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电力信息化监测与管理平台建设

  • 来源:互联网周刊
  • 关键字:NB-IoT,射频识别技术,电力信息化监测
  • 发布时间:2024-06-14 14:22

  文/伍涛 四川广安爱众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为实现电力设备在线监测与管理,提高电力信息化监测水平,本文应用物联网技术,以电力设备为研究对象,完成对电力信息化监测与管理平台设计。通过设计与测试发现,该系统具有网络通信性能良好、感知参量监测实时性强等特点,符合预期设计标准和要求。希望通过本次研究,为相关人员提供有效的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物联网;NB-IoT;射频识别技术;电力信息化监测

  引言

  目前,电能作为一种重要的能源,应用于工业、农业以及国民生活等各个领域。电能生产是否安全,对电能使用质量产生直接性的影响。电能生产主要涉及发电、输电、配电等环节,这些环节的实施离不开电力系统的应用,电力系统在提高国民经济水平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而电力设备作为电力系统的核心部分,其运行是否正常稳定,对电力生产质量和效率产生直接性的影响[1]。在电力系统中,通常用到多种多样的电力设备,一旦电力设备周围环境出现高温或者潮湿等问题,会导致电力设备壳体表面严重形变,甚至出现腐蚀现象。而电力信息化监测与管理平台的设计和应用,可以解决以上问题,该平台通过应用物联网技术的感知数据、交互数据等特性,可以实现对电力设备周围环境温度、湿度等感知参量的智能化监测与管理[2]。因此,在物联网技术的应用背景下,强化对电力信息化监测与管理平台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1. 物联网技术概述

  物联网技术作为一种网络技术,主要是指严格按照协议内容,应用射频识别技术、多传感器等技术,向互联网上传和发送相关实物信息,从而达到智能化识别、监测和管理实物的目的。物联网以射频识别为核心,保证万物互联实现效果。本文在设计电力信息化监测与管理平台期间,主要利用传输控制协议/因特网互联协议(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TCP/IP),并运用射频识别技术、窄带物联网通信技术,保证系统功能实现效果。

  2. 监测与管理平台功能设计

  电力信息化监测与管理平台主要包含以下模块:(1)用户管理模块,主要用于对用户权限的管理,为用户提供登录、注册、密码修改等操作权限。(2)温湿度监测模块,主要用于对电力设备周围环境温度、湿度的智能化监测和管控。(3)数据查询模块,用于对数据图表进行展示,以及对历史数据的统一化查询。(4)设备管理模块,主要用于对电力设备台账、维修、报废等信息的记录和管理。(5)告警管理模块,主要用于对温湿度、姿态等参数的监测和感知[3]。系统功能模块划分示意图如图1所示。下面以用户管理模块、温湿度监测模块、设备管理模块、数据查询模块为例,展示接收系统重要功能设计过程。

  2.1 用户管理模块

  用户管理模块在具体设计时,通常涉及两个子模块:(1)用户登录。用户在访问该系统之前,要输入正确的用户名、密码,才能成功登录和访问。电力信息化监测与管理平台可供不同操作权限人员进行登录。当用户所输入的用户名、账号错误时,系统会自动弹出相关错误信息,此时,用户需要重新填写和输入用户名和密码,对系统进行重新登录。(2)密码修改模块。该模块为用户提供密码修改服务,方便用户结合自身数据保护需求,自行修改密码。用户需要登录到指定的账号,严格按照密码输入格式要求,输入新密码,如果新密码符合相关输入格式要求,说明修改成功,反之,说明修改失败。

  2.2 温湿度监测模块

  温湿度监测模块在具体设计时,主要选用SHT31温湿度传感器,该传感器追踪灵敏度为-165dBm;定位精度为2.6mCEP;工作温度为-40℃~+85℃。首先,该传感器经过初始化处理后,自动进入自检状态,完成对相关温湿度值的读取,并实时上传最终读取结果[4]。其次,还要对全局变量进行定义、读取和调用。最后,将最终温湿度数据上传和发送至主控模块中。温湿度采集流程图如图2所示。

  2.3 设备管理模块

  设备管理模块主要用于对电力设备台账、维修、报废等信息的记录和管理。电力设备出厂时,往往设置相应使用年限,经过长时间使用后,如果超出使用年限,需要对其进行自动报废处理;如果还处于使用年限内,需对其进行定期巡检。如果存在故障问题,需自动化记录和汇总相关故障信息,并维修出现故障的电力设备[5]。当电力设备维修结束后,需要反馈处理最终维修结果。

  2.4 数据查询模块

  数据查询模块设计目的是采用图表形式,将感知标签所采集的数据直观、形象地出现在用户面前,便于用户查看和调用。该模块在具体设计时,主要运用了echarts技术,根据数据可视化显示需求,初始化处理echarts文件,并将该文件直接存储到DOM容器中,从而实现对图表配置项的制定,同时,以可视化处理方式统一化处理所引入的数据,并借助前端页面,将数据图表呈现在用户面前。

  3. 系统网络通信能力测试

  为测试该系统通信能力,首先,要借助微控制单元(microcontroller unit,MCU)预留串口,与计算机进行连接。其次,利用串口调试工具,对系统当前通信状态进行实时查看,并将数据最终采集与传输结果呈现在用户面前。最后,对该系统数据接收能力进行测试。丢包率作为一项重要指标,主要用于对系统数据接收能力的衡量,如果丢包率过大,说明该系统在传输和接收数据时,存在程序阻塞、网络延迟等问题,所以,在调试期间,要确保该系统的丢包率降到最低。

  在测试时,利用感知标签,分三个阶段,向系统分别发送1000条数据、500条数据和100条数据,时间间隔设置为30s,每隔30s进行一次数据发送,获得数据接收测试结果如表1所示。从表1可以看出,该系统的丢包率较低,始终保持在1%以下,表明该系统表现出强大的数据接收能力,符合相关设计标准和要求。

  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应用物联网技术,完成对电力信息化监测与管理平台设计,该平台解决了传统手动管理模式存在的错记、漏记等问题,不仅可以实现对电力设备状态参量的精确化监测,还能保证电力设备管理的有效性和高效性。

  本文研究工作内容如下:首先,分析和研究了射频识别技术、NB-IoT技术等关键技术,同时,通过应用物联网技术,将温湿度、定位等多参量传感器进行结合,保证电力设备身份标识与感知参量融合为统一整体。其次,分别设计和实现用户管理、设备管理、数据查询等模块。最后,测试了系统的网络通信性能,并统计和汇总数据接收数量,发现该系统具有强大的通信能力。总之,该系统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和应用前景,值得被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李妍.基于电力物联网的110kV输电线路舞动监测研究[J].电力设备管理, 2023(13):36-38,50.

  [2]孔祥煜.电力设备在线监测中电力物联网技术的应用研究[J].电力设备管理,2023(8):120-122.

  [3]周铁.试析电力物联网技术在电力设备在线监测中的应用[J].中国设备工程,2023(17):167-169.

  [4]孙道建.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电力物资智能化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J].电气技术与经济,2023(10):80-82.

  [5]朱鹏,朱国义,杨顺,等.基于泛在电力物联网的电力能耗管理系统研究[J].电力需求侧管理,2020,22(1):75-80.

  作者简介:伍涛,本科,研究方向:企业管理信息化。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