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科创:“145”与“六个持续发力”
- 来源:商周刊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青岛,目标,方向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5-03-29 18:43
文 本刊记者 郭清鉴
锚定“一个总目标”,聚焦“四个主攻方向”,瞄准“五年五个翻番”,做到“六个持续发力”……
近日,青岛召开全市科技工作会议,回顾总结2024年全市科技创新成果,总结分析当前发展形势并研究部署了2025年科技工作任务。
“‘一个总目标’,就是要高质量建设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强市。‘四个主攻方向’,就是要以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为引领、以科技成果转化为主线、以海洋科技创新为特色、以科技研发投入为保障。‘五年五个翻番’是按照《青岛市深入推进科技创新加快建设科技强市行动计划(2024—2028年)》,争取到2028年,五项重点科技创新指标力争实现‘翻一番’,包括科技型企业数量翻一番、超过2.2万家,全社会研发经费总量翻一番、超过800亿元,省级以上科创平台数量翻一番、超过200家,技术合同成交额翻一番、超过1200亿元,技术经纪人数量翻一番、超过3400名。”青岛市科学技术局局长李天传表示。
2025年,青岛首次提出“六个持续发力”,涵盖科技产业融合、科技企业培育、科技成果转化、科技创新策源、科技创新生态、科技体制改革六个方面举措,带动一批创新项目、一批创新企业、一批创新机制、一批创新平台、一批创新要素、一批创新打法。
2024:青岛科创的那些事
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全球创新指数》百强科技集群榜单上实现“五连跳”“145”科技创新工作思路、“10+1”创新型产业体系、科技型中小企业近万家、推出时速450公里全球最快高铁列车、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700亿元……2024年,青岛科创交出了一份较为满意的答卷。
202 4年,青岛市完善科技创新顶层设计,明确市级科技专项资金要以每年10%的速度连增五年。修订科技创新促进条例,编制科技强市行动计划,配套出台成果转化、海洋科技、研发投入、科技金融等专项政策,形成科技创新“组合拳”。成立市委科技委员会,实现科技创新体系高效运转。
创新型产业体系组织实施百余项关键技术攻关,首次布局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新获批21项省重大科技创新工程、承担2项省科技示范工程、入选2项省股权联动重大科技项目……202 4年争取省级以上科技资金近18亿元。青岛高新区“一区多园”排名稳居全国第13位、升至全省首位。
新争取省级配套项目支持132 项、资金339 0万元,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达9 777家。构建“企业申报—区市推荐—专家评审—部门联审”高新技术企业工作链条,高企数量达8650家。“云端研发”模式在全省推广,830 0余家企业注册“云上研发中心”,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超93%。全市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企业达1.2万家,加计扣除总额超392亿元、创历史新高。
全国重点实验室总数16家、省重点实验室90家、市重点实验室297家。省市级新型研发机构达149家。“仲华”热物理试验装置二期主体完工;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加快建设,推出时速450公里全球最快高铁列车;与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签署协议,探索“双中心+离岸孵化器+本地加速器”合作模式;专班化推进山东能源研究院、新能源省实验室、青岛能源所“三位一体”融合发展,产出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硫化物固态电池等引领性成果。
2024年,青岛面向52家重点高校院所机构和128家重点企业征集成果和需求410 0余项,促成“校企牵手”合作775项。实行科创平台走访调研“包干制”,将191家省级以上科创平台“包干到户”,加速本地转化。海洋科技大市场建成启用,促成产学研合作近百项。3家单位入选首批省概念验证中心试点,累计培养技术经纪人2200余人。
承办的中国创新创业大赛颠覆性技术创新大赛,10家青岛单位获总决赛优胜奖,数量居全国第一;3位外国专家获中国政府友谊奖,数量居副省级城市首位;第13次入选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构建多层次、专业化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帮助企业融资超800亿元。
2025:青岛科创这样干
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举措。2025年,青岛将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上闯出新路,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
2 0 25年,青岛将夯实应用基础研究,面向太赫兹、海洋物联网等重点赛道,布局10项左右重大应用基础研究项目,破解产业重大科学问题和共性技术难题,产出更多“0”到“1”的原创性、颠覆性成果项目。抓实关键技术攻关,针对先导产业、新兴产业、优势产业、未来产业,实施“强链”“建链”“布链”等专项计划,瞄准新一代信息技术、绿色能源、智能装备等重点领域,组织14 0余项关键技术攻关项目,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做实科技示范工程,强力推进实施“通途智行”“A I海洋生物医药开发”等一批重大科技示范工程,加速示范应用与迭代升级。
抓好钙钛矿电池赛道,全力推动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省科技示范工程落地,形成30×40㎡电池组件制备能力,完成钙钛矿叠层小试线建设。固态电池赛道,加速硫化物全固态电池技术突破,加快建成2 0Ah硫化物全固态电池中试生产线。合成生物赛道,支持糖蛋白、糖苷类高值功能制品等生物合成示范项目,打造合成生物专业园区。
海洋药物与生物制品赛道,推进“蓝色药库”开发计划,加快免疫抗肿瘤新药BG136等海洋创新药物研发进程。深海开发赛道,推动成立海洋工程装备协同创新研究院,推进深海采矿装备产业化项目。
卫星互联网赛道,强力实施“星海互联”省科技示范工程,导入中国星网等资源,加快低轨卫星产业集成创新。
按照“在建一批、新建一批、储备一批”思路,青岛将统筹谋划梳理调度好总投资过千亿元2 0 0余个科技领域重点项目,力争2025年实现投资超30 0亿元。坚持项目化清单化,逐项抓落地抓见效,突出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深化横向部门之间、纵向市区之间协同联动,充分调动高校院所、科技企业、科研机构等各类主体积极性、主动性,加快形成实物工作量,使科研优势更好转化为产业优势。
2025年,青岛还将出台未来产业发展行动方案,打造“8+X”未来产业体系,构建特色鲜明的未来产业发展高地。实施“预见青岛”行动,建立产业趋势研判机制,加强对颠覆性技术跟踪识别,敏锐捕捉未来产业前沿方向。出台生命健康产业发展行动方案和合成生物赛道发展行动方案,塑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海洋药仓·中国康湾”新地标。出台科技创新引领创新型产业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塑强一批创新企业更是青岛科创的重点工作之一。青岛将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创新体系,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建立一批创新机制。科技成果转化是连接创新和产业的重要桥梁。要深化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改革,将更多科技成果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上。
在科技创新策源上持续发力,青岛将打造一批创新平台。面向重大战略和产业需求,统筹好各类创新平台建设,在提升平台质效上狠下功夫,不断增强创新平台的产业“契合度”和“显示度”;在科技创新生态上持续发力,集聚一批创新要素,科技创新的全速奔跑,离不开良好的科技创新生态,要加强对创新资源要素的组织和统筹,营造关心科技、支持创新的良好氛围;在科技体制改革上持续发力,形成一批创新打法,科技领域是最需要持续改革的领域,要推动科技创新体系效能持续提升,让科技创新创业活力持续迸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