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本里的植物——杏

  • 来源:天天爱科学
  • 关键字:语文,植物,杏
  • 发布时间:2024-05-27 10:31

  杏:中国栽培历史最久的水果之一

  在中国,杏子可能是最具北方气质的水果之一,在每年五一前后大量上市。杏遍布全国,对北方来说,杏是春夏季缺不了的颜色—— 白色花海里的杏雨清明,夏收麦忙时的点点杏黄。

  杏(Prunus armeniaca)是蔷薇科杏属乔木。树皮灰褐色,具有纵裂;多年生枝条为浅褐色,皮孔大而横生,一年生枝浅红褐色,具多数小皮孔。叶片宽卵形或圆卵形,叶边有圆钝锯齿。花单生,先于叶开放;花萼紫绿色,萼片卵形至卵状长圆形,先端急尖或圆钝,花后反折;花瓣圆形至倒卵形,白色或带红色。果实球形,稀有倒卵形,一般为白色、黄色至黄红色。

  杏是中国人最早培育、食用的水果之一,与桃、李、栗、枣并称“五果”。古籍《夏小正》中有“正月,梅、杏、杝桃则华”的记载。也就是说,中国栽培杏树的历史至近三千年。《齐民要术》中则有赤杏、黄杏和柰杏等不同称谓,说明那时就已经有不同品种的杏。

  如今,我国依然是产杏大国,拥有90%的杏种质资源,除了广东、海南和台湾三省,其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有杏的种植分布。

  杏伤人的说法真的有道理吗?

  杏虽然与桃一样拥有悠久的种植历史,杏的地位却比桃子低很多:桃子被人们尊为长生仙果,杏却顶着“伤人”的尴尬说法。

  《食经》说:“(杏)味酸,大热”“不可多食,生痈疖,伤筋骨”。

  《日华子本草》说:“(杏)热,有毒。”

  《本草衍义》说:“小儿尤不可食(杏),多食致疮痈及上膈热。”

  《随息居饮食谱》说:“多食(杏)生痰热,动宿疾。产妇、小儿、病人尤忌之。”

  事实上,杏肉含有大量胡萝卜素和钙质。这些营养成分对我们的身体大有裨益。到目前为止,并没有关于杏肉毒性的实验和报道。

  杏的果实中确实潜藏着危险。不过,其危险并不潜藏在果肉内,而是在种仁之中。100克苦杏仁中所含扁桃苷可分解释放出100—250 毫克氢氰酸,而60 毫克氢氰酸就可置人于死地,这也是杏树保护种子的重要手段之一。一旦误食20—30 粒苦杏仁,误食者会面临死亡的风险。

  市场上售卖的杏仁还能吃吗?答案是,可以。因为杏仁中的扁桃苷可以被高温破坏,也会溶解于水,所以通过高温煮制和浸泡,人们可以将扁桃苷的含量降低到安全范围内。

  杏坛和杏林是何来历?

  杏点缀着寻常人家的房前屋后,也点缀着诗词歌赋里的诗意中国。

  在民俗中,杏与“幸”谐音。

  张文成的《游仙窟》中有“忽遇深恩,一生有杏”之句。

  梅尧臣在《一日曲》中吟道:“去去约春华,终朝怨日赊,一心思杏子,便拟见梅花。”

  杏的种植历史已有近三千年,关于杏的典故自然不少,典型代表就是:杏坛和杏林。“杏坛”今天泛指教育界,古时为儒家讲坛的代称,典故源自《庄子·渔父》:“孔子游乎缁帷之林,休坐乎杏坛之上,弟子读书,孔子弦歌鼓琴。”意思是说,孔子游历各处、聚徒授业,讲学的地点设置在茂密的杏林里,休息时,孔子一行人坐在杏林地势较高处,书声琅琅,琴声悠悠。这处杏林里的高地,就是最早的“杏坛”。后人从这则典故延伸开来,将孔子讲学的地方称作“杏坛”,之后引申为聚众讲学的场所。北宋时,孔子的后人在曲阜祖庙为孔子筑坛,依据典故在坛边环植杏树,取名“杏坛”,更深化了“杏坛”为儒家圣尊、儒师讲坛的象征。时至今日,杏坛泛指教育事业。

  据传,三国时期的董奉在庐山修道行医,病人有钱给钱,没钱就种一棵杏树,久而久之,那里长成了一片杏林。杏子成熟后,来买杏的人只要留下一斗谷,就可自行采摘一斗杏。之后,董奉会将用杏换来的谷救济贫民。从此,“杏林”名扬天下,成了“医林”的代名词。杏林文化蕴含的大医精诚、医者仁心、德术并重的济世情怀,成为中医界的重要精神,并传承至今。

  另外,杏榜,乃是中国科举取士时代为公布会试考中者而发的榜。时值杏花绽放,故称之“杏榜”。杏花在唐代也有一段佳话,那就是成为科举考试里万人瞩目的“及第花”:“杏榜”公布后,接下来是殿试,时人又以杏花春燕喻殿试及第,故杏花又叫“及第花”。

  杏:亚美尼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杏自我国传至波斯,并经亚美尼亚传入古希腊。亨利八世在位时,杏自意大利传入英国。18世纪,杏自欧洲传入美国加利福尼亚州。

  走出中国的杏,如今在世界各地广泛分布,成为广受欢迎的水果。比如说,亚美尼亚的国果就是杏。杏在公元1 世纪由波斯人引入亚美尼亚,并开始大规模种植,很快便成为该国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亚美尼亚最常见的杏品种有哈格兰杏、加拿大白布伦海姆杏和匈牙利杏。

  杏是一种多用途水果,既可以用来做甜食,也可以用来做美味的菜肴。在亚美尼亚的烹饪食谱中,杏子经常被用来做果酱、蜜饯和果盘。亚美尼亚人也用杏子烹饪各种肉类,如羊肉和鸡肉。

  另外,亚美尼亚每年都会庆祝杏节,这充分展示了亚美尼亚人对杏的宠爱。同时,此时也是亚美尼亚人和游客品尝各种杏菜肴和产品的最佳时节。

  在亚美尼亚文学作品中、传统刺绣和挂毯设计中,都有杏的身影。杏早已成为亚美尼亚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