茧丝绸行业深度观察

  • 来源:四川省情
  • 关键字:茧丝绸,行业,观察
  • 发布时间:2024-06-13 10:29

  文/谭刘燕叶芸蒋诗瑶

  四川是南方丝绸之路的起点,茧丝绸是四川的传统特色优势产业。为进一步了解四川茧丝绸行业发展情况,课题组深入绵阳、南充、宜宾、广安、凉山等地,针对四川茧丝绸行业进行深度透视并提出可行性建议,助力新时期四川茧丝绸行业高质量发展。

  产业发展基础较好

  蚕桑农业蓄势能力强。据四川省蚕业管理总站统计,2022 年全省桑园面积15.33 万公顷,蚕桑农业产值实现95 亿元,增长5.6%。截至2023 年末,四川创建蚕桑农业基地(园区) 14 个,其中,蚕桑星级现代农业园区7 个、桑蚕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6 个、桑茶标准化示范区1 个。

  丝绸产量位居全国前列。据四川省丝绸协会统计,2022 年全省生丝产量9217.1 吨,占全国的18.5%,位居全国第二; 蚕丝及交织机织物(俗称绸缎) 产量10802.2 万米,占全国的36.2%,位居全国第二;丝绸工业产值276 亿元,下降6.4%。

  茧丝绸行业深度透视

  优势

  资源禀赋充足。四川是四大名锦之首(蜀锦)、四大名绣之一(蜀绣) 的发源地,丝绸也是四川最具传统历史与文化内涵的名片之一。四川盆地自然条件优越,有栽桑养蚕的天然禀赋,土地肥沃、雨水充足、光热资源丰富,气候条件宜桑宜蚕,当前茧丝绸行业主要分布在金沙江和嘉陵江流域。

  产品质量优良。四川省纤维检验局数据显示,四川桑蚕茧质量连续9 年提升;全省缫丝企业致力于缫制高品位生丝,2022 年5A 及5A 以上级别的生丝已占全省生丝总产量的70% 以上;不少丝巾、旗袍等优质丝绸产品,远销西班牙、法国等海外市场。品牌建设有效。四川拥有“六合”“宝珍”“南丝路”等中国驰名商标,省内各地分布有“中国优质茧丝生产基地”“中国蚕桑之乡”“中国茧丝之都”“中国桑都”“中国丝绸工业活化石”“全国桑蚕茧丝绸全链融合发展示范县”等“国字号”品牌。

  科技支撑引领。四川充分发挥省丝绸科学研究院、蚕研所、西南大学等科研院所作用,保持了“川字号”茧丝绸的质量优势和装备技术的研发优势,自主研发的蚕桑智慧化管理系统、智能小蚕共育系统、自动化减压煮茧机、高效节能热风烘茧机等智能化系统和装备已在全国广泛推广应用。

  劣势

  终端竞争力弱。从产业链来看,四川茧丝绸行业一直以蚕茧、生丝和坯绸等原材料和初加工产品供应为主,终端产品所占比例较小,与江苏、浙江等地相比,在设备、技术、后整理以及产品设计、市场开发、品牌建设等方面还有一定差距。这种产业末端的劣势,限制了四川茧丝绸制品的知名度和附加值,使得整体竞争力提升缓慢,无法有效反哺上游产业。

  劳动力紧张。一是从业人员老龄化。德昌县蚕桑产业发展中心负责人反映,摘桑养蚕的劳动力老龄化较为严重,半数以上年龄超过50 岁。二是员工流动性大。由于缫丝厂待遇较低、工作繁重,某公司前段时间招聘的50多名一线操作工人,最后只留下16 人。三是技术人才缺乏。广安反映养蚕农户中懂技术、会经营的已不足40%。企业资金不足。一是利润空间受到压缩。2023 年蚕茧产量减少导致价格大幅上涨,某公司反映,原材料干茧收购价格同比增长25% 左右。二是流动资金紧张。购买蚕茧都是现款交易,但销售基本都是赊销,因生产周期较长,导致资金回笼时间长。

  机遇

  各项政策扶持加力。2020 年工信部、商务部等六部门制定印发《蚕桑丝绸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5 年)》,2021 年商务部印发《关于茧丝绸行业“十四五”发展的指导意见》,四川省商务厅印发《四川省茧丝绸行业“十四五”发展的指导意见》。国省多项政策的出台,让蚕桑产业发展迎来重大历史性机遇。

  产业链延伸潜力巨大。新型蚕桑产业是开放性、节约性、新功能生物产业,在支撑丝绸工业的同时,面向生态、饲料、食品、医药、绿色纺织、新材料等领域显示出巨大开发价值。四川围绕蚕桑资源积极拓展延伸产业链条和产业领域,促进蚕桑资源高值化开发。如广安武胜围绕桑蚕资源,建立了“叶养蚕、枝生菌、渣作肥、肥育桑”的生态循环发展模式。

  丝绸文旅快速兴起。四川积极探索文旅融合发展的新模式、新业态,以丝绸文化为载体的特色小镇、产业园、博物馆、科普基地等旅游新场景应运而生。如南充中国绸都丝绸博物馆入选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推荐;武胜串联蚕桑公园、采桑基地、养蚕工厂、丝绸加工园,推出蚕丝文化科普教育旅游线路。

  挑战

  行业逐步萎缩。一是茧丝绸行业大幅萎缩。由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全民栽桑养蚕、县县都有丝绸厂的兴盛景象,到现在的一些丝绸企业纷纷破产或者改制、转产,四川茧丝绸行业发生了大幅变化。二是本地桑蚕资源持续萎缩。由于栽桑养蚕人数逐年减少,本地原材料供应严重不足,如目前南充蚕茧需求本地供应占比不到20%,同时,由于严格的政策要求,今后规模化集约化发展蚕桑基地、新建蚕房、养蚕工厂等用地将受到限制。

  智能水平较低。与国内先进地区相比,四川茧丝绸企业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技术改造程度不高,远落后于棉纺、化纤行业。全省无梭织机占比较低,大多数为传统有梭织机,推动产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成为行业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求。

  内外竞争激烈。一方面,国内行业竞争激烈。如广西原材料蚕茧发展迅速, 每年能产茧12 批,远高于四川的5-6批,目前,其蚕茧、生丝产量已超越四川居全国第一位,四川的桑蚕种养和缫丝生产受到挤压。另一方面,国外企业奋力追赶。例如,目前我国生丝年产量在5 万吨左右,印度生丝年产量已追赶至3.5万吨左右。

  新“丝”路助力产业高质量发展

  加大政策帮扶,提高保障力度。对产业基础较好的地区加强领导、出台政策、搭建平台,支持蚕桑丝绸产业发展和蚕桑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积极搭建银企合作平台,引导金融机构适当放宽担保抵押条件,缓解当前因市场需求疲软导致的企业资金周转压力。

  建设蚕桑基地,做强产业支撑。建设标准化现代桑园与蚕桑产业带,推进桑园水利、路网和养蚕设施配套建设;普及新型智能小蚕饲育机等设施设备,提高小蚕共育智能化水平和大蚕养殖集约化程度,提升蚕业综合生产能力。

  延伸产业链条,拓展市场空间。围绕蜀锦蜀绣等本土文化技艺,大力培育原创产品和自主品牌;将招商引资重心放在高端印染、品牌服饰、工艺制品等丝绸纺织下游深加工配套的薄弱环节上,形成完善的产业集群。

  加强人才建设,解决用工难题。大力培养桑蚕茧丝绸人才,建设业务技术过硬、经营管理有方的人才队伍,为茧丝绸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持续动力;促进四川本地企业与知名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与对接,为茧丝绸行业培养和输送专业技术人才和年轻就业群体。

  (作者单位:国家统计局四川调查总队)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