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比成功更重要——“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 来源:教育与学习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成功,舞台,光彩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4-10-12 21:16
李柏华
前一段,“外卖小哥”雷海为打败北大才子逆袭夺冠第三季《中国诗词大会》的消息刷屏了朋友圈。他并非少年天才,也不是诗酒文人,他再一次印证了“英雄不问出处”。连一向才华横溢的董卿,都忍不住感叹:“你所有在日晒雨淋,在风吹雨打当中的奔波和辛苦,你所有偷偷地躲在那书店里背下的诗句,在这一刻都绽放出了格外夺目的光彩。”是他秉承“诗和远方”的意念,让他扎扎实实地扎根在了央视舞台上。
我们,70后的中师生,不敢说有雷海为“厚积薄发”的文学底蕴,但是我们这一代却的确是当今中国教育的中流砥柱,可以说我们奋斗的20年,也正是祖国教育辉煌的20年。我们中的绝大多数早已经成为了教育专家,学者,走上了率领教育大军的领导岗位。所以,今天的我,作为一名一线的小学班主任,站在这里谈成为名师的心路历程,实在是渺小之极,不敢提自己的成功,只是回顾一下漫长而幸运的成长历程而已。
成长——要从人格的完善起步
从走出校门的稚嫩学子到登上讲台的为人师表。青葱岁月里,有着不服输的品性,从二十几个灰头土脸农村娃儿的头儿,成长为五十几个城里娃的领头羊。工作中有偏激,固执,不撞南墙不回头的执拗。更有与熊孩子们同玩同乐,同喜同悲的欢愉。而真正的人格完善,还是从做了妈妈开始。一下子觉得每个孩子无论优秀与否,都是他们那个家庭的一切。于是我的人生观、教育观被彻底颠覆,能够静下心来去听孩子们的告“罗圈状”,能够n遍手把手地去教学困生量三角形的高。品学兼优的尖子生固然能吸引老师的眼球,而能够包容差生关注他们点滴的进步,这才是一个名师应该有的胸怀,才是为人师真正意义上的人格完善。在我的教学生涯中,我最喜欢向孩子们传递的是一种精神:“每天进步一点点”,集小成大,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说到这里,我想给大家讲一个故事:
有两个和尚住在相邻的两座山上,他们每天都会在同一时间下山去溪边挑水。就这样,时间在每天挑水中不知不觉己经过了五年,突然有一天大和尚没有下山挑水,小和尚心想:他大概睡过头了。便不以为然,哪知第二天大和尚还是没有下山挑水,第三天也一样,一个星期,一个月,小和尚终于受不了了。他心想:我的朋友可能生病了,我要过去拜访他看看能帮上什么忙。
于是他便爬上了左边这座山,等他到达庙前,大吃一惊,因为大和尚正在庙前打太极拳,一点也不像一个月没水的人,他好奇地问:你已经一个月没有下山挑水了,难道你可以不用喝水吗?大和尚说:来来来,我带你去看。
于是他带着小和尚走到后院,指着一囗井说:这五年来,我每天做完功课后都会抽空挖这囗井,即使有时很忙,能挖多少就算多少,如今终于让我挖出井水,我就不必再下山挑水,可以有更多时间练我喜欢的太极拳了。
故事讲完了,这个故事的题目叫:“挖一口属于自己的井”。大和尚他有长远的眼光,有自己的理想,并且为了实现这个理想,他每天都去做一点事。我们教师,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不也是再帮孩子们挖属于他们的那口井吗?
成长——要靠勇气和毅力推动
参加工作20年,我就陆陆续续参赛了20年,各类下乡送教,光盘课,农远培训课,各项比赛,大比武,教学标兵,素养大赛……参赛是化茧成蝶的一种重生,在那个没有iphone没有pad。没有wifi的年代,我跻身于骨干教师大比武的大军,“昼出教学夜带娃,也傍名师学专家”,基本都属于原创式教学。奔波忙碌中,不能逛街,不能煲韩剧,那也是“憋得相当难受”。然而每一次参赛过后,总有无数的感动和感慨,如果不是亲身经历过,是很难体会到赛前赛后的那份焦灼、期待、遗憾、失落和幸福的。每一次比完赛,哪怕是讲完一场公开课,都像是历了一次劫。卸下包袱,走在路上,感觉风都是那么前所未有的清爽与自在。每次大赛都不亚于浴火重生,没亲身参加过这种大赛的人无论怎样都不会懂得其中的艰辛与磨砺,但是没有这种机会的锤炼,其实更是一种遗憾!就好比当下最火的《歌手》,他们每一场近乎完美的的竞演,最后都要经历被淘汰的恐惧与失落。虽然面带笑容,谁的心中又不渴望被承认呢?
仍记得第一次接受参加省级素养大赛的任务后,真是受“压”若惊,各种担心,各种害怕,各种紧张。备战的日子里,学生期末复习剑拔弩张,女儿地生结业迫在眉睫,万绪千头,烂额焦头,只能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才能勉强磨出一篇文章,挤出一篇说课稿。
就在第二次参加省赛前夕,还有一个小插曲,假期备出的一部分课,因为红黑相间修改的痕迹过甚。在从三楼到四楼换教室的过程中,被我勤劳的小助手当成废纸扔到了学校蚊蝇成堆的垃圾房里。因为是纯手工的,没有备份,真是欲哭无泪呀,好在原版是我自己,只能凭着印象重打鼓另开张,只是进度彻底被打乱了。就这样,怀揣忐忑,置身于娇嫩面庞的大军里,气质,嗓音,外在形象均不占优势,着实“亚历山大”呀。走上赛场需要的是一种勇气,而备战的过程更需要一种毅力。至今想起最后一回合说课大赛前,为了扳回吟诵落后的不利局面,我逼迫自己脱稿上场,在侯考室练了一遍一遍,又一遍,在有限的时间里记住幻灯片的顺序与个人语言的搭配,真有一种如临大敌的紧迫感,在生怕举牌小姐举起“时间到”的牌子前,成功收尾,才会力挽狂澜。不付出如此的努力,又怎能对得起“名师”这一头衔呢?那都是后话了。
成长——要靠平台和集体托起
参赛的过程很辛苦,也很幸运,因为其貌不扬的我,教学经历尚轻,能够走上高级别的赛场证实自己、锤炼自己、展示自己,是不可多得的机会。这么多年,是南一的领导慧眼识珠,推着我频频登上各级舞台,不得不承认,每次参赛,只要在我的名字前面加上“南一小学”就有一种莫名的骄傲感随心而生。当然,多数比赛都是匿名的,只有那残酷的冷冰冰的号码,我仍记的我两次大赛的号码“8”号和“42”,至今它们还珍藏于我的百宝箱里,与我的女儿共勉。我们自身固然实力要硬,但是上级部门肯于为我们搭建平台更是必不可少。不仅仅是源于我们是百年名校,更因为我们这个团队有太多太多有追求、有才气、有能力的优秀教师、优秀的教学伯乐,如果没有伯乐,没有人肯为你搭建展示的平台,那你将永远是孤芳自赏,埋没在平庸之中!所以仅我个人而言,我心存感恩!至今我在南一担任班主任工作已经10个年头,很充实,但是正是这种充实成就了我,这个位置成就了我,使我有更多的机会作为学校语文教学的代言人走进全市教育人的视野。有时候真的不是我自己多么优秀,而是因为有人背后扶持着你,逼你变得优秀。感谢那些把我“逼”上赛场的“始作俑者”,当然,这是反语。所以我说——成长,要靠平台和集体托起!
两次参加省级大赛,是在被评为名师的前后,因为参赛,我敲开了名师团队的大门,因为是名师,我更义不容辞的担起了重担。仍记得获奖归来,杨校长亲自为我戴的大红花,,还在摄影机前享受了校长姐姐结结实实的拥抱!要知道,当初,她鼓励打退堂鼓的我时,是这么说滴“参与就好,你就是把最后一名拿回来,也是我们南一的骄傲!”正是因为有这样豁达大气的校长,才有不断成长的我。还有两次赛程日夜相陪,全程服务的美女纪校长,教导处的领导,信息组的微机高手。所以,我要说:赛场上,我很淡然;回家,我不孤单!一个名师的成长一定要靠集体达成,一个人成功的背后一定会站着最伟大的团队!这是亘古不变的至理名言。
“自得读书乐,不邀为善名。”对雷海为来说,他坚持阅读,不是为了功名,不是为了利禄,而是出于对诗词的热爱。“自得教书乐,不邀为利名”借用这句诗,我也要让自己在这个浮躁的社会,始终能够保持一份名师的大气和从容,继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