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黑龙江畔的中国第一龙——满洲龙

  • 来源:天天爱科学
  • 关键字:黑龙江畔,满洲龙,故事
  • 发布时间:2024-05-27 10:41

  文/ 盗龙

  故事

  春风带着丝丝暖意掠过谷地,松树上已经呈现出嫩绿的颜色,那是刚长出的新芽。

  6 800 万年之后,这片谷地将变成黑龙江河岸的一部分,而且依然有松树生长在这里。随着一声声长鸣,一大群满洲龙沿着谷地来到了森林边。它们经过一整天的跋涉才来到这里。几只老年满洲龙显然是累了,它们趴卧在树下,宽大的腹部随着呼吸有规律地起伏着。大部分满洲龙显然更加饥饿,都迫不及待地张开大嘴,咬下松树的新叶,然后开始慢慢咀嚼。森林边缘顿时充满松叶的味道。

  与成年恐龙相比,幼年满洲龙根本够不着头顶上方的松叶,它们的牙齿也无法咬碎较为坚硬的食物。它们只好啃食灌木丛中的嫩叶。有时候,为了吃到更多可口的食物,幼年满洲龙会走入森林中,离开爸爸妈妈的陪伴。幼年满洲龙并不知道此时危险正在悄悄降临,因为它们已经进入一只少年特暴龙的视野。

  与成年特暴龙相比,少年特暴龙不仅个头更小,而且更敏捷。它们以小型动物为食,其中当然包括幼年满洲龙。看着猎物逐渐靠近,少年特暴龙做好了出击的准备。就在此时,几只成年满洲龙深入森林寻找食物。少年特暴龙只好改变计划,以等待更好的时机。

  俄国上校的大发现

  20 世纪初,中国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局面,清王朝早已被推翻,但软弱无能的北洋军阀政府根本无力阻止帝国主义对中国领土的蚕食。今天的黑龙江省的许多地方当时被俄国军队占领,比如鱼亮子村附近就有一座俄国军营。

  鱼亮子村紧邻黑龙江,村民世世代代以捕鱼为生。因为长期受到江水的侵蚀,河岸不断剥落,经常露出一些如同骨头一样的奇怪石头,渔民称其为“龙骨”。“龙骨”传闻很快传到俄国军营中,勾起了一名俄军上校的兴趣,他前往“龙骨”发现地并进行了采集。他认为这些“龙骨”是猛犸象的化石。随后,多家报纸报道了他的发现。不过,看到刊登在报纸上的图片后,几位俄国地质学家认为另有玄机。

  1915 年,那几位俄国地质学家来到鱼亮子村,对化石进行了发掘,之后将这些化石运回了彼得堡科学院。古生物学家亚宾宁认为化石属于糙齿龙,并将其命名为黑龙江糙齿龙。直到1930 年,亚宾宁才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将它重新命名为满洲龙,全称是黑龙江满洲龙,名字里的“满洲”是中国东北的旧称。满洲龙是中国发现的第一种恐龙,但由于发掘、研究、命名等都是由外国人完成的,因此没有获得“中华第一龙”称号。

  身强体壮鸭子嘴

  满洲龙是一种体形较大的恐龙,最初发现的那具化石属于一只体长8 米、体重超过1 吨的个体。后来,古生物学家发现了个头更大的化石,由此推断出成年满洲龙的体长超过11米,臀高接近5 米,体重在2 吨以上,和一辆公共汽车差不多大。

  满洲龙的脑袋很大,脑袋前面的嘴巴扁平无齿,上面覆盖着一层坚硬的角质结构,就像鸭子一样。尽管嘴巴前面没有牙齿,在满洲龙的口腔内部两侧却密布着由一枚枚小牙齿组成的齿列。因此,满洲龙能够轻松磨碎粗糙的植物。满洲龙的头骨与下颌之间有着特殊的关节,所以它可以咀嚼食物。这在恐龙中非常少见。

  满洲龙的脑袋后面是强壮宽阔的身体,身后长着一条长而肥的大尾巴,尾巴根部连接着大量肌肉,可以为后肢提供力量。满洲龙的后肢相当粗壮,而且肌肉发达,完全能够支撑全身的重量。因此,我们可以经常看到满洲龙以后肢和尾巴支撑站立的骨架。实际上,满洲龙只有在啃食高处树叶时才会摆出这种姿态。平时,以后肢双足站立时,它的尾巴是翘在空中的。与使用双足行走相比,满洲龙更喜欢四足行走,别看它的前肢比后肢短,但四脚着地才是最省力的。

  作为一种以植物为食的恐龙,满洲龙的性格相当温顺。

  见证最后的好时光

  满洲龙生活在距今7 200 万年至6 600 万年前的白垩纪末期,生存范围肯定不只局限于化石发现地,它们应该会分布在今天黑龙江两岸的广大地区。

  古生物学家还用鱼亮子村命名发现满洲龙化石的地层,管它叫鱼亮子层。经过100 多年的挖掘与发现,古生物学家在鱼亮子层发现了多种恐龙,大部分都是满洲龙的亲戚。它们属于鸭嘴龙类,如卡戎龙、黑龙江龙、栉龙、乌拉嘎龙等。白垩纪末期的中国东北生活着这些鸭嘴龙类,像生活在今天非洲草原上的角马、斑马等动物一样,组成庞大的群体,一起迁徙和进食。

  大量鸭嘴龙类恐龙吸引了大型的掠食者,它就是大名鼎鼎的特暴龙。这种恐龙与霸王龙有着很近的亲缘关系,也长着硕大的脑袋和满嘴的尖牙。特暴龙完全有能力杀死成年满洲龙,而满洲龙身上又缺乏自卫反击的有效武器,因此,最好的防御就是组成庞大的群体以守望相助。

  想象一下,在白垩纪末期的东北大地上,大群体形堪比公共汽车的满洲龙迁徙和觅食,那是一个多么壮观的景象。值得一提的是,满洲龙是生活在古代中国大地上的最后一批恐龙,见证了恐龙时代的落幕。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