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澳台文化論壇”多角度看少子化
- 来源:澳门月刊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文化,角度,趨勢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4-12-13 19:46
◆本刊編輯部
少子化現象於近年來席捲全球多個地區,成為全球難題。由中華文化交流協會主辦,台灣中華翰維文化推廣協會聯合主辦,澳門中華新青年協會協辦的“2024 澳台文化論壇”於11 月2 日假澳門世貿中心五樓蓮花廳圓滿舉行。是次論壇主題:“從另一角度看少子化”,邀請到澳門和台灣共七位專家學者以專題報告及沙龍座談形式,從經濟、教育、醫學、中華文化、青年想法等多角度切入,探討並分享少子化時代下的新洞察與新趨勢。
中華文化交流協會理事長、活動籌委會主席崔世平致辭時表示,少子化現象於近年來席捲全球多個地區,澳門也不例外。他期望通過此次論壇,從不同角度出發探討,激發大家的積極互動和思維碰撞。
近年少子化的情况越來越明顯,引起社會各界年長一輩和年青一代的廣泛關注。本澳去年全年出生率按年下跌14.5%,今年的相關數字會否好轉?今年上半年新生嬰兒共1709 名,按年減少10.4%。觀乎澳門有聲音希望政府能出招解困,然而是否單靠政府出招,問題就能迎刃而解?事實上這不是一招半式就可產生作用的事情,而是一個系統工程。教育下一代,一直都是家庭、學校和社會三方共同合作的成果。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就是依靠代代傳承。如何做好傳承工作?就是要讓家庭、學校、社會三方都有共同的目標和願景,環環相扣。
在今天多元發展的社會背景下,各界對少子化現象的解讀,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和層次去開展。本次的論壇正是希望帶出一個無論澳門還是台灣大眾都十分關心的課題,很榮幸邀請到澳門與台灣兩地不同背景的專家各抒己見,多角度探討少子化的主題,少子化的情況與我們生活的各方面有千絲萬縷的關係,期望能打開新視野,洞察新格局,形成新思維。
專題演講嘉賓之一,澳門大學澳門研究中心主任林玉鳳以“當少子化遇上社交媒體與人工智能”作專題演講,從傳播學角度來探討少子化被視爲引發一系列連鎖反應的關鍵因素。她更以自身成長經歷,分享多孩家庭相互扶持的好處,並認為少子化和社會趨向高齡化,傳統的家庭支持模式將難以維持,進而威脅到整個社會的穩定與發展。
另一專題演講嘉賓,來自台灣地區的中華翰維文化推廣協會理事長陳春霖,以“該怎樣‘養樂多’與‘喜多郎’?”作專題報告,介紹台灣的人口萎縮狀況,並從文化傳承角度上引導在場人士思考,年輕人口减少對文化傳承帶來的新挑戰,社會該如何適應變化,並尋找新的文化傳播方式。
隨後,進入沙龍座談會,邀請到澳門大學工商管理學院商業經濟學教授蕭志成、台灣地區中華語文教育促進協會秘書長段心儀、澳門中華新青年協會副理事長李兆祖、澳門醫學專科學院婦産科專科院士洪濱以及台灣地區南華大學文學系助理教授江江明作為與談嘉賓,並由中華文化交流協會常務理事、澳門管理學院院長唐繼宗主持。
澳台幾位與談人從不同角度探討了少子化的情況,蕭志成從經濟學角度探討,指出從人口經濟學而言,年青人口的減少將影響社會的長遠創造力發展,勞動人口的短缺對於着重服務業的澳門而言,形成較大壓力和問題。
段心儀就教育重塑價值觀對台灣少子化現象的影響,提出高品質發展教育、培養正確價值觀是應對少子化現象的破局關鍵。無論是教育理念的轉變,還是教育實踐的改變,都指引著社會各界及學校對教育的需求重新審視。
李兆祖以青年人角度向大衆說出年青一代的現實壓力。他認為老齡化與生育率低迷兩相叠加,成爲擺在整個社會面前的現實難題,需要全體社會共同努力,讓青年父母在育兒過程中感受到被支援。
洪濱以其醫學角度及經驗分享,有感目前不少女性爲事業打拼,驀然回首已過最佳生育時機,需要尋求科學技術進行懷孕,金錢成本亦高,希望有生育意願的夫婦能提早規劃,並鼓勵社會多關注高齡産婦的生育情况。
江江明認為台灣教改顛覆歷史與文化,虛無了年輕世代的價值觀,使他們對自己沒有信心、對社會環境沒有安全感,更不知道如何應對未來的變局,因此對生兒育兒缺乏信心。她以其從事文學教育之多年經驗,建議結合文學閱讀與身心靈課程療癒,進而培養年青一代人文關懷與自我生命覺察力。
出席論壇的主禮和主要嘉賓包括,中聯辦台務部副部長魯學博、澳門基金會行政委員會主席吳志良、文化局文化創意産業促進廳代廳長黃瓊娥、教育及青年發展局中學教育處處長梁怡安、海峽兩岸關係協會駐澳門辦事處二級巡視員趙芳、澳門中華新青年協會理事長黃滋才、中華文化交流協會會長李沛霖。
此次活動吸引了近130 名來自不同界別,包括教育界,青年人,社服界,文化界和專業界的代表出席。“澳台文化論壇”由中華文化交流協會於2020 年建立,每年以不同主題探討澳門與台灣兩個地區熱門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