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明英
(贵州省盘州市旧营乡中学)
摘要:作业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是进一步理解、巩固和运用知识的重要活动。优化作业设计策略,实现减负提质,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个性化,促进全面发展。
关键词:中小学;作业设计;策略
作业是教育过程中用于巩固学习、提升技能和检测学习效果的重要活动,目的是巩固知识,保证教学质量。而作业设计是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让学生掌握新知识、发展新技能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效果、发展因素。在“双减”政策实施背景下,如何优化设计策略,才能实现提质减负,是每一位中小学教师都思考的问题,现结合实际,谈谈“双减”背景下,中小学作业设计优化的几方面策略:
一、作业设计要具有目标性和针对性
依据不同学科的特点,围绕教学核心素养,帮助学生理清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有针对的将课堂作业转化成课前探讨,把课堂内容转化成富有吸引兴趣的应用和迁移,突破教学重难点。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基础,认知水平,兴趣爱好等各方面的差异,设计作业类型,处理好新旧知识的衔接,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做到难易适当,量少质精,能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使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有效提升,促进学生成长,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作业批改中,注重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态度、兴趣、合作能力、自我管理能力等方面的表现。
二、作业设计要注重层次性和选择性
设计作业要注重层次设计,不能“一刀切”,
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从实际出发,精准把握学情,因材施教,采用“基础作业+弹性作业”的摸式,让学生均有练习机会,均得到提高。如作业可从“基础巩固”“能力提升”“思维训练”三个层次进行设计,其中“基础巩固”是对所学基础知识的练习和巩固,相对比较容易,要求全体学生都必须完成;“能力提升”略有难度,是对中等以上层次学生学习技能的培养和提升;“思维训练”难度较大,为优秀学生发展思维能力提供更大空间。让学生练习中享受获得感、成就感,完成效率高,真正做到了以学为中心,让学生各取所需。
明确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建立动态小组,组织学习活动,完成基础性作业外,选择高一层次的内容来完成。由易到难、层层递进的作业设计,让学生有了更大的自主选择空间,确保优等生“吃得饱”,学困生“受得了”,满足不同层次的学习需求,确保每个学生都在适合的难度下进行学习,均有提高,既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思想。又充分发挥学习自主性,培养进取精神,使设计的作业成为学生进步的阶梯。
三、设计要关重学生的趣味性和多样性
目前,老师设计的作业都以课本知识为主,使用练习册、导学案、试卷,重复机械作业多,内容单一,作业量大。在“双减”中教师应该将课内外作业相结合,摆脱单调乏味的重复练习,结合教学内容,设计符合学生年龄和生活经验,贴近实际,内容广泛、生动有趣、形式灵活、题型多样的作业。例如基础练习、实验操作、课外阅读、习作练笔、跨学科训练,实践活动,融合分析,归纳,比较、总结、综合性作业,激发兴趣和积极性。通过画画、游戏、制作、参观、访问等形式巧妙结合,将知识融入生动有趣的活动,把技能的训练与非智力因素及智力因素的开发巧妙联系,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创新灵感,进而迸发出创新思维的火花。
四、设计要注重学生创造性和开放性
作业设计要体现教师的创造性和专业素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欲。结合不同学业水平,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采用多样化教学方法,打开学生思路,最大限度地发挥主观能动性,既体现“因材施教”的思想,从而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同时,要注重作业设计的开放性,营造开放的学习环境,巧用互动交流、分享学法、讨论结果,激发思维方式和探索精神。要结合作业类型,丰富内容,大胆创新,多设计启发性、思考性、开放性的作业,提高质量,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五、作业设计要具有探究性和实践性
探究性作业要采用递进式设计,深入问题情境,探究知识的生成过程,学会分析、归纳、总结的学习技巧,从书本走向生活,注重灵活性、趣味性、实践性及开放性。与他人合作,共同探究,学以致用,采取灵活多样形式,提倡创新设计,以多元评价为保障,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更好地促进整体发展。
实践性作业是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身心特点,精心设计,独立操作,积极探索,提出优化策略,启迪思维,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增强学习效果,形成一种促使学生全面发展的作业设计。在实践活动中检验知识,获得全面、主动的发展,让作业设计成为培养和发展学生素养的一座桥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六、作业设计要具有个性和特色
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兴趣,将基础类、游戏类、活动类、制作类、拓展类等实践活动融入“三个课堂”。结合学科渗透、活动融合、实践创新等活动方式,设计个性化作业来提升兴趣,形成有序高效的作业体系。
引领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同伴交流、互助合作,参与作业设计,在活动中实现认知碰撞,形成具有个性化的全面发展。
结语:
在“双减”策背景下,精心设计出多层次、多种类、多角度,含金量高的作业,确保有效的适应性、趣味性,切实减轻学生的负担,使其全面、健康、个性发展,实现减负提质,强化效果,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个性化,促进全面发展,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钟启泉、崔允漷主编.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8月版.
[2]王守恒;查啸虎;周兴国. 教育学新论[M].》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9年2月.
[3]冯增俊.把教学目标落实到位——名师优质课堂的效率管理[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6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