课堂教学时,教师应打破教与学之间的壁垒,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利用“翻转课堂”“对分课堂”等多样性的教学模式增加课堂互动,提升教学效果。例如,将专业知识点同思政育人理念相结合,凝练成“任务选题”布置给学生,让学生以5—6 人为一个翻译实践小组,轮流担任不同的项目角色,如平行文本查找、术语管理、初稿拟定、审校等,并选出代表以PPT 的形式,对本小组的翻译实践成果进行课前展示。(张艳丰,2021)这种任务合作式的实践演练初步模拟了真实翻译项目的工作流程,有助于拓展学生的语言服务能力,提升其未来的就业力。科技翻译是一门与时俱进的课程,其翻译素材具有很强的时效性、热点性,教师应该巧加引导,激发学生的兴趣,让课程思政如盐入水,润物无声。例如,鼓励学生关注科技发展前沿研究成果,让学生自主阅读《自然》《科学美国人》等英文刊物,选择其中的文章阅读并翻译,并撰写译后反思日志,适时分享心得体会,形成积极向上的价值取向。
此外,教师还应该借助网络平台,延伸课程思政教育环境。课程思政教育是一个潜移默化、融会贯通的长期过程,在具体实践中可充分运用智慧教学手段和工具,将课程思政教育从课堂延伸到课外,线上线下的互动有助于实现延展性教学,突破课堂的时空界限,引导学生充分理解课程思政点的本质与内涵。例如,利用雨课堂、微信群等平台,发放作业习题、讨论题等,随时了解学生学习状态,随时反馈跟踪学生知识积累的程度,教师积极跟进讨论,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形成全过程的课程育人格局。
(三)完善教学评价,构建多元化的评价机制
教学评价是衡量课程效果、保持课程持续优化的重要环节。课程思政建设最终的育人成效究竟如何,需要通过多角度、多方面的评价机制来进行研判。首先,要拓展评价的主体,除教师外,评价主体还应包括学生个体和同伴。教师可要求学生自评和互评,以考查其语言水平、自我反思能力、合作学习能力和见贤思齐的学习态度。(文秋芳,2021)例如,在开展翻译实践成果课前展示时,可以通过学生代表的自评、组间互评以及教师的总评,全面地评价学生代表及其所在小组的团队综合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在评价方式上,构建“过程性”和“终结性”双线相结合的多元化考核评价体系,综合考查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结果、思辨能力、文化内涵阐释力、语言表达能力、人文科技关怀、共情能力、立场性、价值观等,使评价机制趋向公平公开化、细分化,确保评价的多维性与科学性。
结语
课程思政是一种教育理念,是以思想价值观为引领在各专业课程中贯穿思想政治内容、实现立德树人这一根本教育目标的教育理念,其思想政治教育是弹性和隐性的。(肖琼等,2020)在课程思政理念的引领下,教学与人的全面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教学的内涵和外延都得到了提升。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战略举措,也是每一位专业教师的使命职责所在。当前,翻译硕士课程思政教育尚处于体系建设初期,具体模式和方法有待进一步探索。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们还将更多进行探索和思考,继续完善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手段,提升课程思政的教育效果,从而实现价值引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的统一。
参考文献
[1] 方梦之.ESP 与MTI[J].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04):301-305.
[2] 傅勇林,唐跃勤. 科技翻译[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2.
[3] 文秋芳. 大学外语课程思政的内涵和实施框架[J]. 中国外语,2021(02):47-52.
[4] 肖琼,黄国文. 关于外语课程思政建设的思考[J]. 中国外语,2020(05):10-14.
[5] 张荣香,郭建新,丁文革,代秀红,韩育宏.“链条式”课程思政育人模式研究与实践——以物理光学课程为例[J]. 高等理科教育,2023(05):94-100.
[6] 张艳丰.MTI 特色专业课的课程思政实践探索——以山西大学“地域文化翻译”课程为例[J]. 外国语言与文化,2021(02):78-85.
[7] 赵文. 科技英语翻译课程思政的内容维度与实践探索[J]. 高教学刊,2021(35):166-169.
[8]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上海总站. 既文艺浪漫又文化自信! 30 年前, 钱学森把VR 翻译成“ 灵境”[EB/OL].https://sh.cctv.com/2021/12/08/ARTIgHmHFei5Wp6k4K9vh0Tj211208.shtml?spm=C41875.PATnCAOkLLgp.EZaDyz3Mr6MA.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