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学习视域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研究

  • 来源:基础教育论坛
  • 关键字:道德与法治,深度学习,教学策略
  • 发布时间:2024-10-20 14:29

  程平年(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东关小学)

  摘要:在立德树人背景下,重视德育工作,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成为教师的重点教育任务。道德与法治学科是开展德育工作的重要路径。将深度学习理念融入其中,对学生道德修养提升及法治观念建立起着积极作用。文章基于深度学习理念探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供教师参考。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深度学习;教学策略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常常认为知识探究的深浅受学习项目复杂性的影响,缺乏对深度学习理念的重视与探究。近些年来,随着教育教学工作的不断改革与创新,深度学习理念得到了广泛应用。将深度学习理念融入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不仅能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性,提高教学活动质量,还能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思辨能力,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因此,教师应该加强对教学活动的开发力度,科学落实深度学习理念。

  一、深度学习视域下开展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价值

  1. 激发学习兴趣

  深度学习更加关注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兴趣和参与教学活动的主动性。随着深度学习理念的深入推进与落实,促进了学生主动对所学内容展开深度探究与挖掘,并能在深度思考中加工与创造,进而对道德与法治知识产生深层次的认知与浓厚的探究兴趣,成功激活其对学科知识的兴趣与求知欲,让学生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念和道德品质。

  2. 发展逻辑思维

  深度学习是一种基于理解的学习方式,它强调个体对知识的深入理解与运用,而非简单的表面记忆与模仿。随着深度学习理念的融入,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尊重,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学生在对问题的自主展开探究中找到正确答案,理解所学内容的概念、本质,在推理、分析、判断中促进逻辑思维的发展。

  3. 增强问题意识

  深度学习理念打破了传统的以教师主导的教学模式。在该理念的作用下,学生既会针对所学内容作出多项假设与推理,还会针对问题与同伴展开沟通交流,在多重分析下探究问题的本质。在探究学习过程中,学生基于所学内容能主动分析材料、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分析推理,通过解决具体问题,使问题意识得到培养。

  4. 提升人文素养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开展德育工作的基本路径,也是促进学生道德品质、人文素养提升的关键路径。在深度学习中,学生能对所学知识展开深层次探索与挖掘,对道德常识、法治知识会产生更加清晰的认知。随着对知识内容的深度探索,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得到显著提升,对其身心发展起着积极作用。

  二、深度学习视域下开展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策略

  1. 巧用问题引导,萌发深度学习意识

  深度学习要求教师基于学生的好奇心提出问题,并设计相应的学习任务,这样可以从情感和动力层面持续激发学生进行深度学习。教材是向学生传递价值观念、法治思维的基本路径,也是践行深度学习理念的基本载体。小学生思维活跃。相比传统的说教模式,具有互动性、探究性的教学课程更适合小学生学习。基于学生认知水平与深度学习理念的特点,教师应该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加强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探究,为学生设计一些具有探究性的学习问题,以兴趣激发学生的深度学习意识,使学生在探究中达成深度学习目标。

  例如,在教学统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道德与法治》(以下统称“统编版教材”) 三年级上册“生命最宝贵”一课时,通过“我们的生命来之不易”和“爱护身体珍惜生命”两部分帮助学生树立珍爱生命的意识。在课程初始环节,教师可以基于“生命”这一话题设计问题:“我们的生命是怎样孕育的呢?”以此为题引出本节课的第一部分内容,初步引发学生对生命的思考。随后,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组织开展“体验五分钟妈妈”的活动,引导学生在书包中装几本书,并将其挂在胸前,模拟妈妈怀孕时的状态,通过体验弯腰捡东西、穿鞋、系鞋带等日常动作,让学生注意体会做动作时的感受,在实践中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生命”这一话题的印象,从而使学生学会珍惜生命、健康成长。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出本节课的第二部分“爱护身体珍惜生命”,并结合统编版教材中“莫莫的故事”向学生提出问题:“莫莫是个什么样的孩子?他做了一件什么样的事情?事情的结果是什么样的?”教师让学生解读材料,以问题引发学生对生命的思考,并在学生讨论结束后提出“联想性”问题:“想一想,受伤后莫莫的心情怎么样?莫莫家人的心情怎么样?在爱护自己的生命和身体方面,大家应该怎么做?哪些行为是不正确的?”以问题为引导,既能激发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兴趣,又能让学生将所学内容延伸到生活中,实现知识技能与实际生活的连接,落实深度学习教学目标,让学生深刻认识到“生命来之不易”。

  2. 围绕学习主题,师生深度合作学习

  深度学习要“深”在学生的内心。深度学习理念更关注学生在课堂中、知识中的立场,关注学生的学习行为是否真正发生。深度学习理念虽然强调了学生的自主学习,但并非教师放任不管,需要教师发挥课堂主导、学习辅助的作用,以多元化、互动性的教学活动,逐步延展学生探究学习的深度,使其逐渐将道德与法治的学科特点与学生发展的内在需求有效融合。基于此,教师应该立足道德与法治学科特点,基于德育要求和课程目标,通过与学生的有效互动,以强化学生的道德认知,实现深度学习理念的有效融入。

  例如,统编版教材四年级上册“我们所了解的环境污染”这节课以“环保”为学习主题,通过分析材料内容,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并让其积极践行环保行为,能正确认识塑料制品,辨证看待塑料制品的功能和危害,避免“白色污染”。“环保”这一话题与实际生活、社会发展息息相关,在深度学习理念的作用下,教师可以将学习主题与社会热点话题巧妙结合,以互动探讨的方式,让学生充分理解“环保”这一概念。教师可以为学生出示以“环保”为主题的图片,如“上海世博会环保长椅”,通过观察图片让学生知道环保长椅是用回收的废弃牛奶饮料盒加工而成,让学生发现并认识身边的环保行为。随后,教师出示超市的环保购物袋和可降解购物袋,让学生结合本节课“白色污染”的话题,讨论这一环保行为的优势、作用及对社会发展的价值等。在此基础上,教师将知识内容与实际生活关联,并提出问题与学生一起讨论:“在日常生活中,塑料制品随处可见。你见过哪些塑料制品呢?在你的家庭中,你可以找到哪些塑料制品?”师生共同结合生活情境展开讨论,让学生得知塑料制品的益处与弊端,以互动讨论得出“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塑料,人们应当正确认识塑料制品的功能,合理地、有节制地使用塑料制品,减少塑料垃圾的产生”这一结论。在后续教学活动中,教师也可以开展互动教学,基于课程资源提出具有深度的问题,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融入实际生活中,不仅深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还强化其在生活中对知识的运用能力,落实学科教育的基本目标,实现深度学习理念的有效运用。

  3. 创新学习模式,自主梳理知识要点

  为了实现深度学习理念的有效融入,教师可以调整教学模式和教育思路,以多元化学习形式构建课程,延展学生课堂学习思维的深度,促使学生碰撞出更多思辨学习的火花,以落实深度学习培养目标。

  (1) 合作辩论学习,深化学习印象。

  学生的深度学习行为是在不知不觉中发展的。随着学生对一个问题的反复质疑、不断求证,其深度学习行为也随之发生,学习深度也逐渐加大。小学生思维活跃,面对一个讨论话题会提出多个想法。基于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师可以创新教学活动,采取合作辩论的方式组织教学活动,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让学生对所学知识展开深度探析,在经验交流、思维碰撞中对所学知识展开深层次探究。

  例如,统编版教材五年级上册“协商决定班级事务”这节课要求学生了解班级事务决策的形式,知道处理班级事务的一般程序,学会运用民主讨论的方式协商解决班级事务,明白决定班级事务要遵循公平公正、公开透明、协商合作的原则,从而使学生形成规则意识和民主意识。课程学习围绕“班级生活”开展,在深度学习理念的作用下,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让各个小组内部针对“班级事务”展开讨论。以班级准备召开一次名为“探寻秋天”的主题活动为例,各个小组针对该主题展开讨论,每个小组提出一个活动方案。教师为学生预留充足时间,让各小组完成学习任务。随后,教师鼓励各小组介绍自己的方案,并客观评价他人的方案,通过讨论活动让学生了解“班级事务应以民主决策的方式开展,集中各方意见,达成共识”,从而达成教学活动目标。

  (2) 独立总结归纳,提高学习质量。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化的过程。学生思维、教师思维和文本内容之间相互交融、碰撞,产生的教学成果是丰富的。为了保证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实现深度学习理念的有效融入,教师可以在学习活动结束后开展总结归纳环节,以探究问题、开放性话题或总结性活动,让学生独立梳理、概括本节课所学知识,在经验梳理中提高教学质量,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内容的理解,用总结归纳助推学生课程学习的深度。

  例如,统编版教材五年级下册“我参与我奉献”这节课要求学生了解并认同国家、社会对弱势群体采取的关爱措施,知道帮助弱势群体需要多方合力;让学生学会换位思考,尊重被帮助者的感受,学会平等相待、相互关爱;学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社会现象,并尝试用合理合法的方式解决生活问题等。基于课程活动,教师可以让学生围绕“我参与我奉献”这一主题自主总结本节课学习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让其说出换位思考的重要性。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基于所学知识提出开放性的话题:“在参与公共生活时,国家在法律层面给予了哪些保障?国家为什么要制定这些关于弱势群体的法律规定?社会中还有哪些措施体现了国家对每个社会成员的关爱?”教师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逻辑清晰、准确地说出本节课的知识要点,以知识梳理强化学习印象,借助总结归纳活动加大课程学习的深度。

  4. 提高学习深度,达成实际运用目标

  道德与法治学科是一门集理论与实践为一体的课程,将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可以让学生对知识内容形成更加清晰的认识。基于深度学习视域下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教师可以依据课程活动为学生设计实践性教学活动,将道德、法治与实际生活有效结合,让学生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提高对课程活动的认知,达成深度学习目标。

  例如,统编版教材六年级上册“感受生活中的法律”这节课要求学生能在学习结束后理解“生活中处处有法律”的含义,感受日常生活中的法律约束;能结合生活实际,了解法律规定下人们的权利与义务,增强法治观念和责任意识。结合教学案例、生活事件、法律常识,让学生理解几部法律的特点、作用及实际功效。为了进一步强化学生的法治观念,教师可以结合社会中的实际场景,向学生提出相关问题:“在超市购物时,若买到了破损或过期的商品,应该用哪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在工厂上班的洋洋,遇到了拖欠工资的问题,应该应用哪部法律索赔薪资?”以生活实例为引导,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夯实学习基础。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对教学活动进行外延,以实施社会实践项目强化学生对知识内容的运用能力。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校园,基于社会现象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说出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师生观察,发现学校门口的墙上、街道边的电线杆上到处张贴着烟草广告,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探讨:“这些社会现象违反了哪些法律要求?我们应该怎么做?”以真实情境强化学生对法治知识的运用能力,在实际运用中达成培养学生深度学习的教育目标。

  三、结束语

  深度学习理念要求学生能在了解基础知识之上,学会探究本真。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应该科学融入深度学习理念,结合课程教学特点,让学生在独立思考、深度探析、概念解读中了解知识内容,提高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效率,最大限度地发挥深度学习理念的教育优势。

  参考文献:

  [1] 何颖. 深度学习导向下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思考与路径探析[J]. 福建教育,2021(21):33-36.

  [2] 罗燕翔. 小学道德与法治深度学习的教学策略[J]. 中国德育,2021(3):70-73.

  [3] 郭芳芳. 小学道德与法治深度学习的实践探索[J]. 小学教学研究,2020(21):15-17.

  [4] 杨瑾. 基于深度学习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策略[J]. 天津教育,2022(18):43-45.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