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心理归属感提升策略

  文/ 佛山市南海区桂城外国语学校 何聪怡 郭 林

  “心理归属感”是一种隶属感,即教师在集体中感受到被尊重、被支持,对集体有亲切、自豪感,并愿意长期融入,承担自己角色的权利与义务,将个人成长与学校发展相统一的正向情感感受。提升“心理归属感”对于促进教师自我提升、增强教师的自我实现感、推动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内涵式发展、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心理归属感提升的具体举措

  结合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工作任务复杂且强度较大、学校管理模式仍有提升空间的现状,我校实行“双轨制两项目”的中小学教师队伍心理归属感提升实践策略。以精神赋能为着力点,采取统筹校内校外资源的“双轨制”组织模式,即常态项目的预防性为主、干预项目的疗愈性为辅的“两项目”活动模式,切实可行地在日常生活中强化教师对学校的正向情感,增强教师个人与学校团队的黏性。

  1. 双轨制组织模式

  现阶段,学校已具备稳定的服务教师的基础,提升教师归属感宜采用统筹校内外的双轨制组织模式,盘活多主体服务资源,发挥合力作用,提升教师在校的获得感、幸福感。

  2. 两项目活动模式

  常态项目面向学校全体教师,以培养教师积极心态为目的,全方位提高教师的在校归属感,让教师充分感受学校对教师的接纳与关爱。

  心理测评。由学校心理健康成长中心牵头,采用专业的心理测量量表对全体教师的心理状况、职业倦怠感、心理归属感等进行科学评估,建立教师电子化个人心理档案,帮助教师自我了解、自我提升。学校心理健康教师联合校外专家定期分析教师队伍的心理倾向及其背后成因,确定重点干预的对象,结合数据分析为学校提出教师队伍的优化管理建议。

  团康活动。学校联动工会、社工机构或符合资质的社会团体,定期为教师开展丰富多样的研修团康活动,给教师放松身心、展示自我的空间;指引教师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成立主题俱乐部,并通过插花、摄影、绘画等研修活动调节身心,缓解工作压力。

  生涯指导。以人为本,提高教师实现价值、成就自我的动机,指导教师结合自身要素合理地规划职业生涯,制定教师生涯成长规划课程。学校应尽可能地根据教师的成长意向提供相应的发展机会,并邀请不同领域的优秀教师分享成功经验。

  幸福培训。在综合教师心理测评数据、成长需求、所处阶段和教育热点的基础上,组织多种主题的全员培训和按需培训,形成系列的研修培训课程,增强教师自我观照、自我关怀、自我促进的意识,提高教师与外界环境相处的智慧与能力。

  沙龙交流。学校总务处牵头制定沙龙活动方案,通过举办不定期的沙龙活动,把有特定成长需求的教师聚集在一起,围绕相同主题分享教学经验和工作感受,相互分享、共同成长。

  干预项目面向个别有需要的教师,以疏导教师心理问题为导向,为教师的身心健康提供有针对性的现实帮助,缓解教师的精神压力。

  心理咨询。为教师提供一对一的心理咨询服务,普遍性心理困扰由校内心理健康教师负责,对于部分特殊或涉及教师隐私的情况,学校心理健康成长中心提供转介服务,为有需要的教师联系当地专业的咨询或医疗服务机构。

  团体辅导。根据教师心理测评情况及个体咨询中暴露出的常见问题拟定各类成长主题,组建同质小组,引导面临相似问题的教师相互交流、彼此鼓励。

  二、心理归属感提升的实践成效

  1. 以人为本,构建了一个教师研修模式

  “双轨制两项目”中小学教师队伍学校归属感提升实践策略,围绕教师的心理需求展开,针对教师的不同个人发展阶段按需提供项目帮助。教师在部分全员活动的基础上,可以自主选择感兴趣的部分进行“走班制”式参与,极大地尊重了教师的个人成长意向,提升了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观能动性,推动学校贯彻落实了“以人为本”的现代化教育管理理念。

  2. 精神赋能,形成了一套教师研修课程

  从心理的角度出发,赋能教师全面发展,设计了一套盘活教师自身资源、调动教师激发教师内驱力、提升教师对学校忠诚度的教师研修课程,包括团康活动、生涯规划和幸福培训三个方面。

  3. 由里到外,促进了教师职业成长自觉

  在归属感提升策略的作用下,教师对学校的归属感有一定的提高,研修项目施行前,教师归属感平均分为3.51分(满分5分)。项目施行一年后,教师归属感平均分提升至4.22分,全体教师心理素质得到显著的提升,教师更加认可和热爱学校的教育文化,职业成长的主动性得以提升,能自觉保持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教师多人次获奖,学校荣誉接踵而来。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