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中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 来源:民生周刊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保障,改善,民生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5-03-30 13:38
郑旭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以消费提振畅通经济循环,以消费升级引领产业升级,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中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将保障和改善民生与经济增长紧密相连,既能切实提升民生幸福指数,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又能为经济增长开拓新路径,培育新动能,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循环。
2 0 2 4 年1 2 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并作为第一项任务来部署。今年2月1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提振消费有关工作;2月20日,国务院以“坚持促消费和惠民生相结合,大力提振消费扩大国内需求”为主题进行第十二次专题学习,强调要把经济政策的着力点更多转向惠民生、促消费,以更大力度和更精准措施提振消费;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又围绕“大力提振消费”作出重要部署。
提振消费是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提高百姓生活水平的必然要求。过去一年,我国在促进消费方面取得显著成效,特别是推进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有效激活了市场,让广大消费者和企业切实受益。这印证了提振消费对生产、流通、分配环节的良性循环作用,为经济可持续发展注入动力。
应当看到,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消费的提振难以一蹴而就。当务之急是通过恢复消费信心、增加个人及家庭收入双管齐下,切实减轻百姓消费的后顾之忧。毕竟,“手有余粮,心中不慌”,唯有夯实居民财富基础,方能释放消费潜能。
央行数据显示:2025年1月,人民币存款余额同比增长5.8%,其中住户存款增加了5.52万亿元。不断上升的储蓄额一定程度反映了百姓对未来收入和支出的谨慎预期,抑制了短期消费意愿。
因此,让人民群众能消费、敢消费、愿消费,就需要让个人和家庭在增收端、减负端和保障端信心满满、底气十足。
就业是民生之本, 是增加收入的重要途径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多项促就业的举措,包括实施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城乡基层和中小微企业就业支持计划,用足用好稳岗返还、税费减免、就业补贴等政策,以及支持劳动密集型产业吸纳和稳定就业,统筹好新技术应用和岗位转换,创造新的就业机会。
为确保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多渠道促进居民增收,推动中低收入群体增收减负,完善劳动者工资正常增长机制。
在保障端,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继续强化宏观政策民生导向,安排超长期特别国债3000亿元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同时在医疗、教育、住房、健康、养老、托幼、家政等民生保障领域精准发力,释放内需潜力,提升多元供给。
“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各地区各部门正深入贯彻落实全国两会精神,将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努力“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中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近日,中办、国办印发了《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系统部署了八方面30项重点任务,事关百姓的工资、生育、医疗、住房、养老、托幼等,备受社会各界关注与期待。各地区各部门应坚持因地制宜,保持战略定力,在全国一盘棋中谋划、在合适赛道上深耕,打好政策措施“组合拳”、用好行动方案“工具包”,以增收减负提升消费能力,以高质量供给创造有效需求,以优化消费环境增强消费意愿,针对性解决制约消费的突出矛盾问题。稳中求进、攻坚克难,我们定将实现区域经济发展和民生保障的同频共振,确保“十四五”规划圆满收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