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有效的经营者

  • 来源:支点
  • 关键字:经营者,关系,效率
  • 发布时间:2024-09-20 10:08

  宋志平(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会长)

  在西方语境下,“management”一词是大管理的概念,往往涵盖经营和管理两层意思。而在东方语境下,尤其是对中国人、日本人来说,往往习惯于把经营和管理分开来讲,认为经营是“做正确的事”,管理是“正确地做事”,经营是眼睛向外,主要是正确决策和获取资源,目标是提高效益,而管理是眼睛向内,处理好企业里的人、机、物、料的关系,目标是提高效率。

  经营是开源,是多赚钱,是从市场中汲取“三桶水”,而管理是节流,是少花钱,是从企业内部拧出“三滴水”。在一个企业里,既要有经营者抬头看路,也要有管理者埋头拉车。虽然管理是企业永恒的主题,但是管理并不是万能的,它只能解决需要管理的事情,而代替不了经营。很多时候,管理的边际效用是递减的,你不可能通过管理无限地降本增效,而经营的边际效用是递增的,经营得越好,你赚的钱就越多。这是管理与经营的最大区别。

  从历史上看,整个20世纪可以说是“管理百年”,是一个解决产品有无的生产管理时代,因而产生的大量管理理论往往是围绕效率提升而展开的。但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互联网革命、气候问题、逆全球化,以及一些新兴经济体进入后工业化和后城市化时代,企业所面临的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不确定性”和“脆弱性”这两个关键词更好地反映了新时代的特点。

  我做企业工作40年,其中工厂领导做了17年,大型央企领导做了18年;之后又做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会长多年,其间调研了数百家企业。可以说我经历了中国企业领导者从管理到经营的全过程,我对如何做个有效的经营者是有深切体会的。我结合自己的经历、观察和思考,归纳并提出了有效经营者的五项任务,即正确选择、有效创新、资源整合、创造价值、共享机制。如果要从管理者转变为经营者,并从普通的经营者成长为有效的经营者,我们就要抓好这五项任务。

  正确选择

  企业面对的巨大挑战是不确定性与脆弱性,正确选择是有效经营者的首要任务。作为经营者,最难的就是决策,谁都替代不了你。尽管做决策可以集思广益,但是最后到底做出什么样的决策还是不做,都得由企业的经营者定夺。即使做了决策之后,如果发现信息不对称或环境发生了变化,经营者还得改变自己的决策,哪怕是昨天才做的决策。

  经营者如果在战略选择上、在业务选择上、在选人用人上下功夫,建立起一套选择的底层逻辑,那就不怕做不出正确的选择来,这样的经营者也可算得上是有效经营者了。因为战略、业务、人才三个方面选择的正确与否往往决定企业的生死。有效经营者在研究企业的战略选择时,不光要有一套明确的思路和正确的原则,关键是还要能对战略进行分解,将公司层面和业务层面的战略分别执行落地。有效经营者在选业务时遵循原则,选人时也是如此,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以才为主,这是他们的选人标准。同时,他们还会选择那些痴迷者、专业主义者。

  有效创新

  普通经营者也明白创新的重要性,也想做创新,但在创新方面没有形成一套有效的方式方法。创新是要有效益的,如果没有效益,再好的技术都不能做。创新有风险,但是不能说有风险就不干,有效经营者不甘冒风险,还能把风险降至最低。对风险投资来说,30%的项目赚钱就行,但一般企业既不能这么想,也不能这么干。那么,企业要有多大的成功概率才能做创新呢?我认为,70%的成功率就可以。创新既有规律可循,又有模式可依。有效经营者在创新上更加注重有效性,追求有目的、有质量、有效益的创新,同时也更重视创新模式的选择。

  资源整合

  今天的竞争,不在于企业自身拥有多少资源,而在于企业能够整合多少资源。做企业,资源并不一定都是自己的,也不能凡事都从零开始。经营者要有整合的理念,但又不能因单纯做大规模而去整合,整合的关键在于协同效应有没有真正发挥出来。有效经营者在整合资源上也有自己的原则,不会简单盲目地谈整合,而会讲究具体的方式方法。联合重组一定是符合战略的重组,联合重组之后也会特别重视管理、文化等层面的整合。比如,我在中国建材时总结了“三五整合”“八大工法”等管理整合方法。在国际上,并购有个“七七”定律:70%的并购案例是不成功的,没有实现预期的商业价值,而在不成功的并购案例中又有70%是因为文化整合的失败。联合重组中最重要的就是文化整合,在文化整合方面,有效经营者总是会用好文化去同化坏文化,而绝不允许坏文化同化好文化。

  创造价值

  今天的企业需要面对两个市场:一是产品市场,二是资本市场。在产品市场中,企业注重的是创造利润;而在资本市场中,企业关注的是创造价值;利润是价值的基础,但利润并不等同于价值。普通经营者往往重产品市场而轻资本市场,而有效经营者则是两者皆看重,不偏废其一。有效经营者主张从产品现场到产品市场,重视产品定价和品牌建设,不仅要善于管理工厂更要善于经营市场。做出好的产品是做企业的基础,但能否获得市场的认可,能否获得客户的溢价则是经营水平高低的问题。有效经营者认为市场是个大系统,他们秉持这样一种理念:行业利益高于企业利益,企业利益蕴藏于行业利益之中。在价格上,他们非常重视与竞争伙伴的和谐相处,一般不采用盲目的杀价竞争,而是采取稳定价格的方式,从量本利走向价本利、从竞争的红海走向竞合的蓝海。

  有效经营者在资本市场上也不仅仅是着眼于发行股票融资,而是把是否创造出了企业价值作为他们在资本市场上最重要的表现,善于利用创新和企业的成长性来提升企业的价值,进而回报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者。上市公司的价值就是市值,创造价值是有效经营者的重要任务。比如,茅台只融过一次资——22.44亿元,但多年以来,它的累计分红超过了2000亿元,为投资者创造了巨大价值。上市公司还应当重视社会效益,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实现与员工、客户、供应商、银行、社区等利益相关者的良性互动、和谐共生。

  共享机制

  机制就是企业效益和员工利益之间的正相关关系。自组织产生以来,激发人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就是困扰组织发展的老生常谈的问题。不管国企还是民企,谁能破解机制的难题,谁就能发展得快、发展得好。企业的目的是让社会更美好,共享机制的出发点是社会的公平正义。有效经营者认为人力资本和金融资本同样重要,强调企业员工等通过员工持股、科技分红等在初次分配中实现与金融资本的利益共享。普通经营者还没深刻认识到共享的价值,多数时候会从激励角度出发,而从激励机制到共享机制是有效经营者进行的一次升华。有效经营者本身也是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家,在创造财富的同时做到富而有责、富而有义、富而有爱。

  我们既需要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也需要有效的经营者。有效的经营者毕竟还是个新概念、新逻辑,希望大家多提些意见和建议,在我们的共同实践中,不断地丰富、完善。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