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聂雨晴
“我们村这几年发展越来越好,不仅旅游发展了,文化还传播出去了,大家的钱包也都鼓起来了。”说起古北口村这几年的变化,村民们都满脸笑意。
“古北口村有大量旅游文化资源,我们以党建引领守护好、开发好、利用好这些资源,让全村经济发展水平和质量齐头并进,走上了乡村全面振兴的新路。”古北口村党支部书记宋立胤说。
做好文化兴村“大文章”
古北口村地处燕山山脉,位于长城脚下、潮河之滨,素有“京师锁钥”“燕山门户”之称,是集边塞文化、长城文化、红色文化于一身的传统古村落。为找到一条适合本村发展的乡村振兴路,村党支部经过多方调研,决定依托悠久历史文化资源,大力开发民俗旅游。要致富先修路。把路修好才能接待游客。当时
村集体没有资金,为了不耽误项目进展,村党支部班子成员就用自家5套房产抵押筹措资金25万元,启动了蟠龙山长城周边道路的修复工作。村支委张春玲说:“守着这么好的发展资源,我作为党员干部,有责任和义务带头冒冒险、创创新。”
从此开始,古北口村喜迎八方客。2001年开业当年就接待游客近万人次,收入10万余元,先期成立的19家旅游民俗户,每家收入均超5000元,这让村党支部和村民看到了发展前景和希望。
本着要“发展有文化内涵的旅游”理念,村党支部主动约请市委党史研究室和当时密云县党史办的专家学者,对古北口历史进行系统研究,共同编印了《古北口往事》等历史书籍。现在,漫步古北口村,抬头就是故事,迈步就是传说。
下好农民增收“大盘棋”
“能有人花钱住咱们村吗?”“种地种了半辈子了,现在让我干别的不会赔钱吧!”发展民俗旅游初期,村民们顾虑重重。
结合存在的问题和村民的疑虑,村党支部组织村民代表多次到民俗旅游发展较好的区参观,在此基础上,挨家挨户做村民思想工作,不断加大宣传力度,让大家意识到发展旅游产业的重要性。同时,村党支部积极争取上级部门政策支持,累计投入5000余万元对蟠龙山长城将军楼等进行了修复保护。蟠龙山长城和古御道景区被评为国家3A级景区,大幅度提高了古北口村的知名度与影响力。在村党支部的带动下,古北口村民俗户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
随着民俗旅游的发展,民俗户一家一户接待服务的弊端暴露出来了。时常有游客反映价格不对等、住宿体验不佳。为引导民俗户规范服务,村党支部成立了古御道生态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河东村民俗户旅游专业合作社,牵头建立起统一策划、统一宣传、统一接待、统一培训、统一配送、统一价格的“六统一”管理模式,与民俗户签订《规范经营协议》,带领民俗户规范化生产经营。村支委王正志说:“统一管理后,村民的生意只多不少,有时候自己家房客人满了,会主动推荐游客去别人家住,连游客都说这里的村民朴实真诚、房间明码标价,住得放心。”
随着越来越多的民俗户通过微信、抖音等网络平台联系客户,村党支部创建了“党建+民俗户+互联网”经营模式,为每家民俗户配发电脑,在全村安装网络服务器,实现了无线网络全覆盖。村党支部成员对全村所有民俗户实地走访,把各家的接待能力等基本情况汇总成电子档案,上传到网络平台,既方便了日常管理,又推介了民俗旅游资源。
解决村庄环境“大问题”
良好的村庄环境是提升民俗旅游质量的重要保障,村党支部统筹财政扶持资金及党组织服务群众专项经费使用,下大力气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全村实施道路硬化,统一道路标识,所有道路实现路灯照明,游客和村民出行更加便捷;在全镇率先推行煤改电,实行自来水集中供水,污水集中处理,从根本上解决了污水乱排和环境污染问题;配套建设了停车场、公共卫生间、健身广场等场所设施,改善了村庄环境,满足了游客和村民生活需求。
“富口袋更要富脑袋”,村党支部围绕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礼、信、孝、德、美”为主题,深入开展“孝贤”工程评选,大力弘扬传统美德,倡导文明乡风民风。在此基础上,村党支部充分挖掘历史文化资源,组织“丰收节”等文化活动,实现了文化与旅游的有机融合。
如今,古北口村年接待游客近16万人次,民俗户超过136家,民俗旅游综合收入2300万元,呈现出了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责任编辑:李爽)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