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中医辨证论治理论探讨推拿疗法干预亚健康状态的思路与方法
- 来源:现代养生下半月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辨证论治,推拿,亚健康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4-12-07 11:04
雷龙鸣 张敏 张湘黔
【摘要】 亚健康状态是指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中间状态,亚健康问题成为现代医学模式转变及人类健康需求新形势下无法回避的新课题。中医“治未病”包含但不仅局限于现代医学中的“亚健康”。在中医“治未病” 方面,历代医家及养生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文章基于中医辨证论治理论,并结合推拿学特点,提出了亚健康状态的推拿干预思路与方法,以期为亚健康推拿干预及推拿养生保健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 中医;辨证论治;推拿;亚健康
中图分类号 R24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0223(2024)22-1753-03
亚健康状态是指身心虽然还没有出现明确疾病,但此时已经偏离健康,并且有向疾病转变的次健康状态。长时间存在亚健康状态而不给予干预,有可能超出生理与心理自我调节能力,从而发展为疾病。推拿按摩是干预亚健康的方法之一,笔者试以辨证论治理论为指导,对推拿干预亚健康状态的思路与方法探讨如下。
1 亚健康概念的提出与中医“治未病”
20世纪80年代,前苏联学者Berkman研究发现,在健康与疾病之间还存着一种中间状态,这种状态既非健康又非疾病,故又称为第三状态。20世纪90年代,国内学者王育学首先将这种状态(第三状态)命名为“亚健康”[1]:“亚健康就是既不健康又没有疾病的状态,它是介于健康与疾病状态之间的一种中间状态,是一种动态过程,又是一个独立的阶段”。《亚健康中医临床指南》将其定义为“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一种状态”,并认为“处于亚健康状态者,不能达到健康的标准,表现为一定时间内的活力降低、功能和适应能力减退的症状,但不符合现代医学有关疾病的临床或亚临床诊断标准”[2]。由此可得,亚健康的界定取决于人类医学对健康与疾病的界定[3]。亚健康最初表达的是人体生理功能处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过渡状态,后又被扩大到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能力等反映人的健康状态的其他维度[4]。近些年,现代医学又提出了疾病的亚临床期的概念,如甲状腺功能减退[5-6]、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7]、动脉粥样硬化[8]等。这些疾病亚临床期的提法与亚健康概念十分接近,亚临床期是某一具体疾病的亚健康期,而亚健康是对所有疾病前期的概括,但亚健康状态期较亚临床期似乎更易于向健康状态转化。
《内经》提出:“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如渴而穿井,斗而铸兵,不亦晚乎”。《素问·八正神明论》也指出:“上工救其萌芽……下工救其已成”。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将医生分为上、中、下医:“善为医者,上医医未病之病,中医医欲病之病,下医医已病之病”。称“治未病”之医为“上医”与“善为医者”。上述医籍中“未病”与“萌芽”状态包含但不仅局限于“亚健康”。中医学中的“未病”状态内容宽泛,至少包含无病状态、欲病状态、已病未传状态以及瘥后欲复发状态等4种健康状态[9],而现代医学“亚健康”状态与中医“未病”中欲病状态较为相近。在干预方面,历代医家在中医“治未病” 方法积累了丰富经验。
2 辨证论治在推拿干预亚健康中的重要性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诊疗特点,中医治疗疾病能够取得卓著疗效,与其辨证论治的个体化治疗这一诊疗特点分不开。
长期以来,推拿作为一种非药物疗法和外治方法,在治疗疾病过程中,与内服中药相比较,并未重视理、法、方、药,辨证论治的临床思维在推拿临床中十分缺乏。尤其是近现代,由于受到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力学等现代医学影响,推拿临床更加忽略了中医对疾病证的认识及证对疾病治疗的意义。治疗性推拿对辨证论治重视不够,保健推拿就更为缺乏了。目前的保健推拿在几乎所有的养生保健机构中,对前来保健的亚健康人群,一律采用相同的推拿套路[10]。事实上,即使在健康状态下,人的健康状况与生理机制状态都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即中医所说的阴阳相对平衡状态,而不是阴阳的绝对平衡,仍然存在着阴阳之偏颇。因此,对于健康与亚健康人群的养生保健,仍然应该把握具体某一个体、当前状态的“证”,并以此来确定保健的原则与方法,即辨证论治。如采用推拿疗法干预亚健康,只有对某一个体所具有的具体的体质、具体的功能状态,以及其所处的具体的社会、工作与生活环境进行全面地分析,从而确立其当前生命阶段健康状态的“证”,然后根据“证”确定推拿治疗原则与治疗方法,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与精准保健。
3 推拿疗法辨证干预亚健康状态的具体思路与方法
干预前先辨证,即在中医基础理论的指导下,对四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最后明确能反映健康状况本质的“证”。由于证具有个体差异性、时相性、空间性和动态性等特征[11],因此在辨证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到证的特征,如此才能对证进行正确判断。
亚健康不是某一具体疾病的病前状态,因此,临床中医证型种类繁多。蔡力妍等[12]调查发现其主要证型为:肝郁脾虚、肾阴虚、脾肾阳虚、肾阳虚、肝气郁结、肝郁化火、湿热、脾阳虚、气阴两虚、脾虚湿阻。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亦发现,其基本证候亦多达10余种[13]。通过对诸多证型分析可以发现,尽管中医证型多,但总不外虚、实二端,且常常虚实夹杂,与五脏六腑及奇恒之腑中的脑关系密切。因此,确立的治疗总原则为“安神醒脑,调整脏腑,以平为期”。以平为期,即主要通过对五脏背腧穴、元神之府—脑以及辨证选穴来调整脑与各脏腑之间的功能平衡,以共同达到阴阳相对平衡的调治目的。
3.1 施术部位
3.1.1 常规治疗部位 常规治疗部位,即所有亚健康人群或所有证型均需要给予操作的部位,共有3处:头部、背部,以及受术者主观感觉疼痛或按之明显酸胀疼痛部位。
头部的操作是指对整个头部均给予手法操作,重点操作部位:印堂穴、头部阿是穴或阳性反应处、耳部。脑为元神之府,操作位于头部的印堂穴有安神醒脑的作用;头部阿是穴是受术者有明显疼痛的部位,头部阳性反应处是指操作者指下有条索、结节,凹陷等异物感的部位,阳性反应处与阿是穴不一定都重合在同一部位,按摩这些部位,有止头痛与醒脑的作用;耳部有丰富的迷走神经,通过手法按摩可以调节紊乱的自主神经功能。
背部是对整个背腰部的手法操作,但重点操作在膀胱经的第一线。膀胱经的第一线上分布有五脏六腑的背俞穴,背俞穴是脏腑之气输注于背部经气停留所在,刺激这些穴位最能激发脏腑经气,调整脏腑功能活动。现代医学认为[14],背俞穴是内脏神经和躯体神经相互联系的桥梁,可以改善自主神经系统的动态平衡。亚健康尤其是心理性亚健康状态者,在其膀胱经的第一线上常可触及颗粒、条索状阳性物,现代医学发现,交感神经椎旁节主要位于胸椎两侧,当胸椎出现劳损及退变后会出现继发炎性反应以及循环障碍,这些因素会使相应节段交感神经受到刺激,从而引起心血管方面的多种临床症状[15]。推拿以上部位,能迅速改善亚健康的抑郁寡欢、急躁易怒、焦虑不安等临床症状。
受术者主观感觉疼痛或按之明显酸胀疼痛部位,多见于肩背及其两侧、两臀外侧、颈部以及腰部等,这些部位往往存在气血运行不畅,推拿这些部位具有促进气血运行和消除疼痛的作用。
3.1.2 辨证选经取穴 亚健康证型较多,临床难以驾驭,但其发生多与情志、饮食等内伤有关,因此采用脏腑辨证中的辨脏腑与八纲辨证中的辨虚实,即能满足临床需要。但对于某一具体亚健康者来说,仍然会涉及多个脏腑,且多为虚实夹杂。因此,如辨为某一脏(腑)或某几个脏(腑)的功能失调,则取其相应经络上最容易得气且便于操作与取穴的一个关键穴位,并对这一或这些穴位,按照证之虚实,进行或补或泻的手法操作。如为肝气郁结证,则取足厥阴肝经的太冲穴,用重手法行泻法操作;如为肝郁脾虚证,则泻太冲穴,配合足太阴脾经的三阴交穴,用力度较轻的补法操作;如为肝肾阴虚证,则泻太冲,补足少阴肾经之太溪穴。
3.2 施用手法及操作时间
(1)施用手法:①施术部位肌肉丰厚处,施以㨰法、拇指或肘尖的按压或拇指弹拨手法,可以起到较好的放松肌肉、缓解局部疼痛的效果。②头部阿是穴及阳性反应处,采用拇指掐揉法;背部夹脊穴采用拇指或肘尖按压与弹拨手法;辨证选经取穴所选取的穴位,采用拇指掐揉法,此3处部位手法操作力度以患者产生明显酸胀痛但仍能忍受为度。③耳部操作采用轻刺激的搓、捏等手法,以刺激耳迷走神经。
(2)操作时间:辨证选经取穴所选取的穴位,每个穴点操作时间5min左右,全程操作时间每次40~70min,每周调治1~3次。
4 小结
亚健康干预是中医“治未病”的重要任务,中医推拿就是病前预防与中医“治未病”的重要养生保健方法。中医“治未病”临床实践中亟待解决的问题,首先是形成可重复、操作性强的亚健康干预方法[16]。笔者通过前期小样本临床应用与观察发现,将此推拿思路与方法应用于疲劳型亚健康[17]、睡眠障碍型亚健康[18]以及心理性亚健康[19]的调治,均能取得满意疗效,但如何形成规范化的、可重复的、实用性强的亚健康推拿干预方法,值得继续深入研究。
5 参考文献
[1] 王育学.亚健康:21世纪健康新概念[M].南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18-19.
[2] 中华中医药学会.亚健康中医临床指南[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6:1.
[3] 吴达武,姚实林.亚健康研究的思考[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3,22(1):4-6.
[4] 林晓生,尹建平,王海燕,等.中医“治未病”综合干预措施对亚健康疲劳症的影响[J].新中医,2014,46(4):84-86.
[5] 周敬,江孙芳.重视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21,20(9):1024-1026.
[6] 邓旭,庄文龙,魏吉林,等.绝经期女性糖尿病合并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焦虑、抑郁情况[J].中国老年学杂志,2021,41(16):3561-3564.
[7] 陈凡,林寒梅,岳冰清,等.中医药治疗亚临床期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研究进展[J].湖南中医杂志,2021,37(2):175-176.
[8] 陈嘉睿,叶鹏,Karabiyik U,等.假性高血压与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参数的相关性[J].中华高血压杂志,2021,29(4):399.
[9] 龚海英,陈涤平. 中医“治未病”与“未病状态”辨识[J]. 中医杂志,2020,61(10):913-916.
[10] 孙武权,吴云川.推拿学 [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21:238-248.
[11] 郑洪新.中医基础理论 [M].第4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11.
[12] 蔡力妍,吴节. 基于流行病学调查的成都地区亚健康中医基本证型及症状特征分析[J].时珍国医国药,2015,26(2):419-420.
[13] 刘保延,何丽云,谢雁鸣,等.北京地区亚健康人群中医基本证候特征的流行病学研究[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30(2):130-135.
[14] 范宏元,曹俊岩,杨爱国,等.循膀胱经弹拨法对慢性疲劳综合症的治疗机理的探讨[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0,32(2):3-5
[15] 顾燕频,卫洪昌.推拿配合中药治疗胸椎错位致心绞痛样发作1例[J].中国临床医生,2011,39(9):76-77
[16] 吕沛宛,赵广森,周鸿飞,等.基于《黄帝内经》理论的“治未病”方法探析[J].中华中医药杂志,2021,36(12):7383-7385.
[17] 雷龙鸣,黄锦军,唐宏亮,等.背部循经推拿干预亚健康疲劳状态的临床观察[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6,34(5):1034-1036.
[18] 张海英,韦小霞,雷龙鸣.循经推拿足三阴经调治失眠型亚健康状态的临床观察[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8,36(7):1616-1619.
[19] 张海英,韦小霞,雷龙鸣,等.胸椎微调与胸夹脊理筋手法在推拿调治心理性亚健康状态中的疗效观察[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9,34(4):1807-1810.
[2024-05-29收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