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山”活水记

  • 来源:销售与市场
  • 关键字:洛阳,龙门山,活水记
  • 发布时间:2025-02-21 21:54

  ■郑州/一苇

  洛阳龙门山,山石嶙嶙,竹木森森。大约1500 年前,先人们发现这是块风水宝地,便开始在这里开凿石窟,修造佛像,终于,蔚为壮观,龙门石窟成了闻名天下的名胜。

  可是,那时的人们却没能发现,龙门山下另有宝藏。于是,后来被人称作龙门“圣水”的矿泉又在山底默默流淌了一千多年。

  直到1988 年,地矿部门探明,龙门山中蕴藏有丰富的矿泉水,水质之优良达到甚至超过美、日、法等国的优质矿泉水标准。1993 年4 月,洛阳龙门山矿泉水公司建成投产,千百年来久藏深山的地下宝藏终于得见天日了!

  马克思说,从商品到货币是惊险的一跳。矿泉水由资源变成产品,要让人们认识它接受它却非易事。

  龙门山矿泉水也有过一段销路不畅、产品积压的苦日子。去年4 月投产到11 月份,半年只销出不足300 吨。看来,虽是佛家宝地,佛光却并没有给他们特别的垂顾。帮助他们轻易获得市场。直到去年11 月,公司新的领导班子组成,事情才有了转机。

  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周志伟,西北财经学院高材生,上学时幸逢其时,成为国内最早接受市场营销正规教育的学生之一。毕业后从事教学研究工作,主编了数种营销专著,圈内圈外人戏以“理论家”呼之。

  1993 年11 月,周志伟辞去某中专学校教务科长之位,进山出任公司常务副总经理。从安稳的象牙塔投身变幻莫测的商海,某种意义上说,也算是“惊险的一跳”了。“理论的最终目的是服务于实际。一步跨到海里,正可以在实践中印证多年来的理论研究,并在实践中进一步充实、发展这些理论。”他这样解释下海的初衷。

  不过,周志伟当初之所以上山卖水,也是经过一番实际考察和理论分析的:一方面,矿泉水出自天然,符合人们回归自然的消费趋势,有很大市场潜力;另一方面,“龙门山”矿泉水公司有得天独厚的优质水源,有国内一流的技术设备,有年产万余吨的生产能力,产品没问题。周志伟由此认定了自己的突破口:以强有力的营销手段在产品与市场之间疏通一条渠道,让清泉滋润炎炎夏日人们的干渴之唇。“龙门山”公司开业前半年,曾两次调整销售政策。先是极左:完全是以往国营企业大锅饭的体制,销多销少一个样,弊端不言自明。于是改,又极右:停发工资,全靠销售提成,全然忘了“龙门山”矿泉水还是“我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市场现实。政策忽左忽右,待遇难以保证,销售人员人心浮动。新领导班子拿出了新的销售政策:公司保证销售人员淡季全额、旺季2/3 的工资,提高销售提成,另设总经理特别奖励,成绩突出者奖钱奖屋,还要登报扬名。头上风险压力小了,眼前果子却变大了,销售人员来了劲,个个摩拳擦掌。“风险压力公司可以承担,但销售定额应该起到调动积极性的作用。果子放置的高度,不能让人攀楼登梯才够得到,也不能不费劲张口就有。踮着脚尖吃果子,这用的是管理学‘先进定额理论’”。

  内部安定下来,下一步就该一致对外了。开渠第一锹,“龙门山”选择了广告。周志伟们明白,对久藏深山人未识的龙门矿泉来说,水到渠自成的古训恐怕并不符合市场经济的规律。市场竞争白热化,酒香还怕巷子深呢,何况是无色无味无名无闻的古老山泉!

  为了选择能取得最佳效果的广告形式,周志伟和同伴们很费了一番思量:电视广告情趣盎然,视觉效果好,但花费高,时间太受限制,不能作详尽介绍,不适合初出道的“龙门山”。路牌广告立体醒目,提示性强,但人们往往一闪而过,不容易留下深刻印象。慎重考虑之后,他们决定,强大的广告攻势就从报纸上打响。周志伟这样分析当初的选择:矿泉水尚不为广大消费者接受的时候, 启动市场要靠消费者中的知识阶层、特别是青年人带动,这批消费者都是报纸读者。报纸文字容量大,密集性强,覆盖面广,也适于做说服性广告以打动读者, 促使其对原本未知的产品产生认同感。

  于是, 他们开始在当地最有影响的报纸打广告,先是两个头版通栏,接着是一连六个报眼。报眼系列广告,在当地独此一份,在整个河南也属鲜见。随着市场迅速铺开,“龙门山”又走出古都,在《河南日报》、《郑州晚报》粉墨登场,大做广告。原则不变:争取系列报眼,报眼占不住,也一定要上头版。“宁愿多花钱,一定要把事办得漂亮!”

  且让我们看看由周志伟出手策划的这些广告:

  “ 为什么龙门山矿泉水是最好的?”主题词设问,而后以“全国最好的水源之一”、“国内一流的技术设备”、“严格的质量管理”层层阐释,极具说服力;“在’93 全国食品抽检河南市场矿泉水中,‘龙门山’为什么能名列榜首?”两行大字,引人注目;“‘龙门山’的承诺”,言简意远,动人心弦;“天气热了,防暑降温怎么办?”发语亲切,替人分忧;⋯⋯句句广告词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真让人不喝不能、一喝为快。

  广告攻势在报纸上展开的同时,新闻宣传、条幅广告、赠饮活动、赞助会议、客户联谊等等旨在提高知名度的方案也先后实施。一番紧锣密鼓的宣传攻势之后,“龙门山”已名声日盛,成了地地道道的名牌产品。

  在“龙门山”的营销策划中,“雁过留声”当然只是第一步,让经销商积极进货、让消费者乐意享用才是更重要的。矿泉水素有“总统饮料”之称,为了定出易为普通消费市场接受的价格,周志伟再一次显示了他的理论优势:“ 我们产品的定价与生产成本的关系不大, 而是完全按照市场销售情况确定的,具体而言,就是参考同类产品价格水平,根据市场承受能力,按照同质优价原则, 先确定市场理论零售价,而后反向推算制定出厂价。”

  广告宣传化解了消费者“ 矿泉水等于加工过的自来水”的误会,反向定价法又排除了价高的疑虑,“龙门山”很快被各方接受下来。如今在洛阳这个古老的北方城市, 龙门山矿泉水已开始在遍布街头的冷饮摊档上与汽水、可乐竞销,成为人们的日常饮品。

  “龙门山”有今天这般场面,也得益于周志伟独到的市场定位法。在中国, 矿泉水的传统市场似乎是隶属于旅游业的,尤其在北方,受消费水平、消费观念限制, 矿泉水更与普通人家日常消费少有联系, 所以许多厂家都放弃了北方这一偌大市场。周志伟却迎难而上,立志冲击汽水市场,从别人手中抢得市场份额。为此,他们开发了适合一次饮用的350 毫升小瓶装矿泉水,价格与汽水相差无几,果然是一上市便成了抢手货。小包装的开发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产品包装改进, 而是为矿泉水开拓出一个全新的市场领域。

  市场经济的重要规律之一就是市场调节价格,商品畅销,价格上扬,反之,则价格下跌。深谙市场规律的周志伟在“龙门山”矿泉水畅销的关头却做了件“违背”规律的事:“龙门山”俏销,一些零售商趁机抬价, 有的竟高出公司定价一倍。经过专门调查之后,周志伟断然决定:实行最高限价,在报纸上公布零售量最大的小瓶装限价, 并与经销商达成协议,发现超价销售者,予以限供。— — 有人对此不理解, 怕影响了经销商的积极性。市场行家却为之叫好: 经过严密测算定出的零售价是冲击汽水市场的最佳值, 零售商按此销售已获利不菲,如任由他们抬价,“龙门山”挤占汽水市场的计划势必成泡影。周志伟岂能因小失大?

  说起来,周志伟还搞过一次限供。今年春,在成都全国糖酒订货会上,初次与会的“龙门山”首战大捷,一次订出了3000 多吨,在全国同行中名列前茅。会上不少客户对他们推出的礼品包装矿泉水情有独钟,纷纷要求订货,但周志伟却来个限供。他诚恳地向客户解释:礼品包装虽然利润可观,但目前宣传力度不够, 消费者接受能力有限。我可不能你要多少就给多少,我还要考虑你能卖出去多少,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大家的利益。

  有人说,“商人”和“企业家”的区别就在于前者总是以自己获利为出发点,后者则先为合作伙伴考虑。在这一点上,周志伟大有企业家的风范。他深知,与经销商建立长期伙伴关系,才能有长期合作共同发展的可能。正是由于这一点吧,短短数月间,“龙门山”已在省内十七个地市和邻近省市建立起一个完善的销售网络。

  市场打开了,销售网络建起来了,“龙门山”已在中原深入人心。但周志伟清楚: 市场营销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随着企业的一步步发展,必将不断地丰富其内容。

  龙门石窟的不少佛像背后, 都环绕着火焰状的装饰花纹,有人理解,这是历经苦难、百炼成佛的暗示。修炼与磨难同在,舍此,则难成正果。

  周志伟日日与龙门山上的千百尊大佛厮守相伴,对此自有一番感悟,他坚信龙门山矿泉水是一泓永不枯竭的清泉。“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何谓“活水”?无止境的营销组合也— — 这是他的专业, 也是他的事业。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