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盖少华 文/林叶
如何在当代的语境下把握并践行中国古代的山水精神,对当代人而言,是个重要的问题。
所谓山水精神,在我看来,追求的就是在保持独立的状态下实现两种不同维度的和谐统一,是个体生命通过内外交融的方式对有限时间的超越。山水不只是自然景观,也是人的内在景观,如果放在一个个体的生命中理解,是个体精神与生活通过实际的生命实践构建出来的人生境界。摄影,尤其是直面客观对象的直接摄影,其基本前提就是在场。而追求山水精神的摄影,首先就是要摄影家要在山水之中。
从这一点上看,摄影家盖少华的作品《溪山行旅》所展现给我们的首先是他尝试进入到山水之中,用自己的肉身去跟山水相连。不管怎么样,这都可能是一种将个体经验融入山水、融入永恒时间的尝试。因为他必须在那个特定的时空之中,用自己的肉身与精神去感知山水气韵,并返照自身内部的心性。摄影虽然是一种选择的艺术,但每一个选择都需要从心、从意,而非外部的美学范式与规则。
在中国美学史上,范宽的《溪山行旅图》具有很高的地位,被称为宋画第一。以我的理解,盖少华以“溪山行旅”为题,其目的自然不是为了自比古人,而是以范宽画作中的精神性作为自我心性的引导,寻求的不是一种固化的、表象化的美学范式,而是将以古人精神为方向、为路标,在自己的生命历程中去探索属于自己的山水意境与生命方向。他将心象之中的山水加以解构,远景、中景、近景被拆解成不同的组成部分,保留在画面之中的是作为生命之中的隐喻与“人间行路难”的普遍性感知。
一旦将这些具有不同象征意味的影像利用展览空间或者印刷媒介的“褶皱”加以呈现的时候,这个系列就成为了一个尺幅巨大、承载了更复杂时间的拼贴作品。作品与作品之间的间隔自然构成了传统书画中的留白,意象不再受限于画框,而将三维的展览空间或层层叠加的纸质空间全都唤醒,构成了一个更为宽广深远的“境界”,我们也可以将这样不断拓宽的境界绵延到自己的生活之中。也就是说,艺术作品只有切实地进入到我们的生活,对我们作为个体的生命产生实质性的影响与滋养,“观看影像/图像”这种行为才是有效的。
山水不仅是自然的象征,更是人类社会生活的象征。看山看水终究都是看人、看生命本身,看人与生活的纠缠与融合。因此,我们自然不能忘了那一队渺小的旅人。盖少华的摄影作品中,人是缺席的。但直接摄影的关键就在于揭示人的在场。那么镜头之外的人就是山中之人。这个人既是创作者盖少华本身,也是所有站在“山”前,行于“山”间的观众。我们谁能躲得开面对沉重且悠长的生命踽踽独行的命运。当我们在这些作品前找到了自己的位置,那么西西弗斯的精神也就成为了激励我们直面天地与时间的最根本的动力。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