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电商平台发展对乡村振兴的推动作用研究

  • 来源:营销界
  • 关键字:农村电商平台,乡村振兴,农产品
  • 发布时间:2025-03-29 11:00

  邵立敏 贺子雄 韩存瑞 吴希霖(绥化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摘要:在现代技术快速发展、市场需求不断变化的背景下,农村电商平台作为推动农村经济转型的新模式,逐渐成为整合城乡资源、优化要素配置的重要工具。通过信息技术与互联网平台,农村电商有效拓宽了农产品的流通渠道,降低了市场交易成本,并为农村地区创造了新的就业机会和增收路径。本文就农村电商平台对乡村振兴的推动作用及其面临的挑战展开了探讨,以期为农村电商发展路径的优化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参考。

  关键词:农村电商平台;乡村振兴;农产品

  引言

  激活农村资源、推动农业转型、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是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议题。电商平台可以借助数字技术与网络,将分散的农村资源与城市消费市场连接起来,从而重塑农村经济的生产、流通与消费体系。从现实情况来看,我国农村电商的发展已初具规模,并展现出巨大的经济潜力。随着信息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和物流体系的不断健全,农村电商的市场规模将持续扩大,从而成为农产品上行和工业品下行之间的重要桥梁。

  农村电商平台对乡村振兴的推动作用

  一、促进农村产业的振兴

  农村电商平台通过打破生产与消费之间的信息壁垒,有效推动了农村产业的现代化与市场化进程,为农村产业的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一方面,农村电商平台通过重构农产品供应链,提高了农村产业的整体效率。传统供应模式下的农产品销售主要依赖线下渠道,农产品在多个中间商间流转,电商平台则通过信息共享和直销模式,消除了这一中间环节,形成了“产地直供、平台直销”的新模式,使得农产品可以更快速地进入市场。这种模式降低了农产品的交易成本,从而为农户带来了更大的利润空间。另一方面,电商平台推动了特色产业的发展与品牌建设,提高了农村产业的市场竞争力。农村往往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与特色农产品,但长期以来,这些资源受限于地域经济的发展水平,难以形成规模效应或品牌优势。电商平台为这些特色农产品提供了广阔的展示与销售渠道,能够使其面向更广泛的市场。

  二、推动农村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

  在传统农业社会中,农村劳动力大多集中于低效率的农业生产环节,随着城镇化的推进,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流,农村面临人口“空心化”与人才短缺的双重困境。然而,电商平台的兴起为农村地区注入了新的经济活力,吸引了更多劳动力回流农村,从而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必要的人才支撑。电商平台为农村创造了大量与互联网经济相关的新型就业岗位,包括网店运营、物流配送、客户服务及电商直播等,这些岗位相较传统的农业劳动,具有较高的收入与较大的发展空间,因而成为吸引年轻劳动力回流的重要因素。在电商直播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具备一定知识水平和沟通能力的农村年轻人可以通过电商平台展示本地的特色农产品,将流量转化为经济收益,从而提高收入水平,有效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

  三、助力农村文化振兴与乡风文明建设

  首先,借助电商平台,农村地区的传统文化资源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了有效传承与市场化推广,其文化价值转化为经济效益,进而激发了乡村的文化自信,增强了乡村社会的凝聚力与认同感。电商平台通过挖掘和推广地方特色文化产品,使原本封闭的农村文化走向了更广阔的市场。如许多农村地区将当地独具特色的刺绣、陶艺和农耕文化通过线上平台进行展示和销售,使这些文化资源被更多人了解和欣赏,并为传承人带来了可持续的经济回报,从而带动了文化产业的发展。其次,电商平台在推动乡风文明建设中起到了示范和引导的作用。通过引入互联网技术与电商经营理念,农村地区逐渐形成了现代化的经营观念和诚信文化,许多地方依托电商平台建立了农产品的质量标准和品牌信誉,这种市场经济规则的培育提高了农村经济活动的规范性,并在潜移默化中塑造了诚实守信的乡村风尚。

  四、改善农村的基础设施与生活条件

  农村电商平台的发展在推动经济增长的同时,也间接促进了农村基础设施的完善与生活条件的改善。首先,农村电商对物流体系建设的需求,带动了农村物流基础设施的升级。在电商发展的初期,农村地区普遍面临物流成本高、配送效率低、物流覆盖范围有限的问题,这些问题阻碍了农产品的流通与外部商品的进入。然而,随着电商平台的发展,企业与政府在农村物流领域加大了投入,逐步实现了物流网络的下沉和优化。其次,电商平台的发展促进了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为农村发展数字经济提供了必要条件。信息技术的普及让互联网覆盖了更多的乡村地区,农民能够更加便捷地接触电商平台,实现在线购物、销售与信息交流。这既提高了农民的数字化素养,又改变了农民传统的消费与生活方式,从而使农民享受到与城市接近的生活便利。

  农村电商平台发展面临的挑战

  一、物流与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不足

  由于农村地区地广人稀、地理条件复杂,其物流配送网络的覆盖密度远不及城市,导致物流成本居高不下,尤其是在偏远地区,配送周期长、时效性差等问题更加突出。虽然电商平台打通了市场需求与供给之间的信息链条,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物流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始终难以解决,农产品上行与消费品下行均面临较大挑战,从而制约了农村电商的规模化推广及其服务能力的提高。同时,农村地区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网络覆盖不足与通信质量不稳等问题进一步阻碍了农村电商的发展。尽管近年来农村地区的互联网普及率有所提高,但在偏远乡村,网络速度依旧较慢,数字化设备的应用程度不高,使得电商平台在数据传输、在线交易与信息推广等方面受到限制。

  二、人才短缺与电商运营能力不足

  农村地区长期面临人口外流与劳动力老龄化的问题,具备互联网思维和市场运营能力的年轻人才向城市集中,导致农村电商的发展缺乏专业人才的支撑。许多返乡创业者虽具备一定的经营意愿,但对电商平台的运营规则、市场推广、数据分析等核心环节缺乏系统化认知,导致其线上店铺的运营流于表面,难以形成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另外,农民的电商运营能力不足还体现在其对供应链管理和品牌建设缺乏了解上。农村电商大多依托零散化的生产模式,缺乏标准化的产品体系和高效的流通机制,而电商平台的运营需要在产品包装、物流协调、客户维护等环节进行精细化管理。由于人才和技术的不足,许多农村经营者未能建立起完善的供应链体系,导致农产品的质量参差不齐、物流时效低下,难以满足市场需求。在品牌建设方面,一些农户和小微企业缺乏品牌意识和市场推广能力,导致优质的农产品难以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脱颖而出,从而进一步弱化了农村电商的市场吸引力。

  三、农产品的标准化与品牌化程度低

  农村地区长期依赖小规模、分散化的生产模式,产品质量缺乏统一标准,种植、养殖和加工环节未能实现规范化管理,导致农产品在外观、规格和品质上存在较大差异。这种质量差异削弱了消费者的购买意愿,使得农产品在电商平台上难以树立良好的市场口碑。品牌化程度低则使得农产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尽管许多农村地区拥有丰富的资源和优质的农产品,但由于缺乏品牌意识和有效的市场营销手段,这些农产品往往只能以低附加值原材料的形式销售,未能形成品牌效应。如一些地方特产因缺乏统一的品牌形象和市场定位,既难以与消费者建立稳定的信任关系,又无法通过品牌溢价产生更高的经济收益。农产品标准化与品牌化的不足,实质上反映了农村电商在供应链管理、质量控制和市场营销方面的短板。没有标准化作为支撑,品牌化便失去了发展的基础,而品牌化的滞后又使农产品丧失了市场竞争力。

  四、政策支持与制度保障体系有待完善

  尽管有关部门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农村电商平台发展的政策,但这些政策在执行中往往存在碎片化和短期化的问题,未能形成系统的支持体系,因而难以满足农村电商平台长期、全面发展的需求。另外,农村电商平台发展的制度保障仍显薄弱,市场秩序的规范与监管机制尚未完善,影响了平台运行的健康稳定。在农村电商市场中,农产品的生产、销售环节缺乏有效的质量监管,出现了信息不透明、虚假宣传等问题,这些问题影响了消费者对农村电商的信任。

  农村电商平台的发展路径优化

  一、完善农村的物流与信息基础设施

  完善农村的物流与信息基础设施是推动农村电商平台发展的重要支撑,其核心在于解决流通成本高、信息传递不畅等问题,打通农村经济与外部市场之间的通道。农产品流通的链条过长,中间环节过多,不仅增加了流通成本,还使农产品的时效性和质量难以得到保障。完善农村物流基础设施,意味着通过优化仓储、运输和配送环节,建立更高效、更精准的物流体系,从而缩短农产品流通的时间与降低空间成本,为农民与市场提供稳定的供应链保障。信息基础设施的完善对于提高农村电商平台的运作效率具有决定性作用。加大对农村信息网络的投入,提高网络覆盖率与网络传输质量,能够有效解决信息孤岛的问题,为农村电商平台的发展提供更可靠的技术支撑。

  二、加大电商人才培养力度

  农村电商平台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具备专业化运营能力的人才队伍。因此,有必要通过政策引导与资源整合,建立适合农村地区的电商人才培养机制。具体策略如下:首先,联合企业与高校设立电商技能培训项目,针对农户、返乡创业者及青年群体进行分层次的培训,重点提高其电商运营、数字工具应用及市场推广能力。其次,鼓励电商平台和社会机构下沉资源,通过实操教学与示范基地建设,将理论培训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帮助农村从业者快速掌握开店、直播、供应链管理等核心技能,如打造“农村电商带头人”,发挥其示范作用,以有效激活农村劳动力的内生动力,逐步构建本地化的电商人才体系。最后,注重组建本地化、可持续发展的电商运营人才队伍,围绕农村的特色产业和优势资源,培养具有市场敏锐度和品牌意识的复合型人才。这不仅能够实现农产品的品牌化与标准化,还能够推动农村电商产业链的延伸。

  三、推动农村特色产业的标准化与品牌化

  标准化建设是推动农村产业发展的基础。建立统一的生产、加工和检验标准,有助于实现从农产品种植、采摘到流通的全流程监管,从而有效保障农产品质量的稳定,如在农产品供应链中,推行统一的包装规格、品质分级制度和溯源体系,使消费者能够直观了解农产品的来源及品质,增强其购买信心,进而提高农产品的市场流通效率。这种标准化体系的建立有利于农产品的规模化销售,为后续品牌塑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品牌化则是推动农村特色产业价值提升的关键手段。打造有辨识度、可信赖的农村电商品牌,可以有效改变农产品“有品类无品牌”的现状,进一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农户的市场议价能力。借助电商平台的传播力与影响力,地方特色农产品的生产者与销售者可以实现对品牌故事的深度挖掘与文化赋能,从而增强消费者的认同感与消费黏性。

  四、健全政策支持与市场激励机制

  一方面,有关部门的政策支持能够为农村电商平台的发展提供必要的制度保障和资源倾斜,如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手段,可以促进农村电商的基础设施建设,降低电商企业和个体经营者的运营成本。另一方面,市场激励机制是农村电商平台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通过引导农户、合作社和电商企业建立长期的利益共享模式,地方可以形成稳定的供应链和产业链体系,从而确保生产端与消费端的有效对接。

  结语

  农村电商平台的发展为乡村振兴提供了重要动力。然而,当前农村电商平台的发展仍存在物流体系不完善、人才短缺、产业标准化不足及政策支持机制不健全等现实瓶颈。要想更好地发挥农村电商平台对乡村振兴的推动作用,必须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推动产业标准化与品牌化、健全政策支持与市场激励机制,从而形成系统化的发展格局。

  参考文献

  [1] 赵康生,周萍,赵九茹. 数字乡村发展背景下农村电商发展路径研究[J]. 山西农经,2024(23):164-166.

  [2] 刘文雅,伍小燕. 乡村振兴视域下重庆农村电商发展影响因素分析[J]. 智慧农业导刊,2024(12):29-32.

  [3] 丁洁. 乡村振兴战略下利用“互联网+”打造英德红茶农村电商创业平台[J]. 农村经济与科技,2023(9):249-251.

  [4] 肖国安,陈谦,王文涛.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我国农村电商发展路径研究[J]. 贵州社会科学,2022(10):161-168.

  [5] 宋赫南. 农村电商与物流融合发展助力乡村产业振兴[J]. 中国储运,2021(11):180-181.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乡村吧’:整合乡村资源助推乡村发展的APP”(项目编号为S202210236043X)。

  作者简介:邵立敏,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财务管理。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