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狐的计划生育

  • 来源:环球人文地理
  • 关键字:北极狐,计划生育
  • 发布时间:2011-03-23 09:57
  在狂风肆虐的雪地里,北极狐会将身体蜷缩成球状,用尾巴将身体盖住,只露出黑漆漆的眼睛。

  北极狐机敏而充满智慧,善于巧妙地利用环境进行自己的生活。

  数月时间内,北极狐可以从北美太平洋沿岸迁徙到大西洋沿岸,行程超过5000公里,还能连续数天日行90公里。

  在北极圈之内,有一片纯洁而严酷的土地,那里有万年不化的雪帽冰川、荒蛮静默的冰海秃山……在那片冰封的大地上,生活着一种无比美丽的生灵,它拥有轻盈曼妙的步伐,洁白无瑕的身躯,最让人惊叹的是它那狭长的双眸,眸光里满是摄人心魄的光芒,眸子灵动得像是误闯了凡间的精灵。它就是北极狐,北极雪原上最灵动可爱的动物。

  在北极冰雪无垠的大地上,从南部的寒温带一直到北纬85度的广大区域,你都可以清楚地看到北极狐跳跃的身影。它们成群结队地散布在阿拉斯加、加拿大北部、格陵兰岛、欧洲北部和亚洲北部的极地苔原和海岸边。远远看上去,北极狐和家猫一般大小,它其实属于犬科动物。尽管体态小巧,但它们却是北极苔原的主人,世世代代都居住在这里,几乎没有什么天敌。

  长着野兔脚的狐狸

  冬夏不同装

  北极的冬季,漫长而寒冷。为了保暖,动物们都在“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来适应严寒。但最有效的方法只能属于北极狐,因为它们拥有一身保暖舒适的毛皮,仿佛穿了一件天然的“毛绒外套”。事实上,这件“毛绒外套”不仅雪白圣洁,高贵优雅,而且还相当具有科学性。一方面,在又密又短的紧身绒毛之外,裹着一层长长的针毛,而且每一根针毛都是中空,能完全隔绝冷空气,具有极佳的保暖性能;另一方面,这件外套将北极狐真正地“从头武装到了脚”,甚至连脚底都长满了长毛,除了保温之外,这些长毛还可以使北极狐在冰上行走时来去自如、不易滑倒。更为有意思的是,北极狐的脚被长毛包裹着,看上去和野兔的脚十分神似,所以在拉丁文中,北极狐学名的意思就是“有野兔脚的狐狸”。

  除了皮毛,北极狐在身体构造上也有不少独特之处。和其他的狐类亲戚相比,北极狐圆形的耳朵小巧玲珑,鼻部和腿部因为小也显得很精致……这种身体位置的构造方式,其实可以降低它们在冷酷环境中的热量损失。此外,北极狐的每条腿上,都有复杂的血脉和毛细血管,可以帮助它们保持温暖的血液流通,从而为脚部提供最大的热能。

  和北极狐小巧的耳、鼻、腿比起来,北极狐的尾巴大而蓬松。北极的冬季,即使是在陆地上也会刮起9级大风,在狂风肆虐的雪地里,北极狐会将身体蜷缩成球状,用尾巴将身体盖住,只露出黑漆漆的眼睛。这个时候,尾巴就是一张温暖的毯子,将北极狐严严实实地包裹起来,再大的狂风也奈何它不得。所以说,北极狐是为寒冷而生的,它的耐寒本领如此的高超,根本无需冬眠就能挺过漫漫严冬。

  除了保温,北极狐的皮毛还可以用来做伪装。和许多极地动物一样,北极狐每年要换两次毛,之后重新长出新的毛发。夏天的时候,冰雪消融,黑色的泥土和褐色的石头全都显露了出来,这时候北极狐的毛色将会呈现出和平原、草地、小丘相混淆的灰色或褐色;到了冬天,千里冰封,北极狐则换上了比夏装厚两倍的白色冬装,和洁白的大地融为一体。

  除此之外,在有些地方,比如格陵兰岛,还生活着一种叫做天蓝狐的北极狐变种,它们的毛色一年四季均呈蓝灰色。因为当地冰雪较少,天蓝狐又主要在海岸和海边的丘陵活动,它蓝灰的毛色恰好可以和蓝色的海水相应。

  猎鼠好手,偷蛋行家

  北极熊的资深跟班

  在北极漫长冬日里的一天,极夜尚未降临,太阳已经开始懒洋洋地挂在天边,把茫茫冰原映照出一种奇异的色彩。不远处,一团雪球状的小东西正在快速地移动,那其实是一只正在寻找食物的北极狐。它的头紧贴雪地,耐心地探寻着……突然,北极狐停住了脚步,因为从积雪下传来了很细微的响动,那是一只旅鼠正在啃食着雪被下的植物。这时候,北极狐开始蹑手蹑脚地靠近声音的来源,它或许已经看见了食物正在向自己招手。当终于确定这里是最佳捕猎方位之后,北极狐会弯曲后腿,静静蹲伏,积蓄力量。突然间,它猛然跃起,用全身的力量压向雪地,洞穴被压垮,北极狐的前爪已经将猎物牢牢按住——果然是一只不幸的旅鼠。北极狐深谙食物的来之不易,它毫不迟疑,一口便将胜利果实吞进了肚子。之后,又开始新一轮的搜寻。因为在黄昏之前,它还要再捕食几只旅鼠,才能度过漫长而寒冷的黑夜。

  和所有的狐狸一样,北极狐机敏而充满智慧,善于巧妙地利用环境进行自己的生活。除了捕食旅鼠,北极狐的主要食物来源还有捉小鸟、偷鸟蛋、猎兔子、捞贝壳等。其中最值得一提的,就是它的偷蛋本领。

  每年夏天来临,海雀们都会从南方辗转迁徙而来,在北极筑巢产卵。为了躲避敌害,海雀们一般把巢穴筑在峭壁中间——但这根本无法阻挡北极狐。北极狐们整天在鸟巢附近徘徊,耐心等待。只要海雀稍有大意,它们便频频出手,将海雀的蛋一只只叼走。有时候,北极狐还会“顺手牵鸟”——捕捉海雀的幼鸟,把它们当作自己孩子的食物和磨练捕杀技巧的玩具。

  在旅鼠、鸟蛋稀少的年份里,北极狐的日子会变得特别难熬。这时,北极狐会四处寻找北极熊的身影,不紧不慢地跟在它们身后。北极熊作为冰原上的王者,捕猎技术高超,也很有“品味”,对享受猎物特别有讲究,只要不是极度饥饿,北极熊捕到海豹后只吃它的脂肪,剩下的骨头、内脏和肌肉便弃之不顾——而这正好便宜了它身后的“跟班”北极狐,海豹肉质鲜美,营养价值又高,可以帮助北极狐熬上好一阵子。

  但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吃白食也是有风险的。鲜美的狐狸肉对于饥饿时的北极熊也不失为一种诱惑,若是老半天都找不到海豹,北极熊倒是不介意先来个开胃小菜。有时,北极熊也会觉得“跟班”离自己太近,有损王者的威严,便会一巴掌将北极狐拍飞。可怜的北极狐只能冒着生命危险,小心翼翼地和北极之王保持着安全距离。幸运的是,北极狐忍饥挨饿的能力很强,即使几天或者几个星期都不吃东西,也不会饿死。

  深挖洞,广积粮

  可以自我控制的计划生育

  北极狐喜欢在向阳的丘陵下挖掘洞穴,长期居住。巢穴一般高约30厘米,面积约1平方米,入口的大小刚好够北极狐进出。巢穴一般有几个出入口,这样,当一个入口遭到袭击,北极狐还可以从另一个出口溜掉。北极狐很爱惜自己的巢穴,每年都要维修和扩展,它们也是目光长远的动物,当食物丰富的时候,它们会最大可能地猎食,满足口腹之欲后,再把剩余的带回“家”中或放到储藏点储存起来。曾经,有人在北极狐的储藏点发现了50只旅鼠和30多只小海鹦,这些动物按照一定的次序整齐排列,尾巴都朝着一个方向。北极狐会用尿液将储藏地点做好标记,因此,即使冬季储藏点被厚厚的积雪覆盖,它们也可以准确地找到储藏地。低温干燥的极地气候,为北极狐储存食物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完全不用担心食物变质。

  平时,除了极少数北极狐结成小群生活,大部分的北极狐更喜欢“独行侠”般的生活。3月是北极狐爱情之季的开始。雌狐会端坐鸣叫,呼唤雄狐;而雄狐则叫得更为频繁激烈,并用独特的声调结尾。然后,它们相遇了……再过50天左右,一窝小狐狸就诞生了。北极狐的繁殖能力很强,一次一般能生育8~10只幼狐。有意思的是,它们生产幼狐的数量会根据食物的多寡进行调节——其实主要是根据旅鼠数量的变化而波动。旅鼠较少时,它们一般只生育四五只幼狐;而旅鼠较多时,它们可以生育20只幼狐。

  幼狐长着天鹅绒般暗黑色的短毛,会发出小狗般的叫声。两个月的哺乳期内,雄狐会负责喂养自己的妻儿;哺乳期后,雌狐便也开始出外捕猎。这时候,小狐狸们会在穴边嬉戏玩耍、相互追逐,等着母亲带着食物归来。大约10个月后,小北极狐便长成成年个体,可以自己挖穴,独立出外闯荡了。

  令人惊叹的迁徙能力

  可以持续数天日行90公里

  由于北极地区食物资源分散,北极狐与其他的犬科动物相比,流动性更强。数十年来,科学家通过观察发现,虽然夏季筑巢时北极狐的活动范围不大,但是到了冬季,它们却散布在广阔的北极天地间。别看它们身材娇小,腿也不长,但行动能力绝对不容小觑。据调查,北极狐可以在数月时间内从北美太平洋沿岸迁徙到大西洋沿岸,行程超过5000公里,相当于东西横跨整个加拿大和阿拉斯加。

  科学家曾在加拿大的比洛特岛对北极狐展开研究,他们给12只成年北极狐安装上卫星定位装置,并进行了长达一年的跟踪观察。一年后,科学家发现,行程最远的一只雌北极狐在接近5个月的时间里,共跋涉了4599公里,而且连续数天日行90公里。这表明,北极狐不但具有远距离活动的能力,还可以夜以继日地“急行军”。直到第二年夏天,北极狐们才又回到上一年所筑的巢穴。由此可见,北极狐还具有“自动导航”能力。

  北极狐为什么会这样长途跋涉进行迁徙?有科学家提出,因为旅鼠数量的减少,使北极狐面临饥饿,被迫大规模远走他乡,因此它们的迁徙方向和食物获取有关。但也有科学家提出了反对意见,并认为北极狐的迁徙方向是由地形变化——冰雪覆盖、河流与湖泊的封冻等情况所决定的。如今,科学家对北极狐迁徙的观察仍在继续,对于它们的迁徙方向、如何具备导航能力等问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后记

  近年来,由于全球变暖,原本只在温带生活的赤狐开始北上,入侵北极狐的生活区域。由于赤狐的体型较大,北极狐常常在与赤狐的竞争中败下阵来,甚至被残忍地杀死。此外,气候变化也会给北极狐带来更深层次的影响——假如气候继续变暖,连接各个岛屿的“桥梁海冰”融化后,冬季活跃在各个岛屿的北极狐,从此便被隔断了回家的路。

  人类的滥捕也曾使北极狐日益濒危。只因为贪恋北极狐那美丽、保暖的皮毛,人类对它们进行了残酷的杀害。据不完全统计,从上世纪50年代起,人类每年都在格陵兰猎捕约2000只天蓝狐、1600~1800只白色北极狐。但幸运的是,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各国都展开了保护北极狐的种种措施,比如开始人工饲养北极狐,尽量减少野外捕猎等。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