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德:光伏融冰的希望在中国
- 来源:投资者报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09-08-03 13:49
七月初的一个周末,无锡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寂寞空旷。
位于新华路9号的尚德电力控股有限公司(纽约交易所代码:STP,下称尚德),一辆挂着“蒙”字车牌的奥迪牌轿车缓缓驶入公司正门,三位健硕的北方男子犹豫地走下车,四处张望,此时,尚德公务接待部经理杨智平快步迎上前,热情地握着他们的手。
无锡刚刚走出梅雨季的空气,热得发烫,一如杨智平含笑的眼神。而从北方男子那黝黑的皮肤里,他仿佛嗅到了太阳的味道。
中国北方辽阔天空的太阳,正照耀光伏巨头尚德走出阴霾。宁夏、内蒙古成了尚德董事会主席、首席执行官施正荣最近出差最常去的地方。但是,他更需要政策。
“政策,一样是政策,尚德要发展需要的是市场,市场就需要政策的支持”。在接受《投资者报》专访的时候,施正荣没有任何犹豫,短促、连续的三个“政策”之间也未作丝毫停顿。
这是一个靠政策推动的行业,只不过金融危机前,更多依靠的是欧美国家和日本的高额补贴政策,现在,施正荣们将目光转移到了中国。
“给胡锦涛写封信?嗯,这是个好主意”。言语间流露出这位“阳光首富”的胆识和自信。
因政策起家
当施正荣2000年怀揣40万美元回国创业的时候,一定没有料到2008年的冬天会是如此寒冷。
除了在澳洲的两年薪水外,施正荣带回来的还有他个人持有的10多项太阳能电池发明专利。“当时是要什么没什么,就凭着一腔热血。”这一腔热血融化在长达210页的商业计划书里。施正荣辗转中国各地,不停地游说与演讲,直到遇见无锡市有关部门。双方一拍即合。2001年5月,尚德宣告成立,生产太阳能发电组件。
2002年,当施正荣建成尚德第一条10兆瓦太阳能电池生产线时,其产能相当于此前中国太阳能电池4年的总和,并将中国的晶体硅太阳能电池制造水平提高了15年。
随后的两年,是尚德持续扩产的两年,也是太阳能行业在全球快速发展的两年。据统计,世界光伏发电规模从1995年的80万兆瓦增加到2004年的1194万兆瓦,增长了15倍,其中仅2004年的增长率就高达60%。
2004年,法国里昂证券(亚洲)以“火热的太阳能”为题,发布了行业报告,称太阳能行业在“咝咝发热”,并认为“尽管它正在升空,但一点也不像泡沫,而是一个坚实可靠的投资目标”。
太阳,高悬天际,持续不断地向地球散发光和热,但利用太阳的光来发电,其成本却始终高于靠燃烧煤发电,商业化运营的光伏产业企业,只有依赖扶持政策才能取得合理的回报率。
德国政府从1999年起就为光伏产业制定了上网电价补贴政策以及低利率融资服务。日本国内对光伏技术的扶持可以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美国联邦及各州政府都推出了各式各样的补贴和税收减免政策。
而中国,彼时大规模利用太阳能发电几乎是空白,更谈不上政策支持。但这里低廉的制造成本给予施正荣腾挪空间。2004年,尚德的太阳能电池生产能力已经位居世界第十。到2005年9月,尚德的生产能力再向上攀升两位。但其销售,则几乎都在中国以外的市场。
2005年12月14日,施正荣带领尚德登陆纽约证券交易所,开中国首家内地民营企业赴美IPO直接登陆纽交所的先河,并创下内地民营企业在美国证券市场首次融资最高额的纪录。
遭遇寒冬
用五年时间成就一位中国首富,施正荣的成功大大刺激了中国国内光伏产业的发展。
据Solarbuzz发布的数据显示,在2007年全球太阳能电池片市场上,中国厂商的市场份额由2006年的20%迅速提升到了35%。到了2008年,总共有10家国内的光伏企业在海外上市,融资规模达到20亿美元。施正荣因此被称为光伏产业的“催化剂”。
但2008年的冬天,行业巨变。长期依靠欧美高额补贴维持增长的模式,遭遇到现实的挑战,“囤积原材料”成了压倒施正荣的最后一根稻草。
在2007年第四季度道琼斯指数开始下跌时,尚德的股价依然强劲冲高,由35美元上涨至接近90美元,但2008年开始,其股价跌幅远远超过大盘,一度跌至5美元。
《投资者报》在分析其股价下跌原因后认为,金融危机的影响只是其中一部分,公司财务表现不佳是使投资者失去信心的主要原因。这也得到了施正荣的回应,他在接受《投资者报》专访时承认,公司毛利率的突然下降与金融危机只有“一定关系”。
公开数据显示,尚德2008年实现销售收入19亿美元,同比增长43%,但其毛利率却由2007年的13%下降到2008年的9%,导致其净利润同比减少一半。
2004年,尚德的销售收入虽仅为8500万美元,但销售毛利率高达23%。其后几年,尚德的销售毛利率却在以年均3个百分点的速度快速下降。
《投资者报》认为,原料硅价格大幅下降,是导致先前大量囤积多晶硅原料的光伏电池生产厂销售毛利率骤然缩水、财务表现不佳的一个原因。
光伏业界一直有“拥硅为王”的说法,在此前数年的暴利时代,作为光伏产业主要原料的多晶硅价格持续飙涨,几乎所有企业都将“得硅者得天下”奉为铁律。尚德亦不例外。
施正荣坦承,2008年9月、10月间,尚德“确实提前购买了一些价格较高的硅”,价格在每公斤350~400美元间,当时备料的价格确实“有些不太恰当”。2008年10月起,硅价开始暴跌,11月即跌至每公斤200美元以下,跌幅达50%。尚德2008年第四季度的毛利率跌至0.6%。
《投资者报》认为,另外一个导致尚德利润下降的原因,是行业竞争日益激烈。除尚德外的其他多晶硅光伏电池企业,也同样遭遇了利润大幅下滑的困境。
在美国上市的其他两家中国太阳能公司的毛利率下降速度比尚德还要快。江西赛维(LDK)的毛利率由2006年的35%,两年后降至1%,2009年第一季度甚至是-6%;而中电光伏(CSUN)的毛利率则由2006年的10%下降到2008年的-2%。
阴霾缝隙中的阳光
2008年底,尚德建成了全球最大面积光伏幕墙的建筑,6900平方米的墙体上,光电板满布,形如展开的双翼。西翼为研发中心,作为尚德的总部,供日常办公使用;东翼是活动中心,为员工康乐休闲而设。依附在既有厂房南立面的这座建筑,被起名为“尚德生态大楼”。
7月的这个周末,并没有员工从这栋大楼的两翼涌出,即便是厂区的其他通道,也鲜有车辆和人员出入。据当地出租车司机讲述,从2008年冬天以来,这里周末基本没有活,他也很少来这附近。
2008年11月下旬,尚德发出预亏公告,施正荣开始带领尚德减产、裁员,并且缓聘2000名新员工,但却依然未能力挽狂澜。2008年全年,尚德售出太阳能产品497.5兆瓦,低于预期的550兆瓦。
2009年一季度,情况似乎有所缓解。当期,尚德的销售收入3.16亿美元,同比下降27%,环比下降24%。《投资者报》发现,尚德在2009年一季度出货量微减,单位出货价格也环比下降约15%,这是导致其销售收入下降,同时净利润同比下降87%的主要原因。
一季度,尚德净利润仅为590万美元,但较上一季度已经扭亏为盈。尚德与投资机构分析师的2009年第一季度电话会议摘要中公布,一季度毛利率为17.8%,相比去年四季度0.6%毛利率大幅上升,主要由于硅料成本及非硅成本下降、存货跌价准备减少。情况似乎在好转,阴霾缝隙中露出的阳光会否稍纵即逝?仔细分析尚德财务报表,《投资者报》发现,其一季度业绩有些疑点,因为其中超过1亿美元来自其一季度刚刚投资的一家子公司--Global Solar Fund(GSF),收入占比高达31.83%。扣除这家子公司的净收入贡献,尚德一季度净收入环比实际降幅达到了48%。
对此,施正荣并未做出详尽的解释,只是简单地表示,是尚德投资的一些公司在开拓市场,并承诺此项收益是可持续的。“这本身也是我们自己开拓市场的一个策略。如果没有金融危机,也会有这笔收入,可能这笔收入还会更高。”
中国绿色经济元年?
“短期来看,光伏产业要发展,还是得依靠政策”。就像此前施正荣的崛起源自政策的倾斜一样,现在,他期待的真正转机同样来自于政策。为此,他专门写信给美国新任总统奥巴马,以感谢其对新能源的支持,并表达对美国市场的期望。
尚德预计美国将在未来2~3年内发展成为最大的光伏市场。为此,施正荣已计划在美国设立制造基地。2008年,尚德在美国市场的市占率超过10%,2009年的目标则上升至20%,同时,尚德计划2009年在日本市场销售40MW。
更大的机遇在中国。《投资者报》认为,中国的相关政策正从无到有,并有持续加强的迹象,光伏产业最困难的时刻正在过去。
尚德集团办公室夏爱民将2009年视为中国光伏和绿色经济元年。在他看来,从年初温总理在两会报告上提到,要大力发展风电、核电、太阳能发电在内的新能源;到近期财政部、建设部联手加快推进太阳能光电建筑示范项目;财政部、科技部联手推广“金太阳工程”。这些都是积极信号,补贴力度甚至超过美、日。除此以为,江苏省发布了光伏发电推进意见,也让尚德看到了地方政府的支持。
据此,尚德预计中国光伏市场2009年将达到几百兆瓦,公司二季度收入及出货量会有小幅的环比增长。2009年全年发货量目标为600~700MW (之前目标指导为800MW),公司也已经申请光伏屋顶补贴,第2次申请将在8月底。
“我最近出差都在西部。西部地区的领导们也都意识到,要想经济更快地发展,就需要靠他们的资源,阳光正是他们最大的资源。”接受《投资者报》专访时,施正荣刚从宁夏回来。在那里,他与当地政府签订了“一个五百兆瓦的发电项目”。他说,西部阳光充足,尚德可以在西部建设生态的太阳能电站,把雨水收集起来,同时减少因阳光直射而引起的水分蒸发,“这样就有利于生态和放牧”。
……
位于新华路9号的尚德电力控股有限公司(纽约交易所代码:STP,下称尚德),一辆挂着“蒙”字车牌的奥迪牌轿车缓缓驶入公司正门,三位健硕的北方男子犹豫地走下车,四处张望,此时,尚德公务接待部经理杨智平快步迎上前,热情地握着他们的手。
无锡刚刚走出梅雨季的空气,热得发烫,一如杨智平含笑的眼神。而从北方男子那黝黑的皮肤里,他仿佛嗅到了太阳的味道。
中国北方辽阔天空的太阳,正照耀光伏巨头尚德走出阴霾。宁夏、内蒙古成了尚德董事会主席、首席执行官施正荣最近出差最常去的地方。但是,他更需要政策。
“政策,一样是政策,尚德要发展需要的是市场,市场就需要政策的支持”。在接受《投资者报》专访的时候,施正荣没有任何犹豫,短促、连续的三个“政策”之间也未作丝毫停顿。
这是一个靠政策推动的行业,只不过金融危机前,更多依靠的是欧美国家和日本的高额补贴政策,现在,施正荣们将目光转移到了中国。
“给胡锦涛写封信?嗯,这是个好主意”。言语间流露出这位“阳光首富”的胆识和自信。
因政策起家
当施正荣2000年怀揣40万美元回国创业的时候,一定没有料到2008年的冬天会是如此寒冷。
除了在澳洲的两年薪水外,施正荣带回来的还有他个人持有的10多项太阳能电池发明专利。“当时是要什么没什么,就凭着一腔热血。”这一腔热血融化在长达210页的商业计划书里。施正荣辗转中国各地,不停地游说与演讲,直到遇见无锡市有关部门。双方一拍即合。2001年5月,尚德宣告成立,生产太阳能发电组件。
2002年,当施正荣建成尚德第一条10兆瓦太阳能电池生产线时,其产能相当于此前中国太阳能电池4年的总和,并将中国的晶体硅太阳能电池制造水平提高了15年。
随后的两年,是尚德持续扩产的两年,也是太阳能行业在全球快速发展的两年。据统计,世界光伏发电规模从1995年的80万兆瓦增加到2004年的1194万兆瓦,增长了15倍,其中仅2004年的增长率就高达60%。
2004年,法国里昂证券(亚洲)以“火热的太阳能”为题,发布了行业报告,称太阳能行业在“咝咝发热”,并认为“尽管它正在升空,但一点也不像泡沫,而是一个坚实可靠的投资目标”。
太阳,高悬天际,持续不断地向地球散发光和热,但利用太阳的光来发电,其成本却始终高于靠燃烧煤发电,商业化运营的光伏产业企业,只有依赖扶持政策才能取得合理的回报率。
德国政府从1999年起就为光伏产业制定了上网电价补贴政策以及低利率融资服务。日本国内对光伏技术的扶持可以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美国联邦及各州政府都推出了各式各样的补贴和税收减免政策。
而中国,彼时大规模利用太阳能发电几乎是空白,更谈不上政策支持。但这里低廉的制造成本给予施正荣腾挪空间。2004年,尚德的太阳能电池生产能力已经位居世界第十。到2005年9月,尚德的生产能力再向上攀升两位。但其销售,则几乎都在中国以外的市场。
2005年12月14日,施正荣带领尚德登陆纽约证券交易所,开中国首家内地民营企业赴美IPO直接登陆纽交所的先河,并创下内地民营企业在美国证券市场首次融资最高额的纪录。
遭遇寒冬
用五年时间成就一位中国首富,施正荣的成功大大刺激了中国国内光伏产业的发展。
据Solarbuzz发布的数据显示,在2007年全球太阳能电池片市场上,中国厂商的市场份额由2006年的20%迅速提升到了35%。到了2008年,总共有10家国内的光伏企业在海外上市,融资规模达到20亿美元。施正荣因此被称为光伏产业的“催化剂”。
但2008年的冬天,行业巨变。长期依靠欧美高额补贴维持增长的模式,遭遇到现实的挑战,“囤积原材料”成了压倒施正荣的最后一根稻草。
在2007年第四季度道琼斯指数开始下跌时,尚德的股价依然强劲冲高,由35美元上涨至接近90美元,但2008年开始,其股价跌幅远远超过大盘,一度跌至5美元。
《投资者报》在分析其股价下跌原因后认为,金融危机的影响只是其中一部分,公司财务表现不佳是使投资者失去信心的主要原因。这也得到了施正荣的回应,他在接受《投资者报》专访时承认,公司毛利率的突然下降与金融危机只有“一定关系”。
公开数据显示,尚德2008年实现销售收入19亿美元,同比增长43%,但其毛利率却由2007年的13%下降到2008年的9%,导致其净利润同比减少一半。
2004年,尚德的销售收入虽仅为8500万美元,但销售毛利率高达23%。其后几年,尚德的销售毛利率却在以年均3个百分点的速度快速下降。
《投资者报》认为,原料硅价格大幅下降,是导致先前大量囤积多晶硅原料的光伏电池生产厂销售毛利率骤然缩水、财务表现不佳的一个原因。
光伏业界一直有“拥硅为王”的说法,在此前数年的暴利时代,作为光伏产业主要原料的多晶硅价格持续飙涨,几乎所有企业都将“得硅者得天下”奉为铁律。尚德亦不例外。
施正荣坦承,2008年9月、10月间,尚德“确实提前购买了一些价格较高的硅”,价格在每公斤350~400美元间,当时备料的价格确实“有些不太恰当”。2008年10月起,硅价开始暴跌,11月即跌至每公斤200美元以下,跌幅达50%。尚德2008年第四季度的毛利率跌至0.6%。
《投资者报》认为,另外一个导致尚德利润下降的原因,是行业竞争日益激烈。除尚德外的其他多晶硅光伏电池企业,也同样遭遇了利润大幅下滑的困境。
在美国上市的其他两家中国太阳能公司的毛利率下降速度比尚德还要快。江西赛维(LDK)的毛利率由2006年的35%,两年后降至1%,2009年第一季度甚至是-6%;而中电光伏(CSUN)的毛利率则由2006年的10%下降到2008年的-2%。
阴霾缝隙中的阳光
2008年底,尚德建成了全球最大面积光伏幕墙的建筑,6900平方米的墙体上,光电板满布,形如展开的双翼。西翼为研发中心,作为尚德的总部,供日常办公使用;东翼是活动中心,为员工康乐休闲而设。依附在既有厂房南立面的这座建筑,被起名为“尚德生态大楼”。
7月的这个周末,并没有员工从这栋大楼的两翼涌出,即便是厂区的其他通道,也鲜有车辆和人员出入。据当地出租车司机讲述,从2008年冬天以来,这里周末基本没有活,他也很少来这附近。
2008年11月下旬,尚德发出预亏公告,施正荣开始带领尚德减产、裁员,并且缓聘2000名新员工,但却依然未能力挽狂澜。2008年全年,尚德售出太阳能产品497.5兆瓦,低于预期的550兆瓦。
2009年一季度,情况似乎有所缓解。当期,尚德的销售收入3.16亿美元,同比下降27%,环比下降24%。《投资者报》发现,尚德在2009年一季度出货量微减,单位出货价格也环比下降约15%,这是导致其销售收入下降,同时净利润同比下降87%的主要原因。
一季度,尚德净利润仅为590万美元,但较上一季度已经扭亏为盈。尚德与投资机构分析师的2009年第一季度电话会议摘要中公布,一季度毛利率为17.8%,相比去年四季度0.6%毛利率大幅上升,主要由于硅料成本及非硅成本下降、存货跌价准备减少。情况似乎在好转,阴霾缝隙中露出的阳光会否稍纵即逝?仔细分析尚德财务报表,《投资者报》发现,其一季度业绩有些疑点,因为其中超过1亿美元来自其一季度刚刚投资的一家子公司--Global Solar Fund(GSF),收入占比高达31.83%。扣除这家子公司的净收入贡献,尚德一季度净收入环比实际降幅达到了48%。
对此,施正荣并未做出详尽的解释,只是简单地表示,是尚德投资的一些公司在开拓市场,并承诺此项收益是可持续的。“这本身也是我们自己开拓市场的一个策略。如果没有金融危机,也会有这笔收入,可能这笔收入还会更高。”
中国绿色经济元年?
“短期来看,光伏产业要发展,还是得依靠政策”。就像此前施正荣的崛起源自政策的倾斜一样,现在,他期待的真正转机同样来自于政策。为此,他专门写信给美国新任总统奥巴马,以感谢其对新能源的支持,并表达对美国市场的期望。
尚德预计美国将在未来2~3年内发展成为最大的光伏市场。为此,施正荣已计划在美国设立制造基地。2008年,尚德在美国市场的市占率超过10%,2009年的目标则上升至20%,同时,尚德计划2009年在日本市场销售40MW。
更大的机遇在中国。《投资者报》认为,中国的相关政策正从无到有,并有持续加强的迹象,光伏产业最困难的时刻正在过去。
尚德集团办公室夏爱民将2009年视为中国光伏和绿色经济元年。在他看来,从年初温总理在两会报告上提到,要大力发展风电、核电、太阳能发电在内的新能源;到近期财政部、建设部联手加快推进太阳能光电建筑示范项目;财政部、科技部联手推广“金太阳工程”。这些都是积极信号,补贴力度甚至超过美、日。除此以为,江苏省发布了光伏发电推进意见,也让尚德看到了地方政府的支持。
据此,尚德预计中国光伏市场2009年将达到几百兆瓦,公司二季度收入及出货量会有小幅的环比增长。2009年全年发货量目标为600~700MW (之前目标指导为800MW),公司也已经申请光伏屋顶补贴,第2次申请将在8月底。
“我最近出差都在西部。西部地区的领导们也都意识到,要想经济更快地发展,就需要靠他们的资源,阳光正是他们最大的资源。”接受《投资者报》专访时,施正荣刚从宁夏回来。在那里,他与当地政府签订了“一个五百兆瓦的发电项目”。他说,西部阳光充足,尚德可以在西部建设生态的太阳能电站,把雨水收集起来,同时减少因阳光直射而引起的水分蒸发,“这样就有利于生态和放牧”。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