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全罗道到上甘岭:朝鲜半岛战争的地理关键词

  • 来源:环球人文地理
  • 关键字:全罗道,上甘岭,朝鲜半岛战争,关键词
  • 发布时间:2011-03-23 09:52
  很早之前的朝鲜半岛上没有“三八线”。当时,全国共分八道,即京畿道、庆尚道、全罗道、忠清道、黄海道、平安道、江原道、宁安道(咸镜道),道下又设州、府、郡、县。这一时期,不管是朝鲜还是韩国,都曾是同一个民族的兄弟姐妹,也曾是同一个战场上的士兵。

  这一点,在万历二十年(1592年)朝鲜半岛爆发的抗倭战争中,也得到了极致彰显:朝鲜半岛上的英雄儿女们,共同抵抗丰臣秀吉率领的日本侵略军,在全罗道、闲山岛、平壤城、王京(今首尔)等地,都留下了他们携手抗战的身影。最后,他们与前来援助的明朝大军联合,在露梁海一举击碎了丰臣秀吉“誓将唐之领土纳入我之版图”的美梦。至今,行走在朝鲜半岛之上,还能听到当年中国战马的呼啸声,看到英武的将军李如松、邓子龙血洒异邦的身影;露梁海上,也能听到朝鲜将军李舜臣宁死不屈,率领“乌龟铁舰”与倭寇血战的咆哮……

  全罗道海战

  朝鲜半岛抗倭的起点

  万历二十年(1592年),当时的朝鲜半岛,并没有朝鲜与韩国之分。这个本是同根生的民族,在这一年的5月21日,迎来了共同的强大敌人。

  在与朝鲜隔海相望的日本名古屋,一个野心家向朝鲜投下了他人生最大的赌注——这个野心家叫丰臣秀吉,他的15万名日军士兵分别从福冈、名古屋、对马海峡出发,准备先占领朝鲜,然后进攻中国。

  这支侵略军由日本国内最精锐的部队构成,他们分成9个军向朝鲜发动进攻,并一路势如破竹,击破各路朝鲜军队:日军先锋第一军仅用两个小时就攻破釜山,半月之后就打到汉城;第二军、第三军也随即跟进,一路打到平壤,把当时的朝鲜国王李昖(yán)赶到了鸭绿江边,朝鲜全国八道很快沦陷了七道……

  就在最紧急的关头,朝鲜军队迎来了一位民族英雄:李舜臣,他很快让日本人尝到了失败的滋味,并永远记住了一个地名:全罗道。

  全罗道,位于朝鲜半岛西南部,这里拥有韩国最大的湖南平原,这里是当时朝鲜全国的“粮库”,即使是在大灾之年,只要全罗道丰收,就能救济整个半岛的人。同时,全罗道也拥有极其深厚历史背景。例如,这里是韩国传统音乐“板声”的发祥地,每年举行的“全罗艺术节”和“全州大私习大会”,都是朝鲜半岛极其重要的文化遗产。

  野心勃勃的日军是这样打算的:首先,由釜山出发,先击破朝鲜主力南海水军,攻占全罗道粮仓,然后转头西上进入黄海,与陆军会合,一举灭亡朝鲜,为进攻中国做准备。于是,自认为装备精良的日本海军主力两万余人,七百余艘战船,在战争一开始便倾巢而出,向全罗道发起猛攻。

  不过,面对时任全罗道水军节度使(相当于省军区海军司令员)的李舜臣,日本海军很快明白了什么叫“高科技”:1591年6月16日,日本海军主帅藤堂高虎的舰队在全罗道玉浦海遭到李舜臣的突然袭击,让他没有想到的是,自己强大的舰队居然被看起来并不起眼的朝鲜舰队打得惨败,26艘战舰被击沉,死伤上千人,朝军除一人轻伤外,毫无损失。

  原来,面对强大的日本舰队,朝鲜水军在李舜臣的带领下,特别发明了一种新式舰船——龟船,该船从船身到船顶,都有铁甲覆盖,因船头形状极似龟首而得名。朝鲜士兵进入船只后,就如同进了保险箱,头上罩着铁甲,可以刀枪不入。在龟船的四周,分布着70多个火枪口和大口径火炮,船只的前后,都装有锋利的撞杆,用来撞击敌船——日军的战舰多是被撞沉的……

  后来的舰船学家们一致认定,在当时,龟船是世界上最为强大的战舰之一。而朝鲜半岛上的军民,在李舜臣的带领下又多次取得胜利:6月17日,李舜臣的龟船舰队在赤珍浦击沉日军舰船13艘;7月8日,李舜臣到达泗水港,发现敌船12艘,发起攻击,敌军全灭; 7月12日,李舜臣遭遇日军主将加藤嘉明主力舰队,双方开战,33艘日军战舰被击沉,加藤军主力覆灭……

  日本海军的节节败退,让丰臣秀吉勃然大怒,于是他亲自制定了一个战略:集中所有舰队,向全罗道出击,号称要在一个月内将李舜臣主力彻底歼灭。

  终于,双方在现今韩国南海岸的庆尚南道闲山岛遭遇了。闲山岛地区的海岸线非常曲折,沿岸有许多良港和400多个形状各异的大小岛屿,海湾四周,由老赤松和山茶树等树木组成的丛林面积高达到50万平方米,非常适合军队埋伏。李舜臣早已将自己的司令部——制胜堂设置于此。

  所以,当丰臣秀吉来到此地时,很快发现等待他军队的是一场庞大的葬礼:朝军火炮齐发,在海陆军队的齐攻之下,短短4个小时内,日军舰队几乎全军覆没,共有59艘战舰被击沉,主将九鬼嘉隆等三员大将带头逃跑,两名日军将领受不了刺激,切腹自杀,上千日军淹死……

  血战露梁海

  最后的胜利合作

  如果说,全罗道海战是朝鲜半岛上人们携手抗倭的开始,那么露梁海之战,应是朝鲜半岛上的人民最后一次取得联合作战的胜利。

  露梁海,位于朝鲜西南海域,地形非常复杂,不仅岛屿星罗棋布,水道纵横交错,而且潮差也相当大,平均可达10米,在远东地区都极为罕见:涨潮时,水势汹涌。退潮时,水位猛降,大片浅滩迅速露出水面。舰船如不迅速驶离,便有搁浅的危险。

  当时的大明王朝也派遣了军队抗倭援朝,而露梁海之战中,中朝联军的统帅是明朝水师提督陈磷,与他一起的还有已年近70的老将邓子龙,以及3000名精锐海军——这支军队又叫俞家军,50多年前由抗倭名将俞大猷创建,军人大多是浙江渔民,熟悉水性和流向,善于驾船,并经过严格训练,多次与倭寇交战,有丰富的战斗经验,与戚继光的戚家军一起被视为明朝最精锐的海军。

  战斗在1598年11月18日打响。当时,日军主力舰船500余艘待涨潮后出发,企图强行通过露梁海峡。不过,他们很快发现,自己只是在做困兽犹斗的瓮中之鳖而已。

  首先,日军在露梁海看似无人防守的猫岛海域遇到了麻烦,战舰竟然莫名沉没——原来,在那片看似平静的海面下,早已被明军布上了一种叫做水雷的武器( 明代水雷是以木箱为外壳,中间放置火药,根据海水浮力大小,填充重量不等的重物以固定其水下位置,在当时科技含量已位居世界前列)。

  随后,日军又在明军舰队上看到另一幕奇景:无数后部带火的竹筒自明军舰上呼啸而出,重重地击打在自己的船上,所到之处爆炸起火,浓烟四起,舰队顿时陷入火海——这种武器的名字,叫做“火龙出水”,该武器由竹筒或木筒制成,中间填充火药弹丸,后部装有火药引信,射程可达两百步,是明代军事工业最为优秀的杰作,甚至有人称其为火箭筒的雏形……

  露梁海海战历时一天半,中朝联军击沉日方战舰400余艘,日军一万余人阵亡,史称“露梁海大捷”。不过,中朝联军的大将邓子龙、李舜臣也都在此战中牺牲。露梁海之战,不仅宣告了历时7年的抗倭战争的胜利,也宣告了丰臣秀吉创立的事业就此完结。15年后,战火再起,德川家康一举攻克了丰臣家的最后据点大阪城,丰臣秀吉的老婆孩子都死在城里,丰臣秀吉全家死绝……

  从云山到上甘岭

  “中国式葬礼”与为了忘却的纪念

  二战后,随着接管朝鲜半岛的美苏在政治上的歧见,朝鲜半岛的分裂局面越来越明显,而在1950年爆发的这场兄弟相残的战争中,有两个地名永远被世人所铭记。

  第一个地点叫云山,是朝鲜云山郡首府。它处于群山环抱之中,河流纵横,地势易守难攻。不过,它又是朝鲜北部的交通枢纽,也是朝鲜北部山区的入口,战略地位非常重要。所以,美军王牌军——陆军第一骑兵师驻防于此。

  1950年11月1日,云山城外大雾迷茫,看似平静的山林中,杀气萧萧。不过,此时骄横的美军还没有意识到隐藏的杀机,直到五颜六色的信号弹在黄昏的天色中腾空而起,各种火器发出的声音震荡山谷,他们才意识到,自己碰上了真正的对手。

  根据美军的战史记载,他们遭遇的炮火十分猛烈,而在检查弹道后,美军指挥官不由得吸了一口冷气:炮弹是二战中曾在斯大林格勒出现的、让德军胆战心惊的82 毫米苏制“喀秋莎”火箭炮。这种武器的出现,意味着进攻的军队不是一般的军队。

  他们的判断很正确——中国人民志愿军参战了,中美军队历史上第一次肉搏战也在此时此地展开。面对志愿军潮水般的进攻,美军士兵很快被这样的攻势镇住了,战后有人回忆道:美军在“刺耳的喇叭声”中不断地死伤或争相逃命……

  此战历时5天,志愿军第39军重创美国陆军第一骑兵师,甚至还缴获了飞机4架。这在西方军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几十年后,一位参加过云山之战的美军军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仍心有余悸;他说:“云山?我的上帝,那是一次中国式的葬礼!”

  不过,相比上甘岭战役来说,云山的战斗规模显然要小很多。

  五圣山,位于朝鲜中部,最高海拔1061.7米,山的南麓有五个高地犹如张开的五指,是整个五圣山最关键的阵地——这就是上甘岭。关于此地的战略重要性,从志愿军总司令彭德怀的命令中就可以看出:“五圣山是朝鲜中线的门户。失掉五圣山,我们将后退200公里无险可守。你要记住,谁丢了五圣山,谁要对朝鲜的历史负责。”

  最初,美军统帅范弗里特预计以200人为代价,在5天内实现目标。不过他很快发现他错了,因为他的对手是不屈的中国军队。历史上关于此战的记录是这样的:美军共动用了7万余人的庞大兵力,面对这个区区3.8平方公里的小山头,总共发射了190多万发炮弹,5千多枚航弹,连山头都被削矮了几米,但依然无法跨越这道屏障……

  在上甘岭战役中,交战双方先后动用兵力达十万余人,反复争夺43天,作战规模与激烈程度都是战争史上罕见的。这场血战后,朝鲜战局从此稳定在了北纬38度线上,直至朝鲜战争结束。

  现在没有人能够记清那1万多名牺牲在此的战士的姓名了,可史料中依然能够读到那些血与火的故事:这些最可爱的人,用血肉抵抗钢铁的进攻,即使没有空中支援、炮兵火力不够、给养和水源不足,但只要一息尚存,就绝不放弃阵地。而在朝鲜1986年出版的地图上,人们找不到五圣山,但却一眼就能看到上甘岭……”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