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中国极地考察40 周年

  • 来源:摄影世界
  • 关键字:致敬,中国,考察
  • 发布时间:2024-06-22 17:08

  2024 年是中国极地考察40 周年。40 年来,一代又一代中国考察队员不断奔向最远的两极。

  中国与南极的故事要从40 多年前说起:1980 年初,中国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的海洋物理学家董兆乾和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的地质和地貌学家张青松,应邀前往澳大利亚南极凯西站访问,他们是中国第一次登上南极大陆的科学家。

  四年后的1984 年11 月20 日,中国首次派出科学考察队,乘“向阳红10”号科学考察船和海军J121 打捞救生船,从上海赴南大洋和南极洲,进行科学考察和建立考察站。

  1984 年12 月30 日,是中国南极考察史上的一个重要日子。这一天,中国首次将五星红旗插上了南极洲的大地。1985 年2 月20 日,中国长城站在乔治王岛举行落成典礼。在庄严的国歌声中,南极洲上第一次升起了五星红旗。长城站的顺利建成,揭开了我国建设南极考察站的序幕。

  1989 年2 月,在东南极洲拉斯曼丘陵上,南极圈内建起首个中国的考察站——中山站,翻开了我国南极考察事业新的一页。中山站第一期工程建筑面积为1654 平方米,超过长城站近4 倍。1999 年7 月1 日,我国首次开展北极考察。2004 年7 月28日,我国首座北极科学考察站——黄河站在挪威斯匹次卑尔根群岛的新奥尔松建成。黄河站的建成揭开了我国极地科学考察事业的新篇章,为我国极地科学工作者开展北极科学考察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2008 年12 月18 日,中国第25 次南极考察队内陆队从中山站出发,前往南极冰穹A 地区,从而向建设中国第一个南极内陆考察站——昆仑站迈出了“第一步”。

  冰穹A 又称南极最高点,和经线交会的南极极点、全球温度最低的南极冰点、地球磁场南极的磁点并称为南极科考的四大“必争之点”。在冰穹A 地区建立南极考察站,标志着中国南极考察研究实现从南极大陆边缘向内陆的跨越。

  2009 年2 月2 日,我国首个南极内陆考察站——中国南极昆仑站正式开站。以昆仑站为依托,我国有计划地在南极内陆开展了冰川学、天文学、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大气科学、空间物理学等领域的科学研究。

  2014 年2 月8 日,中国南极泰山站正式建成开站。泰山站是继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之后的中国第四个南极考察站,位于东南极内陆冰盖伊丽莎白公主地区域,海拔2621 米,距离中山站522 公里。

  2018 年10 月18 日,中国和冰岛联合建设的中冰北极科学考察站开站。这是我国在北极地区除黄河站之外又一个综合研究基地。

  2024 年2 月7 日,南纬74 度56 分,东经163 度42 分,南极大陆的新地标——中国南极秦岭站开站。秦岭站是中国第五个南极考察站,位于西南极的罗斯海恩克斯堡岛,它的建成填补了中国在南极罗斯海区域的考察空白。罗斯海是南极地区岩石圈、冰冻圈、生物圈、大气圈等典型自然地理单元集中相互作用的区域,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域,也是极地科学考察的理想之地。

  秦岭站以中华民族的祖脉秦岭命名。新站主体造型设计理念源于郑和下西洋使用的南十字星导航,主体建筑面积5120 平方米,为中国现有考察站里面积最大的单体建筑,可容纳度夏考察人员80 人,越冬考察人员30 人。

  40 年来,从“向阳红10”号科考船首航南极,到“雪龙”号、“雪龙2”号和“天惠”轮货船——南极科考三船保障;从第一面五星红旗在南极洲上空飘扬,到考察站建立在罗斯海区域;从长城站到秦岭站……中国正在帮助人类,更好地认识极地、保护极地、利用极地,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