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空巢”老人养老之困何解?
- 来源:四川省情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农村,老人,养老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5-03-01 19:30
文/李森
随着城镇化推进和老龄化加深,农村“空巢”老人越来越多,其养老问题也引发广泛关注。为深入了解陕西农村“空巢”老人生活现状及存在问题,近期,国家统计局陕西调查总队在陕西省10 个地市对508 名农村“空巢”老人开展了问卷调研和访谈。调研结果显示,当前农村“空巢”老人生活状况总体较好,但经济基础较为薄弱,生活质量有待提高,期盼能够进一步提高养老和医疗保障水平,提高养老生活品质。
“空巢”老人生活状况总体较好
健康状况尚可,就医较为便捷调查显示,大多数受访“空巢”老人健康状况尚可。其中,很健康可以正常劳动的占42.1%,有微病或慢性疾病但可以轻度劳动的占42.3%,不能劳动但生活可以自理的占11.6%。从就医情况看,七成以上老人近一年内看病次数不超过4次,所看病症多为常见病或健康体检,多数选择自己去医疗机构开点药。得益于乡村医疗机构的不断健全,超八成受访者反映距离自己最近的医疗机构在2 公里以内,就医比较便捷。
子女外出工作是“空巢”主因调查显示,受访者中65 岁以上老人占到74%,其中,70-79 岁占比最高,达到40.9%,80 岁以上老人占到12.8%;受访老人中,绝大多数是有子女的, 无子女仅占4.9%。在问及没有跟子女共同生活的主要原因时,46.8% 的受访老人表示子女常年在外工作,25.1% 表示不愿和子女同住,21.5% 表示不想离开熟悉的环境。
基本生活有保障,心理健康状态较好
近年来,陕西着力推进农村社保质效并提,为农村“空巢”老人提供了坚实的生活保障。调查显示,社保覆盖了大多数农村“空巢”老人,90.9% 的受访老人拥有城乡居民养老保险,96.3% 的拥有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受访者整体心理健康状态较好,接近八成受访者表示对目前的生活感到满意,其中,23.6% 的受访老人对目前的生活非常满意。
“空巢”不“空心”,多数老人与子女关系融洽
从子女关怀看,超半数能做到经常联系。在有子女的老人中,32.1% 的受访老人表示子女每月能探望1-3 次,17.2% 的表示子女每周能探望1-3 次,23% 的表示子女逢年过节能回来探视。大多数老人都能使用智能通信设备。42.2% 的受访老人与子女每周(视频) 电话1-3次,29% 的与子女每月(视频) 电话1-3 次,还有10.6% 的表示每天与子女通话。另外,接近六成受访老人与亲戚关系很好,能经常走动。融洽的社会关系和便捷的通讯方式有助于农村老人“空巢”不“空心”。
生活质量提升受经济所限收入水平偏低
调查显示,76.2% 的受访老人家庭年收入在3 万元以内,收入水平整体偏低。其中,54.1% 的表示其收入能基本覆盖生活支出,可以收支相抵,31.3% 的表示能做到有结余。从生活开支看,受访老人目前最主要的开支为吃穿日常开支、看病买药医疗支出以及人情往来支出,其他方面支出比例较低,生活质量不高。
“退而难休”现象比较普遍
受访老人主要收入来源是劳动收入、家庭其他成员供养以及养老金(退休金) 等。目前,陕西农村居民基本社会养老保险、高龄补贴等社保发放标准较低,加之子女提供的赡养费用有限(超半数老人反映子女赡养费小于总收入的一半),难以满足日常生活、就医需要,只能继续从事生产劳动获取收入。调查显示,41.7% 的老人在从事劳作,其中种地占73.6%,打零工(泥瓦匠、维修等) 占12.7%, 养殖占2.4%,做小买卖占4.2%。
多数选择居家养老方式
调查发现,多数受访者受经济条件限制,选择由子女照料的居家养老方式。选择依托社区(接受社区/村养老照护服务) 养老和入驻机构(敬老院、养老院等) 养老的仅分别占9.4% 和5.7%。
养老配套不足等问题仍存
农村社区对“空巢”老人关心关爱不足
调查显示,目前村级集体经济所能提供的养老支持主要是提供免费体检和逢年过节发放部分慰问品。仅有15.6% 的受访老人表示政府工作人员每月有探访(电话或上门),12% 的表示每个季度有探访;仅有10.6% 的表示每月接受志愿服务,10% 的表示每季度接受志愿服务,这反映出目前对“空巢”老人关注明显不足。
服务设施短缺,精神生活单调调查显示,受访老人平时的文体休闲活动主要是看电视、听广播、邻里间串门聊天、晒太阳等,平时主要在自家庭院、广场(公园)、路边空地等地活动。多数老人反映目前农村公共文体休闲设施存在数量不足、种类不多、器材老旧破损等问题。仅有18.7% 的受访老人表示自己所在村居委会经常组织小规模活动。当前,农村地区的文化娱乐设施和活动相对缺乏,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社交圈逐渐缩小,精神生活变得单调乏味。
“空巢”老人担忧突发状况无法处理
走访中发现,多数老人日常生活没有问题,但担心突发状况难以处理,尤其是疾病缠身、生活自理能力弱的老人心理负担更重,担心若突发健康问题得不到及时医疗或看护。
建体系、保收入破解养老难题
提高农村养老保障水平
要因地制宜、提标扩面、加大覆盖,缩小城乡居民保障差距,增强老年人的获得感。将符合最低生活保障条件的老年人全部纳入保障范围,实现应保尽保;适当补贴低收入老年人参加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个人缴费部分。持续加大农村现有养老服务资源投入,发挥政府兜底作用,切实改善“空巢”老人生活品质。
创建多元养老服务体系
推进居家养老与社区养老相融合形成“嵌入式”养老模式。以村委会为依托建立日间照料中心、托老所、夜间照护中心等,满足全时段养老需求;由村委会牵头建立并维护棋牌室、活动室、文娱中心等公共基础服务设施,丰富农村“空巢”老人的精神生活。还可以搭建城市与农村专业化养老服务和医疗服务的远程合作和智能监控平台,及时满足养老需求。
筑牢养老经济基础
增收是化解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难题的关键。吸引青壮年返乡就业、回归创业, 既能减少农村“空巢”老人的数量,又能提高农民收入水平。要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发展农村经济,优化产业发展政策优势、劳动力供给优势,做好承接城市产业转移准备工作,着力推进县域经济发展;深化户籍制度改革,降低落户成本,完善保障房制度,降低农村老人随迁落户难度,减少留守老人数量;盘活农村土地资源,既可以促进农村“空巢”老人增收,增强其购买养老服务的能力,又可以吸引社会资本进入农村,引入社会力量增加养老供给。
(作者单位:国家统计局陕西调查总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