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暑期,体育消费有点“热”!

  • 来源:四川省情
  • 关键字:暑期,体育,消费
  • 发布时间:2024-10-26 20:13

  文/唐婉岚李莲

  这个暑期,最“热”的不是气候,而是第33 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这场盛会期间,抖音等电商平台上的“奥运”相关搜索累计超10 亿次,体育类商品销售额同比飙升43%,美团、大众点评等平台上的体育活动搜索量更是实现了环比180% 的飞跃式增长。是什么,让体育消费的潜力在这一刻得到充分释放?

  运动热潮背后的“神秘力量”

  毕业季、奥运盛会、暑假三重效应叠加,体育消费市场变得尤为活跃。从紧盯屏幕到切身体验,体育健儿们在赛场挥洒汗水、追求极限的画面不仅定格在观众的记忆中,更是掀起一股前所未有的体育热浪,转化为了实实在在的消费动力。

  “健康投资”“自觉改造”等观点让人们的体育消费观念悄然发生改变。曾几何时,老一辈的传统中国父母总是把“文化课”当成宝来谈,而一谈起“体育”,就开始显得别扭,有时甚至避而不谈。而如今,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越来越多的家庭纷纷将目光投向了体育培训市场。企查查数据显示,截至2024 年8 月15 日,全国体育运动企业已超过51 万家,其中技能培训类1.3 万家。

  观念革新,赛场上的鸣枪便不只是对速度与激情的颂歌,更是体育消费新赛道上的一声激昂号角,引领着社会经济的巨轮滚滚向前。无论是篮球、足球、羽毛球等传统体育项目,还是滑雪、骑行、攀岩、冲浪等新兴运动,吸睛又吸金。京东发布的《2024 上半年体育消费报告》显示,2024 年上半年羽毛球训练器、羽毛球蒸球机销量同比增长均超5 倍,公路车成交额同比增长141%, 骑行服成交额同比增长127%,骑行穿戴装备和自行车配件的成交额涨幅均超过80%。《中国可穿戴设备市场季度跟踪报告》显示,2024 年第一季度中国可穿戴设备市场出货量为3367 万台,同比增长36.2%。被人们称为健康生活的“时尚单品”智能手表和手环,出货量分别达到910万台、370万台,分别同比增长54.1%、29.6%。

  中国体育服务业正在崛起,市场良性循环生态正在加速构建。自2014 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以来,政府连续出台多项政策措施,中国体育产业由此驶入蓬勃发展的“快车道”。国家统计局、国家体育总局数据显示,截至2023 年末,我国共有体育场地459.27 万个,体育场地面积40.71 亿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89 平方米,为体育消费市场潜力的释放提供了要素保障。2022 年全国体育服务业增加值为9180 亿元,占体育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70.1%。并且,体育服务业产值占体育产业总值的比重已经从2015 年的33.41% 增长到2022 年的53.86%。这一占比的增长也意味着中国体育产业结构优化取得成效,市场的良性循环为体育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中国制造”出海步伐加快。在国内市场繁荣之外,中国体育经济国际化的步伐正在加快。海关数据显示,2024 年1—6 月,中国体育用品及设备出口金额为86.7 亿美元,相比上年同期增长了9.2 亿美元,同比增长13.2%,“中国制造”在全球体育市场的竞争力日益增强。

  体育产业的“四川速度”

  四川作为体育产业的重要省份,同样以惊人的速度实现了体育产业的跨越式发展。从体育产业总规模(总产出) 来看,四川2018 年突破1400 亿元,2019 年突破1500亿元, 2020 年突破1700 亿元,2021 年突破1900 亿元,2022 年更是突破2000 亿元大关, 达到2170.8 亿元。

  2024 年1—6 月,四川规模以上体育业营业收入增速高达42.5%,连续5 个月累计增速保持在40% 以上;全省限额以上单位体育、娱乐用品类零售额同比增长13.1%,高于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2 个百分点,增速居限额以上单位十六大商品类第3 位。

  体育消费已成为四川居民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但从人均体育消费来看,2022 年,上海、广州、北京、江苏分别达3436 元、3332 元、3300元、2835 元,而四川仅2003 元。四川人均体育消费却与多个省份差距明显,说明还需要不断提高市民运动热情和体育消费市场活跃度。

  抵达“终点”还需奋力冲刺

  《“十四五”体育产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到2025 年,体育产业总规模达到5 万亿元,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居民体育消费总规模超过2.8 万亿元,从业人员超过800 万人。四川同样高度重视体育产业的发展,出台《四川省体育发展“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到2035 年,四川体育产业总规模将突破1 万亿元,成为四川经济的支柱性产业。

  政策加持,想要顺利抵达“终点”,还需奋力冲刺。

  四川当前面临着场馆设施数量和质量难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行业企业数量多但体量小、缺乏龙头企业带动、体育品牌在国内国际市场上知名度和影响力有待提升等难点堵点。首先,应确保相关政策落地落细、全民健身计划深入实施,为体育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其次,多向“跑”在前列的省份取经,结合四川自身实际情况,学习借鉴“运动设备”“跑步姿势”“如何提速”等。然后,扩宽视野对标全球体育产业的领头羊,学习美国强有力的品牌建设和营销推广,培育有影响力的本土体育品牌; 借鉴日本“ 体育+ 旅游”“体育+动漫”等体育产业与其他产业相融合的发展模式,等等。

  需求不断激增、行业持续细分、政策强力加持,一场关于健康、活力与创新的产业革命,正在悄然重塑世界,体育经济发展也正逢其时。让我们拭目以待!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