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校-农村-社区”三位一体的农村电商人才培养模式实践与研究

  • 来源:互联网周刊
  • 关键字:农村电商人才,电商人才培养模式,实践与研究
  • 发布时间:2024-06-14 14:23

  基于“学校-农村-社区”三位一体的农村电商人才培养模式实践与研究

  文/黄振宁 广州市公用事业技师学院

  摘要: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背景下,电子商务行业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广州市公用事业技师学院坚持“服务公用事业发展,对接智慧城市需求”的办学理念,在电子商务专业中提出培养符合“互联网+”及“广东技工”理念的新型农村电商人才,并对其进行了实践与研究,构建了基于“学校-农村-社区”三位一体的农村电商人才培养模式,以创新人才培养方式。

  关键词:农村电商人才;电商人才培养模式

  引言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特别是《“十四五”电子商务发展规划》[1]的出台,我国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逐步明确,电子商务人才培养要以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为目标。职业院校作为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摇篮,如何更好地培养农村电商人才是各大院校亟须解决的问题。

  本文根据职业教育工学结合的职教理念,响应乡村振兴战略的需要,结合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电子商务发展趋势,以探索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为核心,对广州市公用事业技师学院农村电商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实践与研究,为农村电商人才的培养提供新的思路。

  1. 研究起源

  1.1 服务乡村振兴战略,落实国家战略的客观需要

  近年来,国家陆续发布了《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2]《数字农业农村发展规划(2019—2025年)》[3]等一系列促进农村电商发展的政策文件,强调深入推进“互联网+农业”,实施数字乡村战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破解人才瓶颈制约,因此,亟须构建农村电商人才培养模式,解决人才匮乏问题。

  1.2 落实职业教育,对接企业培养的现实需要

  目前,许多高校和职业院校开设了电子商务专业,但开设农村电商方向的院校较少,同时,专业培养目标不够明确,没有特色鲜明的定位,没有立足于乡村振兴的角度开设课程;部分院校教学缺少真实项目支撑,没有很好地贯彻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理念,只停留在纸上谈兵的状态,导致就业形势和人才需求不平衡。相关调研数据显示,在高校电商人才培养改进方面,需要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占65.35%,加强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的占60.4%,更新教学体系与产业同步的占34.65%,企业与高校合作协同育人的占29.7%[4]。

  1.3 完善新业态结构,落实创新创业的实践需要

  借助直播模式和电商平台的流量扶持,许多不发达地区的农产品打通了上行销路。特别是新冠疫情发生以来,网购农产品成为消费者的新习惯,在网上销售农产品的中小型农村经营主体数量明显增加,微信朋友圈、快手、抖音等均成为销售渠道。但目前农产品上行电商人群中接受相关农村电商营销知识培训的人才缺乏,农户对新技术和新信息接受及掌握的程度不足,人才供需矛盾较为突出。

  1.4 优化专业布局,完善学院电商人才培养的迫切需要

  学院顺应时代发展,以就业为导向,以校企合作为纽带,借力“电商直播”“乡村振兴”“创业创新”等风口,科学合理地调整专业发展建设方向,构建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将教学改革与创新创业实践相结合,培养满足“互联网+”新农村经济形势需求的电商人才。

  2. 研究思路

  2.1 理论思考

  第一,采用OBE教育理念[5],以成果导向激励学生。OBE(outcome based education,OBE)教育理念,又称为成果导向教育、能力导向教育、目标导向教育或需求导向教育,是一种以成果为目标导向,在教学中不限制具体的实施过程,只把学生所获得的能力作为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衡量教育效果的标准,实现以学生为本,采用逆向思维的方式进行的课程体系的建设理念。

  第二,采用一体化教学理念,提升学生职业综合素养。工学结合的一体化教学理念是在教学实施中将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结合在一体,核心特征是“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相结合;促进学生认知能力发展和建立职业认同感相结合;科学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符合职业能力发展规律与遵循技术、社会规范相结合;学校教育与企业实践相结合”[6]。学生通过对技术(或服务)工作的任务、过程和环境所进行的整体化感悟和反思,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的统一。

  第三,结合当前国内外教育研究成果和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提出“学校-农村-社区”三位一体的农村电商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以消费市场(社区)为导向,以学校和农村(企业)为双主体,共同制定培养计划、开发课程体系、开发教学资源、组建教师队伍、实施教育教学、开展评价的农村电商人才培养模式,如图1所示,保证人才培养过程实时对接消费市场及用人单位需求,实现学生毕业即上岗的培养目标。

  2.2 实践探究

  通过搭建“乡村振兴人才培养基地—农村产品基地—社区营销基地”实践平台,构建“学校-农村(企业)-社区(消费市场)”三方共同参与的人才培养机制,缩短学生与工作环境的距离,实现农村电商人才培养从学校到企业的对接。

  3. 研究过程设计

  通过“农情蜜意”校园电商平台,与相关企业开展校企合作,以企业真实项目引导教学,实质性拓宽专业人才培养新途径;同时,开发符合新农村电商人才培养模式需求的教学资源和网课资源,丰富学生线上线下的学习资源,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构建专业社团规范管理培养机制,以社团的形式服务乡村、服务社区,提高专业影响力及美誉度,形成“学校-农村-社区”三位一体的农村电商人才培养新模式。

  3.1 研究方法

  在研究中采用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实践研究法、比较研究法、总结归纳法为主要的研究方法。通过收集并分析相关政策及教育教学理论,以问卷调研、访谈等形式收集数据,研究分析形成结论,并用实践验证效果,进行实践前后数据对比,确保研究有效性,进而提炼典型案例,形成有效模式。

  3.2 研究对象及研究过程

  基于“学校-农村-社区”三位一体的农村电商人才培养模式的实现主要关键点在四个方面:人才培养定方向、校企合作搭平台、课程建设落实践、资源建设促共享。

  第一,强化校企协行多方联动,明确人才培养方向。瞄准“直播电商、新媒体电商”等电商新模式,以珠三角农村电商企业、社区、村户、兄弟学校等为主要调查对象,采用资料查询、现场走访企业调查、网络调查等多种方式,多维度对农村电商人才需求情况进行调研。通过企业调研、专家访谈、团队研讨、校内诊断等工作,确定学院农村电商专业人才培养方向为突出新媒体特色的创新型农村电商专业,同时,在人才培养中加入“学校-农村-社区”三位一体的理念,将学生培养成具有较强的职业适应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能适应农村电子商务行业不断变化的职业需求,达到行业职业资格要求的高技能型人才。

  第二,校企合作搭建平台,以项目促实践。基于学院中存在的教学资源缺乏、场地受限问题,学院通过开发农村电商校外实践基地,同时和校企合作单位共同搭建“农情蜜意”电商O2O平台,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对农产品进行汇总分析,将大眼农家鸡蛋、茶树菇、虫草花等近十种农产品作为“农情蜜意”电商O2O平台的主推产品。运用微信推文、社区团购等方式开展营销活动,让学生在真实、完整的项目中提升实践能力。

  第三,搭建合理课程体系,建设实践型课程。课程体系搭建和课程建设是非常重要的教育工作。在搭建课程体系时,需要考虑课程的结构、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以确保课程体系的完整性和有效性。农村电商人才培养模式是在数字乡村战略背景下提出来的,在人才培养中加入“学校-农村-社区”三位一体的理念,依据专业定位重新调整课程体系,构建了由公共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拓展课程等构成的课程体系。专业核心课程采取“基于工作过程”的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方法,按照“典型工作任务”→“学习领域”的步骤,将典型工作任务转化成学习领域,对学习领域进行教学化处理,根据职业成长和认识递进规律进行重构,形成以行动为导向的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在教学实施中用真实项目作为教学内容,通过O2O校内电商平台开设网店,结合社区营销,将校企合作单位的农产品进行销售推广,用“学校-农村(企业)-社区(客户)”三方共同参与的多元化评价机制对学生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第四,开发教学资源,拓展线上线下教学渠道。在课程内容的选择和教学资源建设中,本着“立足实际、资源共享”的原则,在项目实战的基础上,编写了省级统编教材《农村电商网店运营》和“十四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网店美工》,同时开发了系列网络课程,补充了线上教学资源。将实践经验转化为教学资源的做法,首先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贴近实际需求的教学内容,并且通过网络课程的形式,设置在线讨论、作业、测验等互动环节,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其次可以及时收集学生的学习反馈和评价意见,根据反馈结果对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调整和改进,极大地拓展了教学覆盖范围,提高了教学效果。

  4. 研究结论及分析

  在整个实践与研究过程中,以2018级电商班作为教学试点班。通过对试点班及未开展试点的其他班级在教学满意度、参加技能竞赛、双创竞赛和社团参与度等方面进行情况对比,分析得出:试点教学后的课堂活跃,学生对以真实农产品为教学的实训作品进行多元化综合评价的教学方式表示认可;学生积极参加国家、省、市级的各类竞赛,取得了多项好成绩;学生积极参与“6.30消费帮扶云上行”“韶关直播电商节”等公益电商直播活动;学生社团“创客电商工作室”被评为省技工院校“五星级学生社团”。这些成绩表明学生的沟通能力、社会责任感、组织策划能力、内容创作能力和运营推广能力等综合能力均有提高,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真实案例。

  通过“基于‘学校-农村-社区’三位一体的农村电商人才培养模式实践与研究”课题的实践与研究,分析得出以下四个方面的结论。

  4.1 人才培养必须与时代同频共振,衔接社会需求

  在农村电商人才培养过程中,只有立足于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背景,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关注电子商务行业发展趋势,以培养“互联网+”新时代农村电商人才为目标,从“广东技工”的培养理念出发,才能依据社会需求导向,明确具体的农村电商人才培养方案。

  4.2 教学必须与真实项目相挂钩,融入企业实践

  课程是落实人才培养的具体载体,基于真实项目教学的课程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前引导学生了解企业项目,主动收集并整理资料;课中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学习输出,采取多元化评价机制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考核;采取社团实践的形式,将课上所学延伸到课后,学以致用,引导学生关注技能提升。将教学成果通过营销活动、社区服务及竞赛等方式进行展示。同时,通过不断拓宽校、政、企合作领域和合作渠道,创新校企合作模式,做好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的衔接。

  4.3 校企合作应真实有效落地,培养双创人才

  校企合作只有明确定位,通过“突出专业技能和素质培养,打造就业创业人才”的合作方式,才能有效地推进学院专业建设与改革。在教学过程中,结合企业提供的真实项目和农产品资源进行一体化教学,构建多元化评价机制,学生在学习中不断对项目实施效果进行优化,不仅提升了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也实现了学生创业与就业能力的培养。

  4.4 教学资源开发应注重线上线下资源相结合,拓展教学渠道

  “互联网+”时代,教学资源不能局限于课堂教学的课本或PPT,可针对教材开发不同类型的教学资源,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在不同场景下的学习需求,如开发拓展性的微课资源,学生可以在课前自主学习,也可以在课后重温复习以巩固知识点;同时配套开发网络课程,方便学生利用网络课程随时学习,拓展教学渠道。通过对教学资源的真正利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与发现的兴趣,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业能力。

  结语

  在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电商人才培养是一项长期任务。随着农村电商的发展,对于具有电商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才需求将不断增加。本研究通过搭建校企共建实践平台,构建“学校-农村(企业)-社区(客户)”三方共同参与的多元化评价机制,形成基于“学校-农村-社区”三位一体的农村电商人才培养模式。以消费终端需求的提出反推教学实践及校企合作,将教学改革和创新创业相结合,对促进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不仅对农村电商人才培养模式提出新思路,同时在实践中帮助涉农企业及农户进行品牌建设、营销推广,大力扶持农村电商创业就业,解决农村电商人才短缺问题。

  参考文献:

  [1]商务部 中央网信办 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十四五”电子商务发展规划》的通知(商电发〔2021〕191号)[A/OL].(2021-10-09)[2024-03-20].http://sztb.mofcom.gov.cn/article/tongz/202111/20211103216534.shtml.

  [2]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EB/OL].(2018-01-02)[2024-03-20].https://www.gov.cn/gongbao/content/2018/content_5266232.htm.

  [3]农业农村部 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印发《数字农业农村发展规划(2019—2025年)》的通知(农规发〔2019〕33号)[A/OL].(2019-12-25)[2024-03-20].https://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0-01/20/content_5470944.htm.

  [4]网经社:《2022年度中国电子商务人才状况调查报告》发布[EB/OL].(2023-05-31)[2024-03-20].https://www.163.com/dy/article/I62C04RT0514BOS2.html.

  [5]戴红,蔡春,黄宗英.OBE教育理念下三全育人理论与实践[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9.

  [6]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作者简介:黄振宁,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计算机专业及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教学改革方向。

  课题项目:广东省技工教育和职业培训省级教学研究课题(编号:KT2020011)。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