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个体心理归属感与专业发展评价机制下的自我实现路径

  文/ 佛山市南海区桂城外国语学校 阮嘉颖 王键宇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随着国家对教育现代化的重视,教师的专业成长已成为提升教学质量和学校发展的核心内容。教师个人发展不仅是职业成长的要求,也是响应国家教育现代化号召、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途径。本文从个人层面论述教师个体在学校的“两项目双轨制”心理归属机制和“评价共生·反馈提升”专业发展评价机制之下,正确规划和实现个人专业能力发展的具体策略。

  一、机制解析:“两项目双轨制”

  心理归属与“评价共生·反馈提升”专业成长评价体系概览

  1.“两项目双轨制”心理归属机制的定义和特点

  两项目指的是常态项目和干预项目,其中常态项目旨在培养全体教师的积极心态,增强教师的归属感和专业发展能力;干预项目则针对有心理辅导需求的教师,以疏导教师心理问题为导向,为教师的身心健康提供现实帮助。双轨制指的是校内资源和校外资源双轨并行,心理健康成长中心主导心理健康管理和普及服务,专业活动则由校外专业机构提供。

  2. “评价共生·反馈提升”专业发展评价机制的定义。

  基于学校校本研修“五大工程”的进阶目标,从师德师风、教学教研、教育科研、班主任工作四个方面制定校本教师专业发展评价的评价机制。“评价共生·反馈提升”专业发展评价机制的评价指标以“共同参与”为核心,分为教师的必选评价指标和自选评价指标两类。基于评价指标,旨在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支持的“评价—反馈—改进”实施机制。

  二、需求探究:教师个体在两种机制下的专业能力发展需求

  利用“两项目双轨制”心理归属机制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自身心理状态,及时调整和缓解工作压力,促进专业能力的提升;能够增强教师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提升工作满意度和忠诚度,保持教师队伍的稳定性;能够促进教师个性化发展与教师队伍素质的整体提升,实现个人和团队的共同进步。

  利用“评价共生·反馈提升”专业发展评价机制能够通过定期的自我评估和他人的反馈帮助教师进行自我认知,实现自我提升;通过同伴互助促进课堂教学实践改进和团队凝聚力的提升,实现共同成长;通过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与职业规划的整合,实现教师个人与学校的共同发展。

  三、策略探讨:教师个体在两种机制下的专业能力发展策略

  1. 在“两项目双轨制”心理归属机制下的专业能力发展策略

  提升心理素质,增强心理归属感。积极参与心理健康培训和活动,提高心理韧性,从而更好地应对教学改革下的挑战;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建立支持式的社交网络,这有助于教师获得帮助和鼓励。

  明确个人定位,制定专业发展规划。进行个人SWOT 分析,了解自己的专业发展需求,制定针对性强的发展计划;定期与导师或专业发展顾问会面,借助会议指导解决专业发展中的问题和挑战。

  充分利用双轨制资源,实现专业能力的互补与提升。参加学校提供的专业发展活动,更新知识和技能;利用线上平台和资源进行自我学习,根据自己的时间和需求进行自我提升;寻找跨学科合作的机会,打破学科界限,拓宽视野。

  2. 在“评价共生·反馈提升”专业发展评价机制下的专业能力发展策略加强自我评估,明确专业发展现状。

  使用自我评估工具,系统地收集和分析教学实践数据,从而更客观地评价自己的表现;分析同行反馈,同行的观察和反馈可以反映教师可能忽视的问题,为教师提供改进的方向。

  建立有效的反馈和沟通机制,实现专业能力的持续提升。与同事建立教学互助小组,并定期参与集体讨论,一起分享经验、讨论问题;与同行积极交流,分享资源和策略,促进专业发展;参与学校组织的教学研究会议,共同探讨教学问题,分享成功实践,并从他人的经验中获得启发。

  积极参与评价共生,提高专业素养和教学质量。主动参与学校的教学评估活动,并据此调整教学实践;加入专业组织或名师工作室,了解教育领域的最新动态;开展或参与教学研究项目,深化对教学实践的理解,同时为教育改革贡献鲜活的样本。

  本文探讨了教师个体在“两项目双轨制”心理归属机制和“评价共生·反馈提升”专业发展评价机制下的专业能力发展。通过分析这两种机制的定义和特点,揭示了它们对教师个体专业能力发展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我们提出了在这两种机制下教师个体专业能力发展的策略,包括提升心理素质、明确个人定位、制定专业发展规划、加强自我评估、建立有效的反馈和沟通机制、积极参与评价共生等。未来的研究需要进一步扩大研究对象和范围,采用更多元的研究方法,以期为教师个体专业能力发展提供更为科学和全面的指导。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