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外包质量控制研究
- 来源:广东经济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高校经责审计,审计外包,审计质量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4-08-16 16:37
李达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审计处 广东广州 510080)
【内容摘要】随着高校规模的扩大,审计全覆盖工作的推行,经济责任审计业务量不断增大,业务外包是当前形势下的必然选择。经责审计外包在缓解内审压力的同时也隐藏着诸多影响审计质量的因素,探索提升审计质量的路径对策,有助于推动内部审计高质量发展,服务高校治理。
【关键词】高校经责审计;审计外包;审计质量
引言
高校内部审计部门自推行审计全覆盖后,审计业务明显增多,审计力量不足与审计业务繁重的矛盾日益凸显。审计外包业务应运而生,通过外购审计服务,可以有效缓解内审人手不足,提高审计效率。由于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具有被审计对象众多、时间短、任务重等特点,成为了外包审计的先行军。与此同时,如何保证审计质量,规避审计风险,成为高校内审部门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经责审计业务外包的可行性分析
(一)政策保障
2018 年发布的《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2019 年发布的《广东省内部审计工作规定》、2020 年发布的《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中均明确提出除涉密事项外,可以根据内部审计工作需求向社会购买审计服务。上述文件均为内审部门探索创新审计方式提供了可靠的政策依据。
2019 年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发布的《第2309 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内部审计业务外包管理》对实施审计业务外包进行了细致的规定,其中包括外包原则、选择中介机构、签订业务外包合同(业务约定书)、审计项目外包的质量控制、评价中介机构的工作质量等,进一步提高了审计业务外包的可操作性。
(二)内部需求
当前高校内审人员专业构成较为单一,且人员数量偏少,有些高校内审部门与纪委部门合署办公,内审人员承受着巨大的审计压力。内审人员通常在完成常规的财务收支审计、基建工程审计及上级部门下达的专项审计后,对于完成当年的经责审计任务心有余而力不足。通过聘请社会审计,可以有效缓解内部审计任务重人员少的矛盾。同时社会审计机构人员构成丰富,囊括了会计专业、审计专业、金融专业、法律专业、信息技术专业、工程造价专业等各领域人才,可有效缓解内审人员专业技能单一的困境。这些人员专业过关、实战丰富,不仅可以提高审计效率,还可以进行经验分享,为内部审计人员打开不同的审计思维和审计视角。
内审部门属于高校内设部门,归大学统一管理,与校内各部门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因此在实施审计过程中难免会受到各方面因素的掣肘,不仅会造成审计进度推进困难,还会影响审计独立性的实现。与内部审计相比,社会审计机构与大学属于委托关系,在形式上更能保持独立性,可以更加客观公正地给出评价意见,对于审计结果,在情感上也更容易被审计对象接受。
二、经责审计业务外包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外包审计虽然有诸多优点,但经责审计不同于传统的查错纠弊的财务收支审计,涵盖了政策落实、决策与执行、财务管理、内控管理、党风廉政等,业务涉及面较广。且高校内设部门涵盖了二级学院、行政管理部门、科研机构、教辅单位等,各部门的业务种类和工作重心不同。经责审计需要结合各部门特点和内控制度对领导干部的履职尽职情况做出客观公正评价,为高校治理提出可行性意见,社会审计机构一般多从事于报表鉴证审计和企业经营审计,对教育行业规范和高校运行机制不太熟悉,难以保证最终的审计质量。从外包审计实施进度方面来看,造成审计质量不高的原因可分为:1. 事前准备不充分。内审部门在业务外包之前可能没有根据内审部门现有业务量和人员配置而慎重选择外包方式,或在选择外包机构时没有明确的评选指标,或是签订合同时未曾根据经责审计业务特点进行细化而是套用模板草草了事,上述情况都会导致后期工作开展不顺利而影响最终的审计质量和审计结果。2. 事中监管不到位。内审部门可能在业务外包后当起“甩手掌柜”,未能在审计实施过程中对出现的问题及时沟通和解决、对审计进度定期督促和检查、对阶段性成果进行验收和评价,未能有效实施全过程监管而使得工作重心和方向偏差不仅会影响审计进度也会导致审计目标无法实现。3. 事后评价不全面。内审部门可能在审计报告出来后未能根据实际需求对评价审计质量建立科学评估体系,或未对外包机构的工作情况进行评估,不仅会使审计质量难以评判而影响审计结果运用,也会因为对中介机构缺少激励机制而影响后期外包工作的尽心。
三、提高经责审计业务外包质量的对策
(一)选择合适的外包方式
目前审计外包的方式有四种:补充型外包、审计管理咨询、内审职能全部外包、内外成员结合审计。补充型外包是指临时聘请一些专业人士参与到审计项目中,为项目中的特殊领域提供帮助,例如聘请信息技术人员处理大数据信息、聘请熟悉当地方言和民俗的人士帮助审计组开展工作等,较适用于人员配备较为齐全且与业务量相匹配,仅在某一领域缺少专业人士的内审部门。审计管理咨询主要是聘请第三方为内审部门的机构设置和人员配置进行指导,更倾向于宏观层面优化内审部门管理,并不参与具体的审计项目实施。内审职能全部外包是指将内审的全部职能外包给社会审计机构完成,较适用于没有设立内审部门的单位。内外成员结合审计是指聘请社会审计机构人员直接参与到审计项目中,与内审人员通力合作共同完成审计项目,较适用于业务繁重但审计人员不足的内审部门,因为内外审人员共同参与同一项目,因此此种方式也能更好地控制审计质量和审计风险。无论选择哪种方式外包经责审计,都要综合考虑部门原有人员配置、当年审计业务量、被审计部门业务特征、领导关注度等因素,多维度分析,全面评估,不可盲目选择。
(二)慎重选择中介机构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因此为保证审计质量,选择一个与业务需求匹配的中介机构是至关重要的。审计服务业务属于政府采购范畴,在向学校采购部门提交采购清单时要列明需求细则。中介机构资质和信誉是双方合作的大前提,可通过兄弟院校或网络途径了解备选机构的口碑、综合排名和奖惩情况等,以保证合作建立在一个可信赖的基础上。因为经责审计的业务独特性,具备经责审计经验的中介机构会更加熟悉教育行业的相关法律法规和高校运行机制,了解高校业务特点和高校治理需求,对于可能存在的风险点也有预判。通过查阅以往项目实施情况可以评估中介机构的业务完成度和审计质量,了解客户满意度,进而简单评估外包项目的可行性。参与外包审计的专业人员胜任能力与审计质量息息相关,可提前了解参与项目人员的专业背景和实操经验的配置情况,以满足经责审计对复合型人才的要求,也避免出现由于审计经验不足而导致进度缓慢的情况。其他还有诸如审计人员敬业程度等,可通过口头沟通或实地走访等方式了解。但由于审计工作具有一定的专业壁垒,因此在遴选社会审计机构时仅依照上报的需求指标在操作上可能有一定困难,可选派大学内审机构人员辅助招标组工作,对于最终的遴选结果也可报经责领导小组讨论并审定。
(三)细化业务约定书
审计业务约定书是明确审计目标,约束双方行为的书面合同,社会审计机构的审计业务约定书一般有固定模板,对于经责审计并不一定完全适用,因此通过细化业务约定书可以有效避免日后出现扯皮现象。审计业务约定书应重点关注审计的目的和范围、双方的责任和义务、计费方式、完成时间等,特别对于社会审计机构方的责任与义务中对于审计底稿的要求、对敏感信息的保密、对审计报告的使用范围、业务进度与付款进度等内容要细化明确、清晰明了,对于业务敏感部门还可以要求与中介机构人员签订保密协议。
(四)做好沟通工作
相较于内审人员的天然优势,中介机构审计人员可能对于现行教育制度和高校运行机制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部门业务特点和内控管理制度了解甚少。因此内审人员应该与外审人员深入沟通,了解对于上述方面的掌握情况,进而通过收集部门介绍、整理制度汇编和集中讲解培训来做好这些方面的介绍和解读,从而规避审计效率低和审计重心偏移的风险。
目前对于审计工作,被审计对象会有一种天然的抵触情绪,特别是经责审计报告是要放入领导干部档案中的,被审计对象会显得格外敏感。同时对于中介机构审计人员的不了解而产生的不信任,会造成资料提交时的拖沓、谈话沟通时的回避和现场检查的不配合等,大大影响审计工作的进度和质量,此时做好沟通工作对顺利开展业务显得尤为重要。内审人员需要根据领导干部的性格特点和处事风格,积极寻找对策,让被审计人员和教职员工充分认识到经责审计的重要性和实用性,并非鸡蛋里挑骨头似的故意找茬,而是为领导干部的工作保驾护航。
(五)动态跟踪项目实施情况
虽然将审计项目外包,是缓解内审部门事多人少的有效途径,可是内审部门要对最终采用的审计结果负责。因此为确保审计质量,内审人员必须对审计过程施行动态跟踪,加强审计质量的过程性监督。为避免由于外审人员自主性太强造成的审计方向偏移或审计质量问题,可由内审机构人员担任审计组组长,方可把控全局。在制订审计方案时,由于内审人员更加熟悉被审计单位情况和业务特点,应与外审人员共同完成方案制订,根据不同人员的擅长领域进行合理分工,确保审计目标的顺利实现。在审计实施过程当中,可以制订业绩完成计划,例如从审计中期开始每日提交一份业务底稿由主审审核;每周开例会,将已发现的问题、目前正在进行的审查、存在的困难和下一步工作计划等进行汇报讨论并以报告的格式形成书面材料提交内审部门审核。及时掌握发现的重大线索,反馈至内审部门,由内审部门根据业务复杂度、业务敏感度和领导关注度决定下一步的审查方向。由于外审人员在出具审计报告之后一般不再跟进后期工作且项目周期长,主审应对已提交的底稿进行及时复核并检查佐证材料,以便提早发现底稿内容不详实、佐证材料不充分、证据链不完整和法规制度引用不合理等问题,对于发现的问题,及时与外审人员进行沟通并督促改进,以避免由于问题没有查深查透而与被审计对象扯皮的情况。
(六)构建审计质量评估体系
评估审计质量若没有建立科学的评估体系,未明确评价指标,很容易出现评价人员带入感情色彩的主观判断,无法真实客观地评估审计质量。建议评价指标包含业务约定书的履约情况、审计方案执行情况、底稿完整度、发现问题针对性、建议的实用性、外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等,并细化指标,合理分配比重。审计方案包含了审计的具体内容和实施步骤,因此审计方案的执行情况与审计内容是否全面和审计目标能否实现息息相关。底稿的完整度是日后检查和学习的重要材料,因此内容是否详尽,佐证材料是否契合底稿内容,查阅人员是否可以确保在无审计人员口头解说的情况下,仅凭阅读材料即可判断审计结论的可信度等是评价底稿完整度的重要指标。经责审计的意义在于通过发现领导干部在履职尽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进而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管理和党风廉政建设,因此审计建议不能是空话套话,应避免诸如加强政策落实情况、加强财务管理、加强内控管理等宏观性的建议,应更加注重建议的实用性,例如:在加强政策落实情况方面应建议部门一把手及时开展政策文件学习、组织制定任务实施计划和统筹资金安排等。科学客观的评估结果不仅可以反映审计质量的高低,也可以作为日后选择社会审计机构的重要依据,同时可将评价分数高的机构充实进备选库中,丰富备选库中机构业务的多样性。
(七)加强审计结果运用
一般社会审计机构人员在完成审计报告后即视为完成业务委托,不再参与后期的整改工作,这样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审计的效果。内审部门应与被审计对象所在单位充分沟通,对于审计发现的问题进行分级分解任务、责任到人,将审计整改落实到位。对于通病问题,内审部门应整理问题清单、列明整改步骤,上报主管领导,争取在全校范围内实施各部门内部自查和整改。对于发现的重大问题,建议相关部门应视情节轻重进行责任追究并给予相应的处罚,避免审计工作从重重拿起到轻轻放下。同时建议组织部门根据经责审计报告和被审计单位整改报告对问题的严重性、整改的彻底性细化评估指标,进行分数量化,并入领导干部的年度考核、评优评先、干部聘用等的考评综合分数中,有效实现经责审计报告作为组织部门考核领导干部的重要参考依据。为推动大学治理,加强领导干部监督,保证审计的延伸性,内审部门应大力探索经责审计结果运用。
结语
当前各大高校中,有些高校的经责审计外包正在进行中,有些高校对此还处于探索阶段。不管处于哪个阶段,都应加强经责审计外包的全过程跟踪监管,保障审计质量,让经责审计在加强领导干部监督和推动大学治理水平提升方面发挥真正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欧阳卓平, 陈丽婷, 宋文贺, 陈嘉伟. 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外包的探索与思考[J]. 现代审计与会计,2022(04):19-21.
[2] 刘晓晨. 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外包质量问题研究[J]. 审计与理财,2021.02.008.
[3] 张荣华. 高校内部审计服务外包的管理研究[J]. 理财,2021(11):80-81.
(编辑/ 王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