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会展业应该关注什么

  • 来源:中外会展
  • 关键字:会展业,关注,会展
  • 发布时间:2025-03-22 20:42

  本刊记者/陈猛

  在日前举行的第五届中外会展品牌大会上,北京新展智慧大数据技术研究院发布了《全球经济新形势下国内会展业发展趋势与变化研究报告》,深刻揭示了会展业的八大发展趋势,勾勒出会展业的未来蓝图,也给众多的会展企业指明了前行的方向。在这八大趋势中,有几点值得行业格外关注。

  首先就是政府主导型展会的市场化转型加快这一趋势。2024年政府主导型展会也与商业展会一样真切地感受到了经济压力带来的烈烈寒风。随着财政支出的收紧,一些政府项目的“血条”大幅度缩水,一些项目甚至直接被“砍掉”,这也大大影响了一批会展企业的经营状况。受影响的不仅仅是背靠政府资源的国有会展主承办企业和场馆,一些承接政府展的专业会议组织者(PCO)同样日子艰难。政府财政收紧对会展业的影响是持续性的、深远的,一些长期从事政府展会服务的会展企业面临的收款难、账期长甚至呆账坏账的情况可能会加剧,给企业的运营带来更重的负担。一方面,这些企业不得不考虑业务转型,从而开辟更多的赛道和创新型业务,这对于会展业的转型发展能产生一定的积极助推作用。另一方面,这也加速了政府型展会向市场靠拢的步伐。当政府精简展会项目之后,能够保留下来的必然更加贴近市场需求,关注行业需要,同时有限的资金可以更精准地用于扶持个别优势项目或特色项目,这也有利于政府展会的高质量发展。从国家级展会如进博会、链博会等项目近年来在买家洽谈方面所做的大量工作就不难看出,政府展的务实之风正在成型。

  不过需要引起关注的是,个别地方政府为了加快政府项目的市场化进程引入了民营企业对原有项目进行商业化运作,但是由于缺乏经验和对目标定位的清晰把控,这种运作并不一定能够取得理想效果。之前业内流传的某民营企业承接政府展后出现亏损的情况值得行业关注。市场化与商业化并不能完全划等号,政府展有其特殊性,部分题材并不适合引入商业化元素,市场化转型的路径和方式有很多,商业机构的介入只是其中之一,如何选择还需要政府有关部门结合项目题材和特点具体而定。但是可以肯定的是,随着紧缩财政政策的持续,未来政府展会的市场化必将更加紧迫和不可逆转。

  第二个值得关注的趋势便是企业出海势不可挡。2024年上半年,中国贸促会共审批2024年全国计划出国展览项目1195项,计划展出面积83.25万平方米。其中,1-6月实际执行出国展览项目536项,实际展出面积32.44万平方米,参展企业22270家,项目数、展出面积、企业数分别比2023年同期增长57%、48.5%和70.8%。这一数据充分说明了出展在2024年的火爆程度,“不出海就出局”这句话已经被很多寻求新增长点的企业奉为圭臬。出展的火爆是国内市场内卷与经济增长乏力的结果,也是我国会展业走向国际的一次机遇。此次出海潮中,除了各级贸促机构以及出口性质的行业协会之外,很多国内展会主办单位成为了一股不容忽视的新力量。越来越多的内展主办单位开始重视在海外办展,要在这个巨大的蓝海中“捕获”更多机会。在这个过程中,一些民营展览企业的机会可能更多。一方面,民营企业相比国企更加灵活,出海发展企业决策者可以“说走就走”,而国企在程序上就比较复杂。另一方面,一些民营企业在国内项目上积累的国际资源可以为其出海办展提供助力,比如福建荟源在国内举办跨境电商展积累了大量国内外的客商资源,龙品锡展览主办的全食展获得了UFI认证,每年也有不少海外企业参展参观,这些展会主办方去海外办展将事半功倍。从国家层面看,近年来一直鼓励企业走出去,企业海外拓客的需求将持续增长,这将大大刺激出展的发展。

  过去的二十多年里,出展的主要途径是参加国际知名展会,然而随着更多的国内主办方走出国门办展,我们在全球会展业的地位和影响力有望逐步提升,这也将是中国会展业国际化之路上的一个重要拐点。

  第三个值得关注的是,降碳减排将不再是一个空泛的概念。《报告》中提到,广交会、进博会、智博会、数贸会等国家级展会都在推进双碳目标上做出了实质性的举措,广交会更是已经获得了属地环保部门颁发的碳中和证书。这些国家级展会的率先垂范就是最好的风向标,意味着政府对落实双碳承诺是不打折扣的。业内的一些有先见之明的企业如灵通、智海王潮、大新华等,也都在自己的业务范畴内积极推动碳中和。还有一些地方会展管理部门也在着力推进低碳发展,北京新展智慧大数据技术研究院此前已经接到过地方政府的碳中和研究课题。这一趋势未来必将深刻影响会展业的发展。

  2024已经远去,2025年会展业是柳暗花明走出一条新路,还是继续负重前行?希望本文及北京新展智慧大数据技术研究院的各类报告,本刊组织的各大行业活动能够为广大会展从业者带去更多思考和答案。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