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与可持续性塑造金属加工的未来——与上海大学李明教授一席谈

  在全球制造业快速变化的背景下,金属加工行业正处于一个前所未有的转折点。技术革新、市场动态、绿色制造以及供应链的调整,无不影响着这一行业的未来发展。本期会客室,我们再次邀请了上海大学李明教授,请他分享他对2025年金属加工行业的前景展望以及行业内关键驱动力的洞察。

  在采访一开始,李教授就指出,金属加工行业的主要增长动力始终来源于加工工艺与技术的创新,尤其是工艺装备的革新。他表示:“工艺是这个行业的灵魂,它不仅代表了行业的技术水平,也与产品研发紧密结合,二者相辅相成,互相成就。”李教授强调,未来的金属加工企业必须高度重视产品设计与工艺研发的协同。这种协同不仅仅体现在技术层面,还需要管理体系的支持,以保证创新的有效实施。

  然而,现实中产品设计和工艺开发往往分属于不同的企业,这也带来了新的挑战。李教授表示,产品设计方通常在合作中更加主动,而工艺方则需更加积极地了解设计需求,增强合作的紧密性。此外,随着客户对产品要求的提升,各类工艺之间的合作也变得愈加重要。“行业必须走出去,促进跨工艺合作,以提升整体竞争力。”

  数字化转型的真谛:数据驱动的决策

  在谈到金属加工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时,李教授表示,尽管目前数字化概念已经深入人心,但很多时候它仅被局限于装备数字化和联网技术层面。“真正的数字化应体现在决策的数字化,即基于知识、模型和数据进行的智能决策。”他认为,当前金属加工行业仍有许多数字化的空白领域亟待填补,尤其是在决策层面的数字化。

  李教授进一步指出,数字化的关键在于两个方面:一是以设计为主导的正向展开,确保过程的显性化,为模型的构建奠定基础;二是过程和结构的数据透明化。“在未来,行业更应关注数据与过程的透明性,这不仅是数字化转型的重要一环,也是提高整体效率与决策能力的必由之路。”

  绿色制造:企业未来的竞争力所在

  全球制造业正在经历一场绿色革命,李教授认为,金属加工行业在推动环保与可持续发展的同时,必须兼顾增长。他指出:“绿色制造不仅仅是行业的责任,更是企业未来的核心竞争力。”李教授特别提到了碳资产、碳交易等新兴概念对行业的深远影响,预计在未来的3-5年内,碳相关政策将成为决定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在此背景下,企业应尽早布局可持续发展战略,通过技术升级与管理创新实现环保与增长的双赢。李教授还强调,绿色制造涉及到从理念到技术的全面革新,而行业必须在环保政策与实际生产需求之间找到平衡点,才能在全球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

  挑战与机遇并存

  回顾2024年,李教授对金属加工行业的发展感触颇深。他指出,2024年行业面临的挑战极为严峻,全球供应链的重组、需求的下降以及日益加剧的行业竞争,使得企业必须更加灵活地应对变化。他认为,拥有核心技术和行业支撑能力的企业在这场风暴中能够保持相对的稳固,而其他企业则面临着更大的生存压力。

  李教授表示,解决这些挑战的关键在于如何在全球供应链重构中,充分发挥自身的技术优势,进一步融入全球市场。“在这个过程中,拥有强大技术储备和市场适应能力的企业将脱颖而出,而那些未能跟上技术革新的企业可能将面临被淘汰的风险。”

  除了技术和市场的变化,国家政策对金属加工行业的影响也不容忽视。李教授特别提到了国家在推动碳达峰、碳中和政策中的坚决态度,并认为这些政策将深刻影响未来几年的行业走向。他指出,国家对制造业的支持始终坚定不移,装备的全面更新不仅是应对全球环保要求的必要举措,也是推动行业技术革新的关键动力。

  李教授认为,企业在面对这些政策时,必须紧密跟随国家战略,及时调整发展方向,特别是在可持续发展和环保方面。“未来的行业竞争不仅是技术的竞争,也是对政策的理解与执行的竞争。”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