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时间的建筑师:——解构RM 16-02的机械乌托邦

  在腕表的世界,遵循传统是金科玉律,但总需要有人扮演颠覆者—RICHARD M ILLE就是热衷于颠覆传统的品牌。一直以来,作为奢华腕表品牌中的佼佼者,RICHARD MILLE总是以其独特的设计语言和创新技术为人熟知。特别是在表壳形状的选择上,RICHARD MILLE也始终勇于突破常规。

  RM 16-02超薄自动上链腕表,就像是一件佩戴在手腕上的“机械建筑”艺术品。它用矩形的锋利对抗圆滑的常规,用粗野主义的混凝土美学重构时间逻辑,甚至将机芯镂空成一座透明的“未来之城”。这不只是一枚腕表,更是一场对规则的反叛与超越的完美演绎。

  矩形狂想曲

  传统的腕表多以圆形或酒桶形表壳为主流,而自品牌成立以来便希望挑战这一规则。RM16-02超薄自动上链腕表就是其中一款鲜明的代表,它以矩形表壳的设计,让腕表不仅仅是一件配饰,更是一种打破传统、塑造未来的象征。

  2007年,RM 016横空出世,品牌首次尝试矩形表壳的设计。它的诞生不仅仅是形态上的突破,更在当时的设计中引入了超薄的概念,将复杂机械压缩进8.2 5毫米的纤薄空间。这一设计使得RM 016成为一款兼具美学与功能的都市腕表,为钟表爱好者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选择。

  但这仅仅是开始。随后的RM 17系列,进一步延续了这种突破性的探索,尤其是RM 17-01手动上链陀飞轮腕表,它不仅拥有更加复杂的功能,还将矩形表壳的潜力推向极致—当高级制表的复杂功能被装进棱角分明的躯壳,时间仿佛被赋予了一种冷硬的诗意。而随之而来的RM 16-02正是这一系列设计演化的延续与升华。

  粗野主义美学

  如果打个比方,将传统腕表类比为巴洛克教堂,那么RM16-02的风格便像是钢筋水泥铸就的现代艺术馆。它的设计灵感,正源自粗野主义建筑—一种以裸露材质、几何堆叠与原始力量感著称的美学流派,强调线条的简洁与力量感。

  表壳尺寸被精密调整为36×45.65毫米,如同摩天大楼的微型剖面,既贴合手腕曲线,又暗藏建筑般的结构张力。层叠交错的线条,在表壳上构建出迷宫般的视觉效果,仿佛将纽约高线公园的空中步道浓缩于腕表的方寸之间。

  最令人着迷的设计,是表盘上的小时刻度。小时标记被巧妙地设计成线状,仿佛穿梭在镂空的机芯内部,为时间注入了一股活力。通过这些独特的刻度,腕表与佩戴者建立了微妙的情感连接,每一次观看时间的瞬间,都会产生一种意想不到的美学体验。

  而材质的选择—从冷冽的钛合金到Terracotta TPT®赤土色石英纤维—则像建筑外墙的肌理,诉说着粗野主义美学最为本真的力量。

  光的镂空哲学

  在RICHARD MILLE的世界里,设计革新永远与核心技术共生,除了外形和材质上的大胆突破,RICHARD MILLE始终不忘在机械核心技术上的精雕细琢。RM 16-02搭载的CRMA9机芯,是品牌第15枚自主研发的机芯,这是专为该系列打造的一款高性能机芯。

  在设计这款机芯时,RICHARD MILLE的工程师们精益求精,力求把每一部分都做到极致。CRMA9机芯的最大亮点便是它的镂空设计。67处精密铣削的开口,让光线成为机芯的“第二设计师”。钛合金底板经过微喷砂与灰色电离处理,如同一座被解构的机械城市:齿轮是街道,夹板是桥梁,摆陀则是盘旋于空中的飞行器。每块底板均需近两个小时的铣削和数十次单独的手工操作,这一细致耗时的工艺让腕表的轻盈与通透感得以呈现。

  这款机芯并非徒有其表。双向铂金摆陀搭载陶瓷滚珠轴承,50小时动力储存与10年老化测试的背书,让它既能承受日常生活的撞击,又以镂空的轻盈消解了机械的笨重感。

  可以说,RM 16-02超薄自动上链腕表的存在,早已超越时计本身。它是粗野主义建筑的微缩模型,是机械艺术的透明标本,更是现代人手腕上的一座微型乌托邦。当光线穿透67道开口,当钛合金的冷峻与赤土纤维的温暖交织,时间不再是流逝的敌人—在这里,每一秒的跳动,都是对规则的反叛,对无限可能的致敬。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