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做创业者身边的“陪跑者”

  • 来源:商周刊
  • 关键字:青岛,创业者,体系
  • 发布时间:2025-03-29 18:49

  文 本刊记者 封满楼

  近年来,青岛创业工作领域硕果累累:青岛市“一体两翼八轮驱动”全链条创业服务体系在全国人社工作会议上作经验推广,该项工作获评第三届公共就业服务专项业务竞赛全国赛优秀就业服务项目二等奖,同时入选2024年山东省“数智就业”服务典型应用场景⋯⋯2024年,全市人社部门持续深化全链条创业服务体系建设,优化创业促进就业政策环境,城市创业氛围日益浓厚,全年扶持创业4.52万人,带动就业6.55万人。2025年,青岛市15件市办实事项目的首条就是完善重点群体就业创业支持措施和服务体系,实现城镇新增就业35万人,扶持创业3万人。

  如何持之以恒地陪跑创业者?落实创业扶持政策、优化“青创通”创业服务云平台、建立全周期创业培训体系、探索实施“创业服务券”模式等创新举措将依次展开⋯⋯

  一路“陪跑”让孤勇者不孤单

  正值实习期的高成磊萌生了在户外运动领域创业的想法,并报名成为李沧区“创业有李”校园推介官。然而他很快发现,综合实践能力不足、资源获取路径不明以及打开市场方式单一等问题成了他创业的“拦路虎”。

  闻讯后,李沧区人社部门的创业服务专员迅速行动起来,为他安排了免费的办公空间,并精心挑选了多位经验丰富的创业导师,为他提供涵盖市场定位、商业模式构建、财税知识普及等在内的全方位细致指导。如今,高成磊的公司已步入正轨,年创收约50万元,带动30多名大学生实习、就业。

  创业之路充满未知与挑战,创业者们要面对许多艰难时刻,但他们并不是孤军奋战。

  青岛市人社部门建立了一支约200人的创业服务专员队伍。这支队伍覆盖高校、街道(乡镇)、社区(村),日常负责登记辖区创业服务需求,帮助创业者落实相关创业补贴政策,一对一对接资源,搭建交流平台,以全程陪伴式的创业服务模式,为创业者们“撑伞”。

  据悉,李沧区还设立了园区“创业金服驿站”,选聘创业导师,共享HR、金融顾问组建“创业陪跑团”,为创业者构建全方位“陪跑”生态服务体系。无独有偶,西海岸新区凭借区域文化优势,创新打造了“哈舅大本营”,建设“青年就业创业赋能中心”,建设集阅读、休闲于一体的“创客书房”,拓展开放、多元、可持续的创业生态新领域。

  正是有了“陪跑式”生态服务,这些创业者在成长的路上不再孤单。

  金融“活水”滴灌创业之花

  青岛为创业者提供的“陪跑式”生态服务,更涵盖金融领域。

  中山路商圈银鱼巷青年创业者刘睿从申请创业贷款到银行放款仅仅用了1周时间,这得益于市南区在全市率先完善创业担保贷款免除反担保流程,提高免除反担保贷款额度,并开通了创业担保贷款银行专窗通道。

  聚焦创业者融资需求多、融资渠道少这一难题,青岛市人社部门“倾囊”相助,全市创业担保贷款政策进一步升级,个人创业担保贷款额度由20万元提高到30万元,财政给予全额贴息,贷款期限最长3年;对符合个人创业担保贷款条件的借款人合伙创业,最高可申请99万元;小微企业创业担保贷款额度也由300万元提高到了400万元。

  2024年,全市新增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4.46亿元,直接扶持创业实体4725户,带动就业29774人。中国银行、交通银行、邮储银行等银行均已开通创贷业务服务通道,创贷驿站直达创业园区、镇街、社区,打通了创业融资“最后一公里”。同时,由青岛市人社部门打造的青岛市创业赋能中心金融服务区,可集中办理创贷申请、担保、抵押、签约及创投风投等一站式金融服务,为有资金需求的创业者提供了快速、便捷的融资渠道。

  除了提供线下金融服务,青岛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还上线了“青创通”创业服务云平台,在“找资金”模块发布了387个融资产品,创业者可根据需求额度筛选适合自己的金融产品,以解燃眉之急。

  创业摇篮有了“育婴师”

  李金熹是平度市高创中心服务园区的一家企业创始人,从申请到评审答辩、入驻,再到荣获青岛市“创业之星”路演活动前十名的佳绩,这一路走来都有创业服务专员的身影。自企业入驻园区以来,平度市人社部门和园区团队协助企业完成了公司注册、税务登记等手续,还帮助企业申请了专利,构建了坚实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在园区这个温馨的创业“摇篮”中,李金熹凭借卓越的创新能力和坚定的成长张力,打开了创业成功之门。

  目前,青岛市市级及以上创业孵化基地(园区)共16家。2024年,青岛市发布了《青岛市促进高能级创业孵化园区创新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6年)》,在全市现有创业孵化基地基础上升级打造12家高能级创业孵化园区,在政策、资金、招商、人才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

  截至目前,高能级创业孵化园区累计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228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30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瞪羚企业、青岛市雏鹰企业共75家,共招引创业项目407个,吸引投资10.18亿元,实现税收2.89亿元。

  小舞台绽放大梦想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博士生李紫祎,在校期间凭借“金属有机框架/氧化石墨烯复合材料在新能源行业中的应用”项目,获得了2024“创·在青岛”创新创业大赛校园争锋赛的一等奖,收获奖金5万元。“这是我创业过程中通过大赛得到的‘第一桶金’。”李紫祎表示,“参加大赛过程中,专业的创业导师为我们进行了全面的项目梳理,协助优化产品设计并明确市场定位,还帮我们对接了金融机构。”得益于这一系列精准有效的扶持措施,目前,李紫祎的创业项目已成功完成实验室研发到小试的关键过渡,接下来将进一步扩大产能、抢占新能源市场。

  2024年,青岛市人社部门组织举办2024“创·在青岛”创新创业大赛,创新赛制模式,实行贯穿全年的常态化项目遴选机制,通过大赛注入资金、政策、资源等关键要素,扶持一批优质创业项目落户青岛。整个大赛吸引创新、创意、创业项目800余个,辐射创业群体3000余人,263个项目及个人获得市级及以上赛事荣誉。

  在第六届“中国创翼”创业创新大赛选拔赛上,青岛市29个项目、5位优秀创业导师入围省赛,其中3个项目挺进全国选拔赛,1个项目获得第六届“中国创翼”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二等奖,青岛市作为城市代表在全国预选赛活动中做典型发言。

  “全链赋能”助创业生态全面升级

  在打造创业生态方面,青岛已实现“全链赋能”。青岛市人社部门以青岛市创业赋能中心为核心,链接文化活动资源,创新举办了“创业嘉年华”“创业促进月”等活动,首发青岛市创业者之歌《Hero》,探索体系建设、完善服务、氛围营造、资源链接并举的赋能创业新路径。

  同时,青岛市首创跨省域创业资源共享机制,探索打造创业资源融合互通的“鲁滇模式”。青岛市与普洱市联合举办“鲁滇携手 青普共创”创业城市协同发展活动,签订了青岛—普洱创业城市协同发展联盟协议。两地围绕政策共谋、资源共享、项目共推等八大主题开展创业服务协同共建,形成青普创业资源共享清单。

  据统计,2024年以来,青岛市开展“源来好创业”资源对接、“瞄小创贷你创业”助力行动、“青创四季”等系列活动300余场次,有效激发了劳动者创业就业内生动力。

  新的一年,青岛市将建立全周期创业培训体系,出台创业导师管理办法,建立创业导师资源库,常态化举办“创·在青岛”创新创业大赛,构建创业项目资源库,创新开展“青创四季”等系列创业服务活动,组织创业训练营、创业能力提升营等创业赋能活动⋯⋯青岛,为创业者,服务不打烊,陪伴不停歇。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