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坐商时代”,义乌副食品市场如何突围
- 来源:商周刊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食品,市场,突围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5-06-21 13:04
文 童晓政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消费者需求的不断变化,义乌副食品市场作为保障民生、促进内需的重要民生市场,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商户经营理念保守、线上渠道冲击、厂家直供压缩利润空间及仓储配套设施不足等对义乌副食品市场的发展构成了挑战,在此背景下,深入研究义乌副食品市场的现状、问题及迭代升级策略,不仅有助于推动义乌副食品市场的高质量发展,还能为其他同类市场提供有益的借鉴。
市场现状与问题分析
放眼国内标杆市场,以无锡国际食品市场为例,无锡食品市场不断促进市场迭代升级,逐步从小而散转为大而精,商位空间更大,商品陈列更专业,全链条打通更有效率,多渠道销售模式更抗风险。市场商户拥有宽敞的商位,能够更好地展示丰富多样的商品,提升购物环境的舒适度。商品陈列采用专业设计,分类清晰、布局合理,不仅方便消费者选购,更提升了视觉吸引力,增强了购物体验。针对短保食品特性,通过完善供应链管理和物流配送,实现了从生产到销售的全链条打通,确保了产品质量和供应稳定性,增强客户黏性。场内大户不仅在线下拥有广泛的零售和批发网络,还积极拓展线上渠道,通过电商平台、直播带货等将产品推向更广阔的市场。
对标先进案例,当前义乌副食品市场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市场经营户贸易能力和创新意识仍待提升。受传统批发市场坐商路径依赖,部分经营户经营理念陈旧,经营方式落后,贸易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较弱,对新行业、新业态、新模式适应性较差。老一辈经营主体日益老龄化,趋向守成保守经营为主,很难跟上市场形势风口变化和日新月异的营销模式,市场面临“后继乏人、谁来经商”的问题。副食品市场一楼、二楼商位面积过小,大多在10㎡—14㎡,无法满足商品展示和扩容经营需求,不利于市场长远繁荣。
市场增长空间受限。无论人、货、场如何重构,受限于食品行业特性和市场辐射范围及服务人口,义乌副食品市场集散中心的优势不断被替代,市场长期面临辐射面收窄、影响力下降的挑战。金华周边地区的客户明显减少,消费群体以义乌本地为主,主要面向企业团购、商超小批、零售便利店等,企业团购量受市场外贸景气度、工业用地规范整治等因素影响明显。
电商冲击线下实体店明显。近些年电商平台、网红直播等线上份额持续扩大,市场经营户销售的品牌在淘宝、拼多多、各直播平台均可以采购,年轻消费群体习惯线上采购,实体店无明显竞争优势,且实体店运营成本较大,需额外支付商铺租金、人工、备货等成本。
厂家直供压缩中间经销商生存空间。各大源头优势生产企业对各级经销商、销售终端采取直供政策,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区域代理。只要经营户要货,就可以直接从厂家发货,越过各级经销商,直供销售终端,导致中间渠道商生存越来越困难。
仓储配套设施不完善。副食品行业货物吞吐量大,缺少公共配套仓储,副食品行业淡旺季备货量和用工弹性大,近60%的商户淡旺季货物库存量相差50%以上,仓储紧缺且租用成本高,距离市场也相对较远,影响客商即提即走便利体验。
突破高质量发展
市场业主应摒弃传统的收租模式,向运营商、综合服务商转型。通过提供增值服务,如市场推广、品牌建设、金融服务等,增加商户的附加值,提升市场整体竞争力。同时,积极组织促销活动,吸引消费者与采购商,提高市场人气;优化物流方案,降低物流成本,提高配送效率,为商户提供更优质的物流服务。
解决商户痛点是市场迭代升级的关键。首先,加强培训,提升商户的经营管理能力,使其更好地适应市场变化与竞争需求。其次,优化市场布局与设施,改善商位空间,增加仓储面积,完善配套设施,提高商户的经营便利性,为商户创造良好的经营环境。
打造食品全产业链闭环具有诸多优势与意义。一方面,能够整合上下游资源,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降低采购成本与交易成本。另一方面,通过全产业链的协同运作,能够提升产品的附加值,满足客户的多元化需求,增强市场在产业链中的话语权与竞争力。
国资牵头成立进出口贸易公司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优势。能够整合市场内的商户资源,形成规模效应,提高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同时,引入专业团队,能够为进出口贸易提供专业的运营与管理支持,提升贸易效率与效益。
未来副食批发市场的核心发展方向
依托区域资源优势,打造全产业链生态,促进产业协同发展,形成产业集聚效应,提升区域产业整体实力。产业集群化能够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推动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提升区域产业核心竞争力。在产业集群内,企业之间通过共享基础设施、物流资源等,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此外,产业集群还能吸引更多的相关企业与人才集聚,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促进区域经济的繁荣发展。
借助电商直播、智慧供应链、智慧物流等先进技术手段,提升运营效率,优化供应链管理,实现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从而增强市场竞争力。数字化赋能能够精准对接市场需求,降低运营成本,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是未来批发市场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之一。
突破传统单一交易功能的束缚,深度融合商贸、文旅、会展等多元场景,打造综合性商业生态体系,以满足消费者日益多样化的需求。这种复合业态模式不仅拓宽了市场的业务范围,更提升了消费者的参与度和体验感,为市场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国际化拓展是批发市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能够为企业带来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发展机遇。通过参加国际食品展会、与国际知名企业建立合作关系等方式,将市场优质的食品品牌推向国际市场,有助于提升市场的品牌影响力与地位。通过构建全球采购网络,能够汇聚全球优质的食品资源,丰富市场供应。
政策支持与科技创新协同推进,能够为市场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政府应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如税收优惠、财政补贴、金融支持等,鼓励市场进行迭代升级。同时加强科研合作,推动市场在数字化、智能化等方面的技术创新,提升市场的科技含量与运营水平。
义乌副食品市场的迭代升级,对于推动副食品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市场应加强运营服务能力,通过提供优质的运营服务,提升市场的整体品质与竞争力;引导商户整合供应链,优化采购、生产、销售等环节,提高运营效率,降低成本;拓展进出口贸易,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提升市场的国际化水平。展望未来,副食品市场积极拥抱数字化,借助科技的力量实现转型升级,提升整体竞争力,必将在保障民生、促进内需等方面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综上所述,副食品市场的迭代升级是适应市场变化、满足消费者需求、提升竞争力的必然选择。通过借鉴成功经验,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的对策措施,并把握未来的发展方向,副食品市场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副食品市场只有不断创新和优化,才能持续满足消费者日益多样化和个性化的需求,推动整个行业的稳步迭代升级。
(作者单位系浙江义乌农村经济发展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