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東鱸魚

  • 来源:中国旅游
  • 关键字:江東,鱸魚,美名
  • 发布时间:2024-07-21 11:48

  卓成曦╱圖文

  「江上往來人,但愛鱸魚美。君看一葉舟,出沒風波裡」。 這首詩出自宋代范仲淹的《江上漁者》,讓鱸魚的美名傳頌了上千年。

  鱸魚美味,喜食者眾多,古今食鱸魚最著名者,當屬晉代張季鷹。《晉書•張翰傳》:「翰因見秋風起,乃思吳中菇菜、蒓羹、鱸魚膾。」據《世說新語•識鑒》:張季鷹辟齊王東曹掾,在洛,見秋風起,因思吳中蒓菜羹、鱸魚膾,曰:「人生貴得適意爾,何能羈宦數千里以要名爵!」遂命駕便歸。後來被傳為佳話,「蒓鱸之思」也就成了思念故鄉的代名詞。

  自古有吃魚生習俗

  文中所言的鱸魚膾是甚麼?《說文》:「膾,細切肉也」,「膾」字指切細的生肉,也可表示把肉切細的動作。製膾的材料,有魚、牛、羊等肉類。由於古人特別喜食生魚片,為專門表示是切生魚片,從「膾」字又衍生出一個「鱠」字。食鱸魚膾即生食鱸魚片,在中國,自古皆有食魚生的習俗。據史載鱸魚膾做法是:「將鱸魚刮鱗,除內臟,去血污,浸漬訖,布裡瀝水,散置盤內,取香橙花葉相間,細切和膾,撥令調勻並配以香菇。」古人食魚生喜歡加些植物香料來搭配,漢朝枚乘《七發》中勸說生病的楚太子多外出活動,為其設計的佳餚中,有一道菜是:「鮮鯉之膾,秋黃之蘇,白露之茹。」

  譯成現代語:「鮮活的鯉魚切成魚片,佐以秋天變黃的紫蘇、被秋露浸潤過的蔬菜。」當能起到去腥增鮮的效果。當今廣東順德魚生亦是相似的做法,上生魚片時,會配上薑絲、蒜片、椒絲、洋葱絲、檸檬葉絲、花生碎等調料一起上,食客可以自由選擇不同的調料與生魚片拌在一起食用。但順德魚生多以草魚為原料,鮮見用到鱸魚的。唐人楊曄在他的《膳夫經》中把適合做生魚片的魚分成3個等級:列入頭等的是鯽魚,次等的有鯾魚、魴魚、鯛魚和鱸魚,再次等的包括鱭魚、味魚、魿魚、黃魚和竹魚。雖說不一定都準,但我吃過黃魚的魚生確實不好吃,腥且口感不好,黃魚蒜瓣肉的特點要熟了才能呈現出來,而用鱸魚做的魚生還是古今皆認可的。

  有名的漳州鱸魚

  福建漳州的江東鱸魚非常有名。江東鱸魚,又稱「闊嘴鱸」,產於漳州角美鎮江東一帶九龍江北溪流域,江深水清,淡水長流,所產鱸魚,遠近馳名,故名「江東鱸魚」。江東一帶盛產鱸魚已有上千年歷史了。由原漳州市方志委編寫的《漳州名產誌》記載:宋朝漳浦縣人高登(1104—1148年)中進士,官任松江道尹,返鄉省親,取水道入閩,帶回松江特產活鱸魚養於艙內,到江東時放入江中而繁衍。高登字東溪,江東鱸魚能如此出名,他是功不可沒,因為江東鱸魚牽繫着各種關於高登的傳說,最著名的就是「獲鹿感魚」這個有關孝道的典故。不說獲鹿了,「感魚」在《漳浦縣誌》是這樣記載的:「高登事母至孝,曾偕母舟行於廣東封州、康州間西江上,念早餐缺食物,忽有白魚躍入舟中,人們以為孝感。」這裡說的白魚是指鱸魚,此後,漳州人在吃江東鱸魚時也總會說着高登與鱸魚間的各種傳說與故事。

  江東鱸魚五花八門

  關於美食的各種傳說大多不靠譜,但並不影響美食本身的風味。漳州人一向喜食鱸魚,在江東橋九龍江邊有條「江東鱸魚一條街」,共有幾十家大大小小的鱸魚館,專門烹製各種風味的江東鱸魚。鱸魚在福建常見烹飪方法有紅燒、清蒸或是煮湯。剞刀後先氽熟後油炸的「菊花鱸魚」;用酸笋絲煮的「笋絲鱸魚湯」;切塊煎後加醬油糖燜煮的「煎煮鱸魚」;用火腿、香菇夾鱸魚片清蒸的「麒麟鱸魚」。而在漳州最有名的是「江東鱸魚燉薑絲」。做法倒是簡單,整條鱸魚去鱗去鰓內臟後洗淨擦乾,魚身上剞幾刀後鋪上大量的薑絲,灑鹽淋上黃酒,再加水沒到魚身一半左右,上籠隔水蒸熟即可。食用時先喝湯再吃魚肉,湯清卻醇,魚肉鮮嫩,薑味濃郁帶着淡淡的酒香。

  「休說鱸魚堪膾,盡西風,季鷹歸未」,一向好美食的蘇子寫這首詩時,相信也會咽一下口水,想念鱸魚的美味。待到秋風起,都來嚐嚐鱸魚之味吧。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