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消失后,狗会怎么样?

  • 来源:海外文摘
  • 关键字:人类,狗,消失
  • 发布时间:2024-07-30 10:17

  即使是最狂热的爱狗人士,有时也不得不承认,狗的生存技能简直欠缺得不合逻辑。想象一下,一只狗满怀信心地全力追捕一只松鼠,却在树下失望地停住,此时松鼠早已逃之夭夭;另一只狗对着一座金属麋鹿雕塑狂吠,或是在人行道上追逐随风飘动的纸袋;因为害怕淋雨,有些狗拒绝外出小便;面对野生动物,狗往往会恐惧地夹着尾巴逃回家。

  这样的趣事常常出现在遛狗的公园、社交媒体以及关于爱犬的对话中,让人不禁捧腹大笑。而在这些快乐的笑声背后,藏着一个深刻的科学议题:如果人类突然从世界上消失了,狗能够独自生存下去吗?在与人类共同进化并经过至少1.4万年的驯化过程之后,这个种群能否在没有人类提供食物、照顾和不时拥抱的情况下存活呢?

  在《狗的世界》一书中,生物伦理学家杰西卡·皮尔斯和行为生态学家马克·贝科夫对这个引人深思的问题进行了想象性的探讨,构建出一个没有人类的未来“狗世界”。他们试图描绘出狗未来的样貌,它们将如何寻找食物、繁殖后代、抚养幼崽,以及如何在一个需要与其他动物竞争、合作和共存的环境中构建社会关系。他们也探索了狗需要具备哪些认知和情感技能,才能在这样的世界里生存发展。他们的研究结果令人振奋,不仅证明了我们的四足伙伴们卓越的适应力,也为人类如何在现今世界提升狗的福祉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狗是地球上最成功的哺乳动物之一。全球估计约有十亿只狗,分布在世界的各个角落,生活于多样的环境中——从城市中心区到沙漠、雨林与高原。如今,当大多数人想象一只狗时,通常会想到系着绳子在公园里追球的宠物狗。但实际上,全世界只有一小部分狗是家庭宠物,大约80%到85%的狗都独立生活。

  狗之所以能在多样化的生态位上茁壮成长,是因为它们像所有犬科动物一样,具备多才多艺和机会主义的特质。它们继承了很多与其野生近亲——如狼、鬣狗、豺——相似的特征和行为模式。事实上,它们仍然能与这些野生近亲交配。尽管宠物狗在日常生活中可能很少有机会练习和发展自己的技能,但狗这个物种并没有“忘记”如何觅食、狩猎、繁殖、抚养后代、与同伴和平相处及保护自己和它们的家园。这样的适应性意味着,狗非常可能不仅能够在一个无人类的世界中生存下去,甚至能够兴旺发展。

  然而,在人类消失后的过渡期里,狗将不得不面临种种挑战。狗的地理分布会发生变化。当下,即使是流浪狗,也倾向于靠近人类定居点生活,一旦人类不复存在,它们就会被迫适应其他生态系统的生活条件。最初几年,可能会有大量的死亡,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进化将指引它们适应新的生活环境:那些能应对各种复杂新挑战的个体生存率更高,并把基因传递给后代。它们将更加适应生存的需要,更高效地学习必要的生存技能,无论是独立学习还是互相学习。

  人类消失后,狗面对的最直接、最紧迫的挑战将是觅食。几乎所有的狗,包括那些不和人类同住的狗,也在某种程度上依赖人类的食物补给,无论是我们丢弃的剩饭剩菜,还是不那么光彩的选择——我们的排泄物。作为适应性极强的杂食动物,狗能吃各种食物,从浆果到昆虫、小型哺乳动物乃至鸟类,有些狗甚至能捕食较大的猎物。一旦人类不再存在,狗可能会吃它们能找到的任何食物。

  随着时间的流逝,狗的饮食习惯将根据它们的生态位、可获得食物的种类以及与其他动物种群的竞争而逐渐演变。它们的饮食将受到自身身体条件的制约,然后又反过来影响它们各自的演化进程。最终,不同地区的种群甚至可能发展进化成为独立的物种。

  当人工选择被自然选择取代时,狗的外形特征将还原至一种更适应生存的状态。人类对狗的体型和品相进行的选择性培育宣告终结,最先消失的可能是那些不利于生存的特征,比如可能干扰正常呼吸的短鼻和可能成为病原体温床的过多皮肤褶皱。几代之后,不同品种之间可能杂交,最后大多数狗看起来都会类似今天的野狗:中等体型,耳朵尖立,鼻子较长,尾巴直挺,皮毛呈中等长度的红褐色,其厚度会根据栖息环境的不同而有所变化。然而,从长远来看,一些地理上隔离的狗种群可能会演化出独特的身体特征,这些特征可能是遗传漂变或适应特定生态位的结果。

  尽管在一个没有人类的世界里,狗的交配和繁殖策略可能无需如同其外形或觅食习性那样发生巨大变化,但自然选择仍可能促使它们出现一些能增加繁殖成功率的改变。可以预见,在未来的自然环境中,狗可能会像狼一样一年仅发情一次,而不是现在的两次。在照顾幼崽方面,除了父母,亲戚甚至非家庭成员都可能承担更多责任。

  要想在一个无人类的地球上生存下去,狗必须发展和提升其社交能力,包括传达意图和解决冲突的能力。作为社会性很强的动物,狗通过相互学习来适应环境,这是其生存的关键,幼犬阶段习得的社交技能尤其重要。人类消失后,狗的情感世界和认知技能也将随之演化,用于积极与其他动物交流互动,成为野生社群的一部分。

  这可能只是一个思想实验,但将狗视为野生动物,有助于我们反思如何在当下给它们提供最好的生活条件。这尤其适用于与我们同住的家庭宠物,它们可能生活在意想不到的压力下,囿于圈养环境,丧失满足基本需求和欲望的自由。观察流浪狗的行为,发现它们本能地更倾向于何种行为方式,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它们行为的内驱力。与宠物狗共同生活的我们应该尽量允许并鼓励它们参与各种适应其本性的典型活动,让它们运用感官,比如它们极为敏锐的鼻子;如果它们喜欢的话,可以与其他狗自由社交,毕竟它们天生就情感丰富、热爱互动。

  我们对宠物狗繁殖的控制带来了多种影响。某些特征使它们更易适应不同的环境,享受更好的生活,其他特征则可能构成负担。我们应停止有意培育那些仅为迎合人类审美的品相,例如极端的体型、过多的皮肤褶皱、突出的眼睛和扁平的脸部。

  想象一个没有人类存在的世界并不令人愉快,却是一种重要的练习。当我们将自我抽离出来,不再成为焦点时,就能开展更为有益的思考。这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狗的真实特性,以及我们要如何建立一种双方皆受惠益的共生关系,达成双赢。

  编辑:周丹丹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