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动手指,记录历史

  • 来源:奇妙博物馆
  • 关键字:手指,记录,历史
  • 发布时间:2024-10-16 11:42

  文/ 周 苏 图/ 涂世敏

  文字尚未被发明的时代,人们如何记录日常生活呢? 5000 多年前,良渚先民用双手创造了各种有趣的记录方式,有捏出来的泥塑,有画下来的图画,还有刻出来的符号……它们有的独立出现,有的组团现身,都在无声地讲述着良渚先民的故事。

  如今,这些物品已经是一件件珍贵的文物啦,它们正被静静摆放在良渚博物院的展柜中,成为我们了解良渚文化的窗口和物证。让我们细细了解这些文物,一起来探索这个奇妙的远古时空吧!

  捏出来的泥塑

  泥巴质地柔软,容易塑形,因此人们可以轻松把泥巴捏成各种形状,比如动物、建筑、器物等。良渚先民喜欢用泥巴捏出各种形状的泥塑,以此来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这种记录方式虽然没有文字那么直接,但依然可以为我们还原先民的生活场景和日常活动。

  对于良渚人来说,动物不仅是生活中的肉食来源,也是他们进行艺术创作的灵感源泉。考古工作者在卞家山遗址就发现了几件小巧可爱的动物造型的泥塑作品,猪面泥塑就是其中之一。这

  件泥质灰胎黑皮陶的作品是仿照猪的样子创作的,中间鼻部凸出,有两个鼻孔,双耳较小。猪的肉质多、体量大、繁殖速度快,是良渚先民生活中的主要肉食来源。想必正是因为它在良渚先民生活中的“特殊地位”,所以当时的人们才捏出了各式各样的猪形器物,把它们作为纪念。

  画下来的图画

  良渚时期没有文字,更没有用于书写的纸和笔。于是,聪明的良渚人就在相对平整坚固的陶器、玉器、石器表面刻画图案来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

  在良渚博物院展出的很多文物上,都画有精美的图案。比如这件刻符陶罐,出土于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的南湖,别看它外表平平无奇,却是国家一级文物、良渚博物院的“镇馆之宝”之一。它的肩部和上腹部刻画有连续符号,描述了一个猎人用网捕捉老虎的狩猎故事,场面十分精彩。除此之外,考古学家还在各种器物上发现了鸟立高台、双鸟朝阳等图案。这些图案很有可能同样具有某些特定含义,反映了良渚先民对某些事物的崇拜之情。这些看上去略显幼稚的图案为我们提供了了解良渚先民精神信仰和生活方式的线索,让我们仿佛回到了5000 多年前,亲眼见证他们的生活。

  刻出来的符号

  除了泥塑和图画,良渚先民还善于通过镌刻抽象符号来记录信息。在一些器物的表面,你可以看到精致的几何形符号刻痕。它们形状各异,似乎构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字”系统。

  虽然良渚文化中的一些刻画符号看起来和甲骨文十分相似,比如“十”“木”“王”“田”等,但实际上它们并不属于同一个文字系统,我们也并不能用释读甲骨文的方法去解读这些符号。

  根据考古学家推测,这些刻有符号的器物可能是当时的文书、纪念品、日用品,也可能是战利品或礼品。仔细研究这些符号,我们或许有机会发现良渚先民的交流方式、社会结构等。不过这种“文字”性质的刻画符号还是未解之谜,需要我们不断去探索。

  捏出来的泥塑、画下来的图画、刻出来的符号……在探索这些记录方式的过程中,我们不仅可以了解良渚文化的方方面面,更能真切感受到,每一种记录方式,都是良渚先民智慧的结晶,是远古人类留下的丰富而深刻的历史印记。这些指尖下的创造,如同一扇扇通往远古文明的大门,让我们得以阅读那些久远的故事。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