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雯静:让客户反复到店消费的门道

  • 来源:中国商人
  • 关键字:客户,消费,门道
  • 发布时间:2025-03-28 16:09

  星创视界集团首席增长官

  2019年,我们着手构建私域流量,进展飞速。和企业微信开完会仅一周,宝岛眼镜所有门店员工的工牌就更新了,把顾客从公众号引流到企业微信,同样只用了一周。

  一个月内,私域小程序开发完成并上线,全员开启销售模式,还迅速组建起上千个社群用于直播,单场直播销售额高达485万元。

  当时,一切似乎都推进得极为顺利。我刚升任首席增长官,第一季度就完成了大半工作,感觉没什么难度。但随着工作逐步深入,我意识公司内部发生了一个非常关键的变化:我们不再区分私域和公域,甚至没有设立专门的电商部门私域团队,而是成立了用户运营中心。

  很多人觉得做私域很难,因为私域团队得同时具备销售、直播、内容生产和培训等多方面能力,什么都要做。于是我们不禁思考,私域接触的顾客和其他渠道接触的顾客是否为同一批人?有何差异?说到底,私域团队究竟在为企业做什么?答案是,运营企业的客户关系。

  宝岛眼镜的客户分布在门店、企业微信、电商平台,甚至点评、抖音等平台。线下顾客的消费单价在千元左右。要是在线上私域推出同价位产品,会显得不合时宜,毕竟电商平台眼镜的主要消费价格在百元左右。这么一对比,价格就显得“贵”了。要是不同渠道由不同团队运营,还会出现问题。各渠道相互竞争,运营状态很分裂。

  线上商城追求超级性价比,减少了不少专业检查环节。但对于成长期的小孩,检查和确认度数可不能大意。于是,我们重新审视了14岁青少年以及其他年龄段客群在店里的服务流程。

  结果发现,不同人群的服务流程基本一样,都是先验光,再配眼镜。这就产生了新问题:顾客到了企业微信后,若只是交付眼镜,没什么可交流的。想引导顾客再次进店,也缺乏合适话题。

  为此,我们重新定位了私域对宝岛眼镜的价值——引导顾客再次到店。同时,关停了线上小程序,不再做线上商城。

  要吸引顾客到店,就得给他们提供实实在在到店价值。如果产品差不多,顾客很容易选择别家,私域运营也会困难重重。

  眼镜行业虽属于零售,常被归为珠宝配饰类,可它的医疗属性很强,需要做眼部检查。7岁孩子要注重预防,14岁青少年得关注近视加深,19岁到38岁人群则开始面临视觉疲劳问题。

  所以我们重新细分了人群,聚焦不同年龄段的关注点。拿青少年近视发展问题来说,我们调整了店内所有服务流程。现在交付给顾客的,不只是一副眼镜,还有完整的视健康方案,以及深度整合的后续服务,像复查,视觉训练等。有了这些打包服务,店里不少顾客会在3个月内回店复查。

  后续成效显著,3个月回店一次的顾客比例大幅增长,这类客户客单价超千元。与其在渠道里打价格战,好好经营核心顾客显然更划算。

  青少年关注近视防控,那中青年呢?让他们复查、做视觉训练不太现实。毕竟中青年工作繁忙,不可能每月都来眼镜店。所以我们开始挖掘情绪价值。中青年更需要什么?他们需要适配不同场景的眼镜。骑行、打球时佩戴的眼镜和日常眼镜肯定有区别。这就要求我们根据不同场景,提供不同解决方案与运营流程。

  作为零售渠道,我们不存在缺货问题,还与很多供应商洽谈,促使他们契合中青年多场景需求,推出个性化产品。验证这一模式后,我们发现私域并非只是运营线上商城。它借助工具帮助企业运营客户关系。不少企业私域没做好,其实是缺乏用户视角。而拥有用户视角,需要独立部门规划企业用户关系应该在哪些环节发挥作用。

  以青少年儿童为例,如果我是独立的私域运营部门,KPI(关键绩效指标)可能是小程序GMV(商品交易总额)或直播、视频号数据。但要是属于独立用户运营部门,就会专注于让企业客户在各类路径中获得最佳体验互动,以此建立品牌客户黏性。围绕一类顾客精细拆分,在不同渠道和方式中,选出最适合为顾客服务的路径,让顾客体验拉满,也避免渠道间产生冲突。

  近两年,零售行业变化很大。如果还是守着货找人的老思路,生意会越来越难做,毕竟现在很多人都在用AI和内容吸引顾客。

  不过,我们有个很大的优势:线下900多家门店。只要充分发挥员工价值,维护好客户关系,竞争力就不容小觑。为此,我们全面升级门店,从获客到店内服务流程,再到后续客户运营,针对不同人群制定了完整标准。把私域运营和平台玩法结合起来,解决企业整体发展问题。

  获客平台有很多,企业得清楚每个平台的特点。企业微信、点评和美团,能帮顾客到店;小红书和视频号则更适合扩大声量,让更多人看到我们。为防止团队内部恶性竞争,我们以用户思维为核心,让大家按统一方向做事。

  量化用户关系是个难题。怎么解决?靠数字化转型和组织变革。我们每家店都自主研发了新的数字化工具,摒弃传统POS(销售点终端)系统或CIM(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实现对每个门店的精准管理。就拿门店店长的周会管理系统来说,通过企业微信添加顾客的时机、后续回访时间都一目了然。这些靠单次培训或行政命令难以普及,全面数字化却能轻松做到。

  周会上,店长打开数字工具就能与员工单线沟通,明确哪些顾客服务要加强,数据全透明。以往需要庞大的营运团队去各店铺检查,现在在电脑上就能查看每家店的经营状况。管理团队还有赋能大屏,能实时查看客流、运营和整体增长情况,不用等季度或月度报表,清晰掌握每个环节的成效、客户数量增减以及问题根源。

  变革期间,管理组织也有大动作,在一把手带领下由独立部门推进。以前执行时,常出现部门目标冲突的状况。现在我们统一评价标准,围绕门店和一线人员进行赋能,各项工作都紧扣业务规划和落地。

  用户关系看似抽象,实则能通过一项项细致的服务、一套套成熟的运营流程去夯实,把“用户关系”拆解为无数可执行的小事,逐一落实,才能把这门“玄学”变成“科学”。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