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检验检测中样品管理问题和对策分析
- 来源:食品安全导刊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食品检验,样品管理,对策分析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4-07-18 21:29
赵仁来
(内江市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四川内江 641100)
摘 要:食品检验检测技术是确保我国食品安全的重要技术手段。在食品检验工作中,样品的有效管理是实验室能够顺利开展检验检测的前提和保障,对提高食品检验检测结果的有效性和准确性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从样品抽样、接收、管理等方面对样品管理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以确保检验检测结果准确可靠。
关键词:食品检验;样品管理;对策分析
食品检验检测机构利用仪器设备等技术手段,依据相关食品标准,对食品中的有毒有害物质、非法添加物以及食品添加剂等进行检测,为食品监管提供了技术支撑,能有效确保食品安全。食品检验中样品的抽样、接收和管理工作是实验室质量管理的重点和关键环节。检验机构均设置了专门的样品接收和管理部门,但样品涉及的部门和环节较多,如何对样品实施有效管理并提高工作效率,是众多检验机构研究的重点。本文从样品抽样、接收、管理等方面对样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为相关食品检验检测机构提供参考。
1 存在的问题
1.1 相关人员专业技术水平不足
部分食品检测机构的抽样人员不是食品相关专业,没有相关的食品检验经历,不熟悉食品安全、食品抽样等法律法规知识,对食品的分类、食品执行标准、食品检验指标等内容不熟悉。部分抽样人员不重视抽样方案、程序的学习,不能很好地掌握各类食品的分类及属性,对抽样程序不够了解;或在抽样过程中,没有考虑抽样代表性,影响食品抽样工作的效率以及后期食品检验结果的有效性[1]。相关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1.2 部分信息不规范
抽样单上填写样品的规格、有效期等与被抽样品的标示不符,或填写的信息不全[2];抽样单修改处未签名盖章,只是随意划去错误的地方;抽样量不满足抽样要求,抽样时检样和备样未分开,导致无法留样。
1.3 样品运输过程不规范
样品的贮存和运输是抽样工作的重点。现阶段,部分检验机构在对样品的贮存和运输过程中,缺少全程温度监控系统,甚至没有符合要求的设备[3],未对有特殊贮存和运输要求的样品采取相应措施,抽样后样品贮存、运输条件不满足相关标准和包装标示的要求,无法保证所抽取样品的真实性,进而对检验结果产生影响。
1.4 样品接收中的常见问题
根据样品来源,食品检验机构接收样品可以分为监督抽验样品和委托送检样品两种类型。食品检验机构接收样品时,应核实样品的贮存和运输过程是否符合要求,同时对样品信息进行核查,如对抽样量进行复查等,确认之后再收样。但在实际接收样品过程中,核查、确认往往落实不到位,导致后期检测过程中信息不一致,影响检验工作的正常开展,对客户和食品检测机构的声誉造成负面影响。
1.5 实验室内样品管理
样品接收后,要在最短的时间内进行样品编号、标识、入库,并及时将样品送至检验室检验;同时,食品检测机构要按照相关规定和包装标示的要求进行常温、冷藏或冷冻保存,以确保样品的完整性和安全性,避免样品受到污染、损坏,影响检验结果。但实际管理过程中存在未及时将样品送到检验室检验、样品存储条件不符合要求等情况,导致部分样品管理不当。
2 食品检验检测中样品管理的对策分析
2.1 提升抽样人员专业水平
(1)建立与样品管理相适应的管理体系,体系应覆盖各个场所、所有人员以及所有的检验活动。定期检查体系运行情况,并根据工作需要,及时修订样品管理相关文件的内容。组织质量管理文件中关于样品管理等内容的宣贯和培训,并进行考核,提升人员的质量意识和管理水平,以提高实验室质量管理的效率,确保检测数据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2)注重细节管理。对食品样品整个流程进行分析,从细节入手、强化管理,保证抽样过程的规范性,将质量管理落实到细节中。在抽样过程中,抽样人员需要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和规范开展操作,并对抽样结果进行复核,确保样品的完整性,避免样品受到污染、损坏,同时防止出现替换样品的情况。此外,当发现抽样过程存在可疑情况时,应当采取相应措施,切实发挥实验室在维护食品安全中的重要作用。
(3)加强人员管理。抽样及样品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实际工作能力、质量意识以及工作经验等都会直接影响检测数据结果的准确性、稳定性。要根据抽样岗位任职要求,对从事抽样、样品管理的人员,按其岗位职责要求,定期对其进行教育培训,以及专业技能等能力确认。安排熟悉抽样标准和流程的人员担任监督员,对所有可能影响抽样活动工作的人员(包括在培人员)进行监督,确保其能够严格按照相关要求开展工作。人员招聘过程中,应注意选择具有较好专业基础的人员,进入实验室后,要进行系统化培训,尤其要及时识别抽样、样品管理过程中可能会对检测结果造成影响的安全隐患,并制订控制措施。
2.2 加强抽样管理
(1)抽样时应确保样品的有效性和代表性,使样品准确反映总体情况。食品检验机构应建立和实施抽样控制程序,对抽取样品的选择、抽样计划等进行描述,并确保其具有可操作性,从而使样品在抽取过程中得到有效控制,以满足检验检测要求,保证检验检测结果准确、真实。
(2)根据适当的统计方法制订抽样计划[4]。明确职责分工、任务安排、工作要求、抽样重点,规范抽样流程,同时加强对抽样人员的培训,并进行考核,以确保相关人员能够掌握抽样计划的相关要求,确保抽样工作的有效性。
(3)制订包括抽样品种、环节、方法、数量和抽样控制因素等内容的具体抽样方案,确保相关人员掌握相关内容和注意事项;在进行抽样时,必须有2 名(含)以上抽样人员在场,抽样人员按要求仔细填写样品名称、企业名称及企业食品生产许可证书编号等抽样信息[5],尤其要注意核对抽样基数、抽样数量、等级规格型号等[6];取样时,数量要与抽样方案规定的数量一致,并确保样品是完整的;密封时,采取有效的防拆封措施,避免样品被替换;检样和备样一定要分开。
(4)抽样完成后,要尽快送回实验室,避免样品受到损坏、污染、混淆。对贮存条件有特别要求的食品,在抽样时,应该配备保温箱、车载冰箱等控温、控湿设备,对样品贮存和运输过程的温度和湿度进行控制,保证抽取的样品符合相关规定和包装标示的要求[7],确保样品的有效性。在容器选择上,需要选择不影响检测结果且满足要求的存储容器。对于有特殊要求的样品,如需要避光、无菌容器等,则应按需准备相应容器。对于玻璃容器,需要防止震动,要有缓冲措施,避免玻璃容器相互碰撞。业务部门接收样品时,若发现样品抽样过程或运输过程的保存方式等不符合要求,可能会影响检验结果的,则不予接收。
2.3 样品接收管理
样品接收是实验室样品管理的重点,必须严格遵守质量体系的要求,做好样品的接收、管理。接收抽检的样品,要对样品的感官、完整性等情况进行检查,同时检查抽样数量、保存状态等是否符合相关规定和包装标示的要求;核查样品的基本信息,如样品名称、批号等相关信息是否与抽样单一致。经验收,发现与抽样单不一致或不符合检验要求的样品,应及时退回抽样单位或抽样人员[8]。客户委托检验的样品,要对样品的完整性、数量等进行检查,若有污染、损坏等明显问题或不符合相关规定和包装标示要求的样品不予接收,并说明原因[9]。填写检验委托书等资料时,要指导客户认真填写,避免误填、漏填信息;客户的任何问题,都要在开始检验前做好沟通,并做好记录;客户检验有特殊要求的,应按照管理体系要求进行合同评审。检查完成后,对样品粘贴唯一性标识和状态标识,并完善保存样品流转记录,以备核查。要注意区分检样和备样,若有微生物检测项目,应立即安排检验。此外,应建立样品留样信息记录,填写名称、数量、检验标准等信息,保证样品信息的完整、全程可追溯性。配备暂存检验检测样品的设备或工具,确保样品送到实验室检验之前不发生污染、混淆或质量改变。
2.4 样品留样管理
(1)抽检样品必须留样,并建立留样样品的台账,填写名称、位置、数量等信息;留样应分类定位存放、标识清楚,做到账物一致;留样数量充足,不得少于一次检验量;留样样品必须进行签封,封条上应有供样方与抽样或检验方的签字,标明样品保存条件、样品有效期和样品质量等信息;在样品统一标识基础上,对样品进行再次包装或将样品独立存放在容器中,防止发生样品污染或包装破裂等情况。封存的样品应按照该样品规定的条件贮存,并对环境的温湿度进行监测,同时做好记录;使用有报警功能的温湿度监控设备;样品保存过程中,温度等储存条件不满足要求时,必须及时采取措施,避免样品有效性发生改变,记录异常情况。应有防潮、防鼠、防盗等安全措施,实施门禁系统,除样品管理人员外,任何人未经登记允许不能进入留样室。此外,检验剩余样品应按程序进行留样管理,任何人不得私自留用或处置。
(2)留样的保存时间应符合相关规定。食品检验结论为合格的,承检机构应当自检验结论作出之日起3 个月内保存留样样品,保质期不足3 个月的保存至保质期结束;检验结论为不合格的,承检机构应当自结论作出之日起保存留样样品6 个月,保质期不足6 个月的保存至保质期结束[10]。
(3)样品留样期满,应及时填写样品处理记录,说明处理方式,按程序审批后,撤离样品库,相关记录应由处理人、监护处理人签字。若为特殊管理食品,必须按规定办法监护处理,防止污染环境或造成危害。
3 结语
食品检验检测为食品监管提供技术支撑,有助于确保食品安全。样品抽样和样品管理是检验检测工作开展的首要环节,必须建立科学、合理和规范化的样品管理程序,加强抽样计划、抽样方案、专业知识的培训学习和考核,提升人员能力和水平。确保抽样、标识、分发、流转和保存等环节的条件等符合标准要求,防止发生污染、损坏或样品性状发生改变的情况,保证食品检验检测工作的顺利进行,确保检验检测结果的客观、真实、准确。
参考文献
[1] 李梓建. 浅析食品安全抽样环节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 中阿科技论坛( 中英阿文),2019(2):28-31.
[2] 杨学芬. 药检所业务科药品收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共同探讨[J]. 世界临床医学,2015,9(2):45-46.
[3] 王任, 徐涛, 倪维芳, 等. 食品安全抽样环节中的问题和建议[J]. 中国药事,2017,31(6):600-603.
[4]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计量司.JJF 1069:2003法定计量检定机构考核规范实施指南[M]. 北京: 中国计量出版社,2004.
[5] 郭国栋. 食品检验检测中样品的管理和控制措施[J]. 中国食品,2023(10):74-76.
[6] 郭勇. 食品检验样品管理中常见问题及对策探究[J].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全文版) 自然科学,2023(4):181-184.
[7] 吴慧娟. 食品安全抽样检验中的常见问题及对策探究[J]. 中国食品工业,2024(2):114-116.
[8] 曹涛, 林燕翠, 黄藤波, 等. 食品检测样品管理方法与应用[J]. 食品界,2023(11):56-58.
[9] 史晓华. 食品检验机构的样品管理[J]. 中国质量技术监督,2013(3):54-55.
[10] 田小权, 孙再添. 食品药品检验检测样品签收和管理中常见问题与对策[J]. 中国保健营养,2017,27(6):383-38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