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棵大枣树”课堂:是师路,也是心路

  • 来源:大学生
  • 关键字:师路,心路,学情
  • 发布时间:2024-10-13 11:50

  文/邹胜丽

  以学生为中心,以学情为基点

  “一树荫凉,万世同心”是我主讲的“一棵大枣树”思政课程的主题,在课堂的最后环节,我设计了制作手工大枣树的动手实践活动。在制作大枣树的过程中,全班同学异常活跃。作为新手教师的我心里暗暗松了一口气:“还好还好,看来学生们都非常喜欢这种形式的课堂活动。”为确保课堂活动的顺利进行,我在前一天晚上动手制作了一棵了手工大枣树,并进行了计时。活动当天课堂时间剩余40分钟,按理来说时间应该是完全充裕的。

  “老师,大枣树应该是绿色的,可你给我们的纸却是五颜六色的。”“老师,大枣树上面为什么没有结枣儿?”“老师, 我想在大枣树下做个秋千可以吗?”“老师,我们组纸的颜色为什么比旁边组的少? ” “ 老师……”顿时,我被淹没在学生们的提问声中。当时,我只想顺利地将课堂活动进行下去,这一强烈的愿望让我大脑瞬间一片空白,霎时间,我失去了关注学生需要的意识。看着墙壁上的时钟,时间正在一点一滴地流逝,我意识到,我可能无法按时完成教学任务了。

  “同学们,老师做的大枣树只是一个参考。在这棵树下,李大钊等革命先驱和蒙藏学校的学生们曾经热烈交谈。大家可以自由发挥、自由创作,相信同学们的创作能力一定比老师强!”我灵机一动,准备赋予学生更多的创作空间。“请发挥你们的聪明才智,让你们的大枣树绽放出别样的光彩。”

  在安抚好学生的情绪以及有条不紊地解答学生的疑问后,课堂活动很快步入了正轨。现在回想,这确实也不失为一个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举措。但在进行课后反思的过程中,我深刻地意识到自己的问题所在——没有真正以学生为中心,忽略了实际学情也忽视了学生的需要。40分钟内制作大枣树是我以自己的动手能力出发的,而非学生;六年级的学生对新鲜事物会产生许多疑问,我应该充分预设问题并提前准备合适的解答。未来,当我成为一名真正的教师,站上三尺讲台与学生交流时,必须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学情为基点。

  是良师,也是益友

  为了进一步激励学生们的课堂积极性,我按照专业所学的理论设置了“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活动模式,为小组设置了不同类别的奖项,并提前准备了小礼品。但由于事前与学校进行沟通的学生人数与现场参与的学生人数有差距,导致我在课前准备的小礼品数量不够,最终颁奖时一个学生没有拿到小奖品。

  “老师,没事的。”扎着马尾的学生懂事地朝我笑了笑。

  “把我的给她吧!我是男孩子。”旁边一个男生豪爽地将自己手里的奖品递给了女生,佯装洒脱地说:“这个玩偶是粉色的,不适合我们男生。”说完,羞涩地准备转身坐回自己的座位。

  “同学,等等。”我跑向讲台旁边的桌子,翻开我的帆布包,取下上面的一个挂饰。

  “这是老师喜欢的一个小挂件,老师现在把它送给你!刚才你的行为值得表扬,希望你继续发扬哦!老师没有准备充分,希望你原谅。”

  “谢谢老师!朋友之间应该相互包容。”男生接过挂件,开心地笑了,并朝我挥了挥手以示不必介意。

  那一刻,我心里更多的是感动。

  现在想来,我依旧为自己当天准备不充分而感到后悔。如若我当天的背包上没有挂件,那是否会因此伤害一颗幼小的心灵?经过这件事,我收获了学生们的宽容,我也告诫自己,要对学生多一份宽容。

  “老师,您常来啊!多来我们学校给我们上课!”在跨出教室门口的那一刻,听着学生们真诚的话语,我的眼睛酸酸的,但内心深处却又有一份说不出来的甜。

  在此次活动中,我既是站在三尺讲台上的教师,同时也学会了成为一位把心放在学生群体中的倾听者。在成为一位优秀的教师的道路上,我还将会经历许多挫折,亦会领略许多风景。师路,也是心路。在一次次感动、感化与感念中,我将在教师职业生涯的道路上走得更加坚定与幸福。

  责任编辑:朴添勤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