薊州獨樂寺

  • 来源:中国旅游
  • 关键字:薊州,河北,古代
  • 发布时间:2024-07-21 11:51

  謝光輝╱圖文

  白居易《長恨歌》中的一句詩:「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說的是安史之亂爆發時的情景,所謂鼙鼓,是古代軍中的戰鼓,漁陽則是叛軍安祿山的駐地,就在河北薊縣。1973年薊縣劃歸天津市,現在是薊州區。

  獨樂寺是薊州最古老的建築,始建於隋,遼統和二年(984年)重建,是中國僅存的3座遼代建築之一,也是梁思成破解宋代《營造法式》的一把鑰匙。但是最早發現這座古建築的是日本學者關野貞。

  1931年5月,64歲的關野貞去河北遵化考察清東陵,驅車經過獨樂寺,這位東亞古建築權威學者,此前考察過山西大同的華嚴寺與善化寺兩座遼金木構建築,對遼代建築的大體特徵了然於胸。他很快認定獨樂寺的山門和觀音閣都是遼代的,拍了照片,匆匆趕去清東陵。數月後,梁思成的好友楊廷寶在北京鼓樓的展覽上看到關野貞拍的這幅照片,並告訴了梁思成。梁思成深知獨樂寺的重要性,當時營造學社成立不久,人手不夠,他叫上還在上大學的弟弟梁思永一起來獨樂寺,開啓了中國古建築的一系列的考察。

  我們住在薊州鼓樓附近的酒店,穿過熙熙攘攘的大街,很快觀音閣向上的飛檐進入我的視線,儘管此前看過觀音閣的圖片,但是親眼目睹實物還是震驚,完全理解梁思成初見獨樂寺的那種喜悅:「偉大之斗拱,深遠之出檐,及屋頂和緩之斜度,穩固莊嚴,含有無限力量,頗足以表示當時方興未艾之朝氣。」

  冬天獨樂寺遊客稀少,是仔細欣賞古建築的好時機。山門匾額上是明代嚴嵩寫的獨樂寺三字,底下兩側的金剛是遼代留下的。穿過山門是上下兩層的觀音閣,斗拱粗大,石階古拙,立柱、門窗、牆面都是朱紅色,時間久了有些剝落,卻愈發古樸迷人。觀音閣的上下檐被纖細的擎檐柱撑着,那是乾隆年間加的,以穩固屋檐。倘若沒這幾根細柱,飛出的屋檐翼角會顯得更飄逸。碩大的斗拱撐起兩層大屋檐,出檐的距離超過了柱高,敦厚豪邁,不失靈動,這種氣度只有唐遼建築。

  走進觀音閣,觀音像高16米,相當於5層樓高,頭上四面重疊10個小觀音頭像,又稱「十一面觀音」。這尊遼代傑作,面容豐潤、慈祥,雙肩微垂,軀幹微微前傾,儀態端莊,是中國佛造像中現存最大的泥塑站像。四周牆上留有明代中葉重描內層的元代十六羅漢壁畫,線條流暢,人物細膩,表情傳神。整座觀音閣是為塑像量身訂做的,有了這尊像,才有這座閣。閣闊五間,進深四間,觀音像佔據着絕對中心的位置。站在觀音跟前,光線幽暗,人愈發渺小,有一股神秘莊嚴的感覺。

  觀音閣一側有樓梯可以上去禮佛及眺望古城,如今已被保護起來,不讓遊客登樓;同時閣內的佛像和壁畫不能拍照。我們離開時,第十八廟觀音閣廟會已在觀音閣前搭起了舞台。據說廟會期間不收門票,人人可以參觀拍照,這才是千年古剎應有的樣子。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