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中年级仿写训练“三基点”

  • 来源:知识文库
  • 关键字:小学,语文,训练
  • 发布时间:2024-09-14 17:09

  王 静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仿写训练被视为关键环节,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创造能力。本文旨在探讨多层次的仿写实践策略,并指出教学中应当重视学生个体差异,合理利用文本资源,及通过语用发展推动写作能力提升三大基点。策略的创新与方法的融合,有望赋予学生深厚的文化底蕴,促使其书写流畅有力、富有美感与逻辑性。

  在小学阶段,语文教学承载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写作能力的使命。其中,仿写作为促使学生逐步积累语言素材、掌握文学修辞手法至关重要。研究表明,学生在具体导向的仿写活动中,更易于体验到语文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并逐渐形成自身鲜明的写作风格。基于此情况,本文全面解析中年级学生仿写训练的策略,从支架搭建、落脚点定位、语用发展三个方面展开,讨论如何通过创新训练策略与评价提升,优化仿写训练,形成系统而全面的教学建议。在仿写教学的实践中,教师应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以唤醒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助力学生写作技能与思维品质的双向提升。

  1 基于学生能力,搭建仿写支架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需细致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并据此为仿写活动构建支撑体系。通过针对学生的语文水平设定适当的挑战,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保障仿写活动的有效性,这种支撑体系起到了桥梁作用,促进阅读与写作技能的有机结合,既满足了当前的教学要求,又为学生日后的学习打下了稳固基础。

  1.1 内容支架:启发学生创意

  内容支架的塑造,依赖于对学生认知能力的深刻洞察,帮助他们发现写作的切入点和主题。在此过程中,教师充当的是引导者的角色,提供源自经典文本或日常生活的素材,启发学生运用已有知识,结合个人体验,生发新的创意。

  教育者应鼓励学生不止步于简单的仿写,引导他们在文章中融入个人感悟,创作出独一无二的文本。与此同时,教学中应创设情境,鼓励学生探索话题的多样性,不只限于反映课文内容,更应包括对话题背后更深层次的认知和思考。

  1.2 语言支架:提供丰富的语言材料

  在小学阶段,教师向学生提供丰富的语言材料,不仅涉及词汇量的扩充,还要包括语言的多样性与表达的丰富性。整合传统文化资源,如古诗词,在课堂上教授《出塞》《凉州词》《夏日绝句》,学生便能体会语言的音韵美和意境深远。经过接触并练习这样的经典作品,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和文学鉴赏力不断加强,对于各类文体和修辞手法的识别能力与运用能力也会得到显著提升。

  教师在设计语言材料时,宜结合时代背景与社会语境,将传统与现代融为一体。如在授课中引入《夏日绝句》的同时,也可以带领学生了解当时楚汉争霸的背景故事并以此为背书写一篇感悟,用新颖的词汇表达古老主题。这样的跨时代写作练习,不仅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激发他们的创作热情和历史想象力。

  1.3 思维支架:培养逻辑结构感

  文章的结构是逻辑思维的外在表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育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文章的内在结构是十分重要的。以古诗词为例,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在讲解时,教师会引导学生观察如何通过层层推进的景物描述展开全篇,进而探讨其在写作上如何呈现清晰的层次和过渡。

  教育者在传授篇章结构时,可以采用对比分析的方式,例如,比较不同诗人的作品,探讨诗歌的布局与转折以及如何最终达到情感上的抒发和主题上的升华。通过这样的练习,学生在泛读经典之外,还学会如何提取结构元素并将其运用于个人的创作中,使写作不仅表面光鲜,更有内在的逻辑支撑。教师也应注重在点评学生习作时,突出对结构逻辑的指导,用具体的范例说明如何将文章的每个部分编织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使学生的逻辑思维在实践中得到提升。

  2 基于文本内容,找准仿写落脚点

  文本内容为学生学习语言表达提供了丰富的土壤。在仿写训练中,学生应紧密结合文本,通过深入挖掘其内在的语言特色与结构,进一步提升个人写作技能。文本的深度解读能够为学生指明仿写的方向,使其在写作实践中如鱼得水。

  2.1 仿写文本句子:掌握基本句式

  基本句式是写作的基石,对学生而言,掌握这些基础句型便是掌握了一种能力,能在仿写中将其变换千百回。教师在教学中应精选语文材料,将课文中的经典句子作为学习的对象,诸如句子的长度、节奏、停顿和重音等,教会学生如何在仿写时把握这些语言要素。比如,教学课文中的名句“鹅鹅鹅,曲颈向天歌”,不仅体现了四字句的整齐,同时也有助于学生理解叠字的艺术效果和平仄的和谐美。

  在探究句式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挖掘句子的深层含义,并试图将这种感悟融入自己的文本中。学生通过模仿这些句式,能够在写作中自如地表达,使其文字如细水长流,能够恰如其分地表现其情感和思想,同时使得写作结构更加坚实有力。而在完成仿写后,学生应有机会将自己的作品与原文进行比较分析,教师再根据学生作品的独特性与原文之间的距离给予相应的指导与反馈。这一系列的训练过程,是提高学生准确理解并能够自由运用语言的重要手段。

  2.2 仿写修辞手法:比喻、拟人等

  修辞的妙用在于能够使语言形象化、生动化。比如在小学课文《扁鹊治病》中,扁鹊对蔡桓侯最后的观察描写,若运用比喻手法,就可以说“其病状宛如江河日下,岸边柳树的绿意渐失”,学生在仿写中试图捕捉并再现这种生动的病理变化。拟人则可以给予非生命体以生命的特性,比如“弓弦嘶鸣,箭矢跃跃欲试”,仿佛置身于《纪昌学射》中,感受到了纪昌手中那张渴望飞翔的弓与箭。仿写时,正是这类细腻而具象的修辞运用,加深了学生对文本场景的再创造能力。

  在教导学生时,教师应从具体的语境出发,比如将“秦风楚雨后,卫星临地轨”用作比喻学生生活中的某个场景,之后引导学生将其仿写进自己的文本中。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不仅学会了修辞手法的运用,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如何捕捉生活中的细节,如何发散思维去探索和发现。

  2.3 仿写文本篇章:了解构篇布局

  文本篇章的仿写则去构建文章的骨架。通过课文的学习,教师指导学生识别文中各篇章的结构,并分析其背后的逻辑关系。篇章结构的显著特点,如《孔雀东南飞》的叙述手法,以及篇中人物心路历程的层层展开,都是学生值得掌握的结构技巧。

  在具体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对所学习的课文进行结构图的绘制,将一篇文章的起承转合用图示的方式表现出来,以加深学生对文章结构的理解。这种图示能够帮助学生在进行仿写练习时,有意识地规划自己文章的结构布局,使整篇文章的观点清晰,论据充分,逻辑严谨。通过这种仿写训练,学生不仅提升了阅读能力,同时增强了组织与表达自己思想的技巧。教师在评价学生的仿写作品时,应侧重观察学生是否能够合理地安排篇章结构,并有效地运用语言背后的逻辑结构。这一训练过程,最终将引领学生走向更成熟的写作阶段,在仿写的基础上培育出个性化的写作风格。

  3 基于语用发展,推进仿写修改

  语用发展是指语言使用在特定情境中的恰当运用和适时发展,这对学生进行有效的仿写训练至关重要。通过增强语境感知,结合阅读与写作,学生不仅能提升对文本的理解,而且能在语言输出时更为得体和自信。

  3.1 读写结合:加强语境理解

  深入理解语境是提升学生仿写能力的关键。例如,在学习《普罗米修斯》这一经典课文时,教师能够利用课堂深入探讨普罗米修斯盗火给人类的深层含义及其象征意义。学生通过阅读理解普罗米修斯不屈服于命运、勇敢反抗的精神,将带着对这一角色深刻感悟进入写作阶段。他们在写作时,可以运用得到的感悟反映在自己的作文中,将仿写作品赋予更深层的情感与哲理。

  在阅读与写作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应引导学生在课后自主阅读,然后基于个人的理解创作,使仿写不再停留在表层的模仿,而是能够体现出学生独特的理解和感觉。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学会如何真正地“活用”课文内容,领会作者的文风和结构,这在提升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3.2 习作交流:分享与反思

  习作交流能够促进学生在仿写练习中的自我成长。以《女娲补天》为学习文本,学生在理解了女娲造人与补天的神话故事后,他们可以借此机会创作以女娲为主角的故事,从而将个人的创意与课文内容相结合。通过让他们在同侪中展示自己的创作,学生能够开阔思维,积累写作经验并获取反馈,从而推动写作技巧的提高。

  在分享创作的同时,学生通过聆听他人的习作和观点,能够对自己的创作进行更为客观的评估。这种交流活动,既促进了思维的碰撞与融合,又加深了学生对文化和文学内涵的理解,使他们能够在交流中识别自己作品的优点与不足,进而引导他们在回顾和修改的过程中完成自我提升。教师在这一环节中应扮演积极的引导者和评判者角色,通过适时的指导帮助学生把握修改方向,并进一步提升写作水平。

  3.3 仿写调整:形成个性化表达

  在仿写过程中,学生应当逐步发现并塑造自己独特的文学声音。教师的指导任务是辅助他们识别与提炼属于个人的表达方式,这一点通常体现在如何在遵循原文风格的基础上,融入自己的思维特色。在对学生的初稿进行审阅时,教师会发现学生在文本理解和创造性表达上的不足,并根据这些发现给予指导,帮助学生做出合理的调整。在这一过程中,典型的课文如《鲁滨孙漂流记》中鲁滨孙坚韧不拔的求生故事,以及《格列佛游记》中格列佛奇异的探险经历,都可以作为学生仿写创作的素材和启发点。

  在仿写之后的修改环节,是让学生的文本更加精练和个性化的关键时期。与其纠结于词汇和句式的选用,不如让学生在修改中加深对原文的理解,培养他们自我表达的能力与勇气。当学生尝试将赋予的词汇及情感细节注入仿写文本时,便能让平凡的叙述跃然纸上,成为兼具文学价值与个人特色的创作。

  4 训练策略与方法创新

  训练策略与方法的创新是提升小学语文仿写教学效果的关键。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领域融入了多样化的教学工具和理念,为传统的仿写训练注入了新的活力。创新不仅意味着引入新的元素,更涵盖着在教学方法上进行改革,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教育需求。

  4.1 利用多媒体工具辅助仿写

  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打开了学习的新窗,为仿写提供了一个更为立体和直观的实践平台。教师通过引入电子图书、在线课程、交互式电子白板等工具,将传统的文本学习转变为更为丰富的多媒体学习经验。例如,在分析《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故事时,教师可以播放相关动画片段,赋予学生更为具象的画面感与时空感,激发他们在写作过程中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多媒体工具的互动性能够促进学生的参与度,使他们在学习中更为积极主动。通过视频剪辑和音效制作等多媒体项目,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再现课文内容,更能从中找到灵感,融合到自己的仿写作品中,让每个学生的作品都独具匠心,真正体现出价值所在。这种使用多媒体的教学方法既营造了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又提升了学生从文本到文本之外的探究能力。

  4.2 跨学科整合:扩展写作视野

  跨学科整合作为现代教育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写作训练中的应用能显著扩展学生的认知边界。持此方法,教师在文学教学中,可结合历史发展脉络、自然科学原理、艺术美学等领域知识,将丰富多元的学科要素融入文本分析和写作练习。例如,在处理一篇关于古代建筑的仿写课题时,可以让学生结合历史背景和建筑艺术特点,说明古代建筑的文化意义。同样,写作有关天体运动的文段时,引入天文知识,使学生在掌握文学技巧的同时,也能深化科学概念的理解。

  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主动进行跨学科探索活动,譬如历史故事与生物学原理的结合,寻求两者之间的联系点,提高写作中的创新性。如此跨学科的写作训练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更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同时练习了综合分析和批判性思维,为成为全面发展的个体打下了基础。

  4.3 仿写与创新写作的结合

  仿写与创新写作是写作教育中两个重要的环节,相互之间并不是对立的,而是相得益彰的。在教学上,应当引导学生认识到仿写是学习与吸收先进写作技法的初级阶段,而创新写作则是基于仿写的基础上,表现个人独特见解和风格的高级阶段。学生在精确理解了原文的语言风格和技巧后,教师应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启发他们将所学知识与个人经验相结合,发展出特有的写作特色。

  在实践中,学生可以从仿写出发,进而自主选择话题,运用已学到的技巧写出富有个性的作品。教师在此过程中的角色是监督者和激励者,对学生的提升和创新给予及时反馈。这种教学方式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思维活跃,提高其自主学习和创造性写作的能力,同时帮助学生形成批判性和审美性的思维品质,从而在写作教学中取得较全面的教育效果。

  5 仿写训练评价与提升

  评价与提升机制是仿写训练中的关键组成部分,对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合理的评价体系和持续的提升措施,学生在仿写过程中能收获明显的进步,同时这也为教师的教学方法提供了调整和改进的方向。

  在写作教学中,评价标准的制定对于指导学生进行高质量仿写起到了决定性作用。这些标准涵盖作品内容深度、语言运用的准确性和表达的流畅性等关键维度,其目的是确保学生写作符合预定的教学目标。在实施仿写练习时,应以这些评估准则为依托,帮助学生意识到自身的长处和欠缺,进而提升写作技巧。

  有效的评价标准通常涉及作品的组织结构,是否能够清晰、合理地将主题或故事呈现;词汇的丰富性和语法的规范性,是否使用了恰当的语言表达复杂的思想;以及逻辑的清晰度和论据的充分性,是否能够使读者易于理解作者意图,并被其说服。这些标准应当具体到可以量化的指标,例如,使用特定数量的修辞手法,或者包括一定比例的原创观点。

  教师在制定评价标准时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语言能力和创作水平的现状,并根据不同的写作主题和学生群体的特点,进行适度调整。标准不应死板,而是应根据学生的逐步进步而有所适应性的变化。这种灵活性有助于激发学生对写作的兴趣,使他们在学习路上更具自信,不断突破自己的极限。

  统计和数据分析在设立评价标准时也起到了重要作用。例如,通过分析优秀作品的常见特点,教师可以将这些特点转化为评价标准,使之量化,便于学生仿写时有明确的目标追求。又如,教师可以参考学术写作标准或各类写作比赛的评分细则,以提高评价标准的专业性和实用性。

  5.2 教师引导与自评结合:促进主动学习

  写作过程中教师的引导与学生自我评估的结合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有效策略。教师的专业评价能够帮助学生识别仿写中存在的问题,而自我评估则激励学生从个人角度出发,反思并批判自己的作品。这样的互动不仅提升学生的主动性,而且增强了他们对于写作技能的掌握。

  在自我评估环节,学生需要客观地审视自己的作品,从中识别语言表达的精准度、结构的条理性、论点的说服力等方面的优势和不足。这种自省的过程将引导学生在未来的写作中有针对性地修正和完善,从而促进写作能力的全面提升。这种自我调整的过程能够有效地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及自我管理能力,为其长期的学术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辅助学生进行有效的自我评估,如提供评估模板、示范评估过程或创造互评的机会,使学生在评估他人的同时也能从中学习。更进一步,可以引入同行评审,鼓励学生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重要的是,教师的反馈应具有建设性,旨在点明学生作品中的亮点和可改善之处,而非单纯地指出错误。这样不仅可以维护学生的自信心,还能激励他们在写作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

  5.3 样本对比分析:提高修改能力

  样本对比分析在塑造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学生被鼓励将自己的作品与典范样本进行对照时,他们开始逐步认识到编写文本的复杂性和精细程度。比如,在分析一篇描述历史人物的作文时,教师可以选择一些经典课文作为反面教材,引导学生比较两者在人物描绘、情感表达等方面的不同。学生在认识到自己作品中的不足,如描述深度和细节处理上的欠缺后,便能有意识地对文章进行反思和修改。

  样本对比不单单是对词句的简单比较,更是对写作策略和思维方式的深度剖析。教师可利用这一环节,展示如何把平淡的叙事转化为引人入胜的故事。学生在分析了样本的句式结构、修辞手法、文章布局后,能在修改时更细致地斟酌每个字、每个句的选择,确保其写作表达清晰、逻辑严谨。此外,教师应定期安排反馈时间,提供翔实的点评,并鼓励学生在评价过程中积极参与,以促使学生从别人的意见中吸取教训,加强自身写作能力的提升。通过这种活动,学生不仅锻炼了自我评价和修改的技能,也培养了持续学习和自我完善的习惯。

  6 结语

  文章深入探讨了小学语文教学中仿写训练的多维策略与方法,突显了基于学生能力搭建仿写支架、紧扣文本内容确定仿写落脚点、依据语用发展推动仿写修改等关键环节的重要性。通过教学实践,证明了多媒体工具的有效辅助作用,跨学科整合的广阔视野以及仿写与创新写作结合的必要性。评价与提升机制的建立,有效促进了学生写作技能和思维品质的全面发展。教育者应不断创新教学方法,营造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在模仿中探索,在创新中成长,最终培育出具备深厚文化内涵与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未来主人翁。

  (作者单位:南京外国语学校明远小学)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