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背景下扬州运河文化数字化传承策略
- 来源:互联网周刊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人工智能,扬州运河文化,数字化传承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4-08-09 20:38
人工智能背景下
扬州运河文化数字化传承策略
文/张飞越 扬州市职业大学艺术学院
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当前时代背景下,如何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推动扬州运河文化的数字化传承。通过分析扬州运河文化传承现状,结合人工智能技术在文化传承中的应用,提出利用人工智能对扬州运河文化进行数据化重构、多元化呈现、内容更新与扩充的数字化传承可行性思路。针对运河文化的数字化保护与重建、个性化的旅游服务、研发与应用力度三个方面,提出扬州运河文化数字化的传承策略。
关键词:人工智能;扬州运河文化;数字化传承
引言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各行各业都在经历着深刻的变革,文化领域也不例外。扬州运河文化作为我国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之一,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内涵和人文精神。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扬州运河文化的传承面临着诸多挑战。在这一背景下,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扬州运河文化的数字化传承成为一项紧迫的任务。扬州运河作为我国大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其文化价值不仅在于丰富的历史遗迹和文化景观,更体现在其对我国历史、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深远影响。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将扬州运河的文化资源进行系统化、数字化的整理和传承,确保这一宝贵文化遗产能够更好地被保存和传播。本文通过对扬州运河文化的历史渊源、数字化传承现状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进行分析,提出数字化传承的路径与策略,旨在为扬州运河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1. 扬州运河文化的数字化传承现状
扬州运河文化作为我国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之一,具有深厚的历史内涵和丰富的文化资源,但其数字化传承目前面临一些挑战。
其一,部分扬州运河文化的历史遗迹和文物已经通过数字化手段进行了收藏和展示,如一些博物馆、文化机构和旅游平台提供了数字化的文物图片、历史资料等,但整体来说仍然存在不足,尤其是对于一些较为偏远或较为庞大的文物资源,数字化程度较低。扬州运河文化的资料和资源分散在不同的机构和部门,包括博物馆、图书馆、研究机构等。由于这些资源的分布不均,整合这些数据成为一项艰巨的任务[1]。不同机构的数据格式和标准不统一,增加了数据整合的难度,影响了数字化资源的共享和利用。
其二,在虚拟展览和沉浸式体验方面,如在2019年9月建成的中国大运河博物馆中,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对于部分扬州运河文化遗产进行了展示,为游客提供了沉浸式的文化体验,在数字化技术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修复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尚未普及到每一个景点和文物,若要呈现完善的数字化视觉,需要完整的数据库支撑。此外,数字化过程中,如何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版权问题是一个重要的挑战。数字化资源容易被复制和传播,如何保护这些资源的版权,防止非法使用和盗版,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同时,数字化数据的安全存储和管理也是一个需要关注的领域,以防止数据丢失和泄露。
其三,一些景区和文化机构开始尝试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智能化管理和服务,如利用大数据分析游客流量、行为等数据,优化景区的管理和服务流程;一些文化机构和教育机构也通过数字化手段向公众传播扬州运河文化,如举办线上讲座、展览等活动。然而,这方面的应用还处于初级阶段,需要不断完善和拓展,数字化教育资源和平台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丰富,以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此外,尽管已经有一些数字化项目和平台,但公众对扬州运河文化的数字化资源的认知和使用率仍然不高。如何通过数字化手段吸引更多公众的关注和参与,使数字化资源真正发挥教育和传播作用,是当前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
2. 人工智能背景下扬州运河文化数字化传承可行性分析
以ChatGPT为代表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在大数据、算法、深度学习技术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第三代人工智能通过归纳-演绎的算法,并借助自我学习和自我适应的能力,能够灵活处理新情况和新问题,展现出接近人类智慧的表现。人工智能的这种“智慧”为大运河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利用开辟了全新路径。
2.1 利用人工智能对扬州运河文化进行数据化重构
文化遗产所赋予的媒介,在人工智能技术的加持下已经迈入智能化的门槛。
首先,基于大数据技术,平台在构建与更新过程中,可以在用户画像数据的基础上,利用智能算法分析出受众的基本信息、偏好习惯、个人需求等,依此推送倾向于该受众的精确化信息[2]。利用智能算法,还可以基于文化遗产方向再度挖掘,让各类文化遗产从原先的“静置矗立”转化为“动态呈现”,详细呈现出相关历史故事、意向风俗、文化背景等内容。
其次,通过文化遗产的数字化扫描和建模、历史文献的数字化与文本挖掘、大数据分析与历史研究、智能导览系统、互动教育和文化传播、文化资源的数字化管理与共享等实践策略,能够收集扬州运河文化的相关资料,并进行数字化处理。
再次,实施推广和教育,通过多种渠道推广数字化资源,开展互动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参与度和认知度。
最后,根据用户反馈和技术进步,持续改进和优化数字化传承工作。
通过以上措施,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实现扬州运河文化的全面数据化重构,推动其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和发展。
2.2 利用人工智能对扬州运河文化进行多元化呈现
“沉浸式体验”是近年来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热门词。该技术旨在利用现有场景与技术,重构一个能让受众身临其境的虚拟环境,针对受众的感官进行声、光、电、触等多元化的刺激,使文化展示形态多样化。以中国大运河博物馆为例,该馆已经在沉浸式体验中进行了基础性尝试,在“运河上的舟楫”展馆中还原了运河古船,受众可以登船游览,利用场内的沉浸式体验设备配合船身的起伏进行多元化的展示体验[3]。凭借沉浸式体验技术,受众可以得到深入的文化体验,提升了参与品质。这种借助于地方特色的展示表达,在一定程度上彰显了当地的文化魅力。
2.3 利用人工智能对扬州运河文化进行内容更新与扩充
定期更新和扩展虚拟现实场景的内容,引入更多的扬州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元素,丰富用户体验。例如,利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对与扬州运河相关的历史文献、文学作品等进行文本分析和挖掘;通过文本生成技术,生成新的文章、诗歌、故事等与扬州运河相关的内容,丰富文化遗产的传承内容;利用图像识别技术,对扬州运河的历史建筑、文物等进行识别和分析;通过图像生成技术,生成新的艺术作品、场景图等,展示扬州运河文化的美丽景观,为游客提供全新的视觉体验。此外,利用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也可以创造全新的扬州运河文化体验。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呈现历史场景、文物展示等沉浸式体验;利用增强现实技术,实现实景与虚拟内容的结合,为游客提供更加丰富的文化体验。
3. 人工智能背景下扬州运河文化数字化传承策略
3.1 加强运河文化数字化保护与重建
通过人工智能所包含的技术探索运河文化的数字化保护与重构,建立完善的运河文化遗产智能大数据平台,可利用该平台将扬州运河文化现有的文物、建筑进行数字化还原,构建扬州运河文化遗产保护数据库。利用人工智能手段尝试分析各类数据之间的互通关系,以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策略为例,不仅能梳理相关文化背后的历史脉络,也能够聚焦于内容本身,探析未来如何传承保护的策略要素,从而采取更有效的实施策略。此外,人工智能绘图及视频制作功能日趋成熟,可借助此技术,更有效地生成、渲染相关运河文化主题的视听内容,实现在原有数据基础上的富媒体化。
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建立一个数字化传承平台,为扬州运河文化的数字化管理和共享提供智能化的工具。凭借该平台,可对大运河文化遗产数据进行深度学习和分析,挖掘出其内在的价值和意义。在平台构建实施过程中,扬州运河文化智能化内容生产平台与智能化内容分发平台是两个重要分支。
扬州运河文化智能化内容生产平台利用智能算法进行深度学习,并结合人工进行加工创作,形成人机协同的内容生产机制。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更好地保护和传承大运河文化遗产,同时,也可以为更多的受众提供了解和学习扬州运河文化的机会;扬州运河文化智能化内容分发平台将根据在线用户的网络行为和背景信息资料进行感知,并根据线下具体身份的动态感知和场景定位等信息资料进行精准化分发[4]。通过这种方式,可将大运河文化内容产品更加精准地分发给目标用户,提高传播效果和影响力。
总之,为更好地保护和传承大运河文化遗产,需要采取一系列具体的措施。这些措施包括建立数字化传承平台、建立运河智能化内容生产平台、打造运河智能化内容分发平台等。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可以更好地保护和传承大运河文化遗产,同时,为更多人提供了解和学习大运河文化的机会。
3.2 开发人工智能化旅游服务
推动数字化传承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提升游客的参观体验与满意度。
一是要建设运河旅游开发智能终端平台,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创建一个真实感十足的大运河虚拟旅游场景。游客可以通过VR设备,如头戴式显示器,沉浸在逼真的运河景观中,仿佛置身于历史的长廊之中。他们可以自由游览运河两岸的古建筑、历史文物,感受古代商船来往的繁忙景象,深入了解大运河的历史文化。
二是开发基于增强现实技术的导览应用,为游客提供沿运河游览时的实时导航和讲解服务。游客可以通过手机或平板电脑上的AR应用,观看运河两岸的景点信息、历史介绍等虚拟标注,实现与实景的结合,更加生动地了解扬州运河的文化遗产。
三是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打造沉浸式的文化展览,让游客在展厅内通过VR设备或AR眼镜观看运河文化的展示内容。这些展示内容包括历史文物的三维重建、运河文化的场景再现等,让游客身临其境地感受扬州运河的历史与文化。
四是设计互动式的文化体验活动,结合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让游客参与其中。例如,设置AR互动游戏,让游客在虚拟环境中寻找隐藏的文物,解锁历史文化谜题,增加游客的参与感和互动体验。
通过以上技术手段的结合应用,游客可以更加身临其境地了解和体验扬州运河文化,深入感受其历史与魅力,为推动扬州运河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新的途径和方法。
3.3 加大传承领域的人工智能研发与应用力度
一是在高校和科研机构设立人工智能与文化传承交叉学科的专业课程和研究机构,培养跨学科的复合型人才。这些课程和机构可以涵盖人工智能技术、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数字化技术等方面的知识,为学生提供全面的培训和研究平台。
二是组织开展与文化传承相关的人工智能技术创新项目,鼓励科研人员和企业开展前沿技术研究与应用实践。这些项目可以涉及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大数据分析等领域,致力于解决文化遗产数字化传承中的关键技术和难点问题。
三是建立产学研合作平台,促进高校、科研院所与文化机构、企业之间的合作与交流[5]。通过合作项目,学术界可以将最新的研究成果应用至实际工程中,从而推动技术的转化与应用。同时,企业和文化机构也可以借助学术界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支持,实现文化传承工作的数字化和智能化。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扬州运河文化的数字化传承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未来,可以进一步深化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与重建工作,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对文化遗产的高精度保护与修复;加强数字化传承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开发一批具有创新性和个性化的文化旅游产品,提升游客的参观体验与满意度。同时,还可以加大人才培养与技术创新力度,培养一批懂技术、懂文化的复合型人才,为扬州运河文化的数字化传承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
结语
人工智能时代为扬州运河文化的数字化传承提供了新的机遇与挑战。通过充分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实现对扬州运河文化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承,提升文化遗产的传播力与吸引力。未来,将进一步加大力度,推动扬州运河文化数字化传承工作不断向前发展。此外,在运河文化研究中,大数据与深度学习可以提升研究深度和广度,在后续研究中,可聚焦于历史数据挖掘与图像识别分析,对运河文化进行深度挖掘,为保护和传承好我国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范炜,曾蕾.AI新时代面向文化遗产活化利用的智慧数据生成路径探析[J].中国图书馆学报,2024,50(2):4-29.
[2]潘光繁.大数据时代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研究[J].边疆经济与文化,2024(1):83-86.
[3]胡鸿雁,陈淇琪,王一汀,等.AI驱动民族地区非遗产业产校协同创新模式探索[C]//百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南省德风文化艺术中心.2023高等教育科研论坛论文集.湘潭:湘潭大学,2023:4.
[4]张婷,黄帆.人工智能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中的应用[J].文物鉴定与鉴赏,2023(9):34-37.
[5]尉粮苹,马泽正,王晓晴,等.虚拟现实技术在旅游文化遗产数字化保存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信息化,2021(7):94-96.
作者简介:张飞越,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数字媒体、艺术科技。
基金项目:扬州市2024年度市级社科重点课题——人工智能背景下扬州运河文化数字化传承策略(编号:2024YZD-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