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樊静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数学课程要探索激励学习和改进教学的评价,要发挥评价的育人导向作用,坚持以评促学、以评促教。《培智学校义务教育生活数学课程标准(2016年版)》也指出:生活数学学习评价的主要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并改进教师教学。为此,我们需要关注教学与评价,积极实践“教—学—评”一体化。
什么是“教—学—评”一体化
“教—学—评”一体化,是教学与评价方式的全新变革,涉及课程与评价两个领域的理论与实践。倡导“教—学—评”一体化,就是根据课程目标解决“教什么?”“学什么?”和“会什么?”三个方面的问题。
教师作为教学过程中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引领者,要确定课堂教学“教什么?”“怎么教?”同时,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什么?”“怎么学?”,最后要通过评价知晓学生“会什么?”,了解教学的最终效果。
“教—学—评”一体化的实践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做了一些尝试,下面以四年级《认识钟(表)面》的教学为例,谈谈开展“教—学—评”一体化的实践。
课前评估,确立分层学习目标。教师通过评估学生的学习需求与身心特点,了解学生的知识储备与能力,从而确定教学目标、内容和重难点。在教学前,我会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如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特点、预备技能、目标技能等,并细化到每一个学生。
而对目标技能的评估,可以了解学生是否已经掌握教学目标中要求掌握的知识与技能。因此,在教学《认识钟(表)面》前,我对学生学习该内容涉及的相关知识与技能进行了学前评估,结合学生平时的数学学习表现,将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A层2名学生,B层4名学生,C层5名学生,并对各层学生的目标技能掌握情况进行分析。如B层学生的情况为:初步认识钟(表),能在提示下读出钟面上的数字,但不认识指针、分针,不知道钟表的作用。
课中评价,及时检测学习情况。对学生生活数学的评价要加强过程性、诊断性评价。因此,在学习活动中,我通过课堂观察、口头问答、学生操作、作业分析等方式,获取学生对于学习目标的达成度以及学习兴趣、学习习惯等信息,并在教学过程中及时调整教学方式、优化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班级学生的障碍程度和类型有所差异,学习特点也有所不同,因此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我也给予了他们不同的支持。首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提供相应的支持。触觉型学生须亲自动手,才能学习、理解和接受事物,我为他们提供了钟面学具,并且设计了钟面补充互动练习、钟面拼搭活动。视觉型学生对自己看过的事物记忆深刻,我借助希沃白板中的图片、视频以及精心设计的板书等,帮助他们了解学习内容。其次,为了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循序渐进的提问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回答,比如请B层学生回答钟面上的数,请A层学生回答指针的名称,并在每一个环节都提出了齐读、个别读、齐说、个别说等要求。此外,为了帮助学生提高动手操作能力,我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了比较指针长短、补充钟面指针与数字、制作钟面等活动。
课后评价,反映目标达成情况。对于生活数学课程评价结果的报告与解释,需全面体现评价的目的和要求,要重视评价数据的统计、分析,如实反映学生达成课程标准要求的情况,以及学生的个体发展情况。在“认识钟(表)面”的教学中,我设计了评价表,围绕预先设计的目标,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通过“教—学—评”一体化的教学设计与实施,学生在学习兴趣、习惯以及学业成果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的进步。
开展“教—学—评”一体化的反思
兴趣、习惯的培养要持之以恒。《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及《培智学校义务教育生活数学课程标准(2016年版)》,都提到了要“提高(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可见,数学学习兴趣以及习惯的培养在课堂教学中非常重要,需要在每一节课中持之以恒加以引导与训练。因此,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还需要采用多感官并用等方法,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并且有意识地、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观察、听说、操作、练习等习惯,达到从量变到质变的效果。
深入探究与落实因材施教。义务教育课程的第二条基本原则即“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培智学校义务教育生活数学课程标准(2016年版)》也提到“教学活动应以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教学和因材施教”。目前,培智学校班级内学生的差异比较明显,即便开展分层教学,同一层次的学生也还是会有差异,因此因材施教非常必要。
对此,除了提供个别化的学习支持外,还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思考。首先,在教学形式上,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组织形式,除了常规的集体教学外,还可以尝试个别教学、小组教学、复式教学、走班教学等。其次,要根据学生的能力、需求、表现,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比如直接教学法、情境教学法、任务分析法、游戏教学法等。此外,还可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对学生的学习内容、要求等进行适当调整,比如对能力较弱的学生降低学习内容难度,简化或更换学习内容,使教学更符合学生实际,更能满足其生活的需要。
(作者单位:上海市嘉定区成佳学校)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