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海盗到爵士:德雷克环球航行冒险记

  • 来源:环球人文地理
  • 关键字:海盗,爵士,德雷克,环球航行
  • 发布时间:2011-05-13 09:08
  英国自15世纪末开始海外探险和地理发现以来,便致力于探寻到东方来的西北通道和东北通道。在这两个方向的探险,不仅相对近便,更重要的是还可以摆脱当时的海上强国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威胁。从16世纪中叶起,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力的增长,英国开始觊觎富饶的亚热带、热带海洋和地区,因此开始对西、萄的传统海外势力范围和殖民地进行渗透。在这个过程中,英国的海盗探险家、航海家德雷克充当了急先锋。

  德雷克(F. Drake, 1540-1596)少年时代就开始在海船上当水手学徒,成年后成为50吨的小型船“朱迪思号”的船主和船长。1567年,德雷克加盟其表哥约翰·霍金斯的海盗兼贩奴商船队。次年9月,在墨西哥湾维拉克鲁斯港外的乌略亚岛,爆发了英方认为西班牙针对英国发起的“珍珠港事件”。按霍金斯的说法,他们已获准停泊,却遭到西班牙人的突然袭击。霍金斯和德雷克各率一船逃脱,其余4船被俘,人员死伤几百。此后,霍金斯转入政界,而德雷克则开始活跃在从事反西海盗活动的最前沿。

  1577年,德雷克开始了他一生冒险事业中最重要的行动,他率领3艘排水量约100吨的海盗船,两艘小一些的补给船,乘员共160多人,奔向大西洋。这次航行的最初目的,主要是与西属美洲以南的居民通商,探寻传说中的南太平洋的未知陆地,狠狠抢劫、打击西班牙人。实际上,这次冒险活动得到了王室的支持--伊丽莎白女王和一些大臣用个人的钱财给予了帮助。

  1577年12月中旬,德雷克率领船队离开英国普利茅斯港,他们先沿旧大陆海岸到达佛得角群岛,然后斜渡大西洋,于次年4月到达南美拉普拉塔河河口,接着沿海岸向南航行。在南纬47度一带的巴塔哥尼亚海岸,他们得到巴塔哥尼亚人的友好接待和帮助。6月底,他们进泊麦哲伦曾经越冬的圣胡利安港。在这里,德雷克挫败了一起酝酿反对他的叛乱阴谋后,抛弃了两艘给养已基本耗尽并已破损的补给船,还把旗舰“鹈鹕号”改名为“金鹿号”,继续向南挺进。8月下旬,英国船队驶进了麦哲伦海峡,德雷克的随航牧师弗莱彻首次记录了所目睹的火地岛人:“这些未开化的野蛮人衣着既精巧又别致。他们的小船是用兽皮做的,他们把一张张海豹皮缝合在一起,既没有剪裁,也没有涂焦油,缝制得既坚固又精细,这种兽皮船永不漏水。他们还用兽皮做成碗、盘和水桶。他们的刀子是用大贝壳做的:挖出壳内的肉,然后在石头上把贝壳磨得很锋利”。

  9月上旬,船队刚驶出海峡,就遭到了经久不息的风暴袭击,风暴持续到10月底。弗莱彻写道:“我们还没来得及驶进这个海洋(有人把它称作‘太平洋’,然而对我们来说它却是狂暴的海洋),海上就起了凶猛的风暴。这样大的风暴我们还未见过……白天我们看不到阳光,夜晚望不见月亮和星星。这样的天气竟长达52个昼夜”。在风暴中,一艘船失踪失事,另一艘船被迫返航。唯一剩下的“金鹿号”则被风暴向南推移了5个纬度,到达了合恩角一线。这样,德雷克就取得了第一项地理发现:火地岛不是南部大陆的一个海角或半岛,而是一个海岛,海岛之外,仍是广阔的海洋。22年后,德雷克的这一发现被反映在英国地图家赖特-莫林劳克斯的地图上。3个世纪后,当航海家们发现南极洲后,人们便把火地岛与南极洲之间的海峡称为“德雷克海峡”。

  “金鹿号”挺过风暴后,仍按计划从南美洲最南端向北航行,11月底,进泊南纬43度一带的奇洛埃岛,然后经过智利海岸,顺利到达南纬33度的港市瓦尔帕莱索。英国海盗对这座西班牙移民城市大肆抢劫,并俘获了一艘泊在港中的载着酒和黄金的西班牙船只。德雷克继续向北航行,并通过实地探查“割去”了一大块“赘肉”--西班牙人在地图上向西多画出的并不存在的10万平方公里的智利西海岸土地。这样他便取得了远航以来的第二项地理发现。此后,英国人在南纬27.5度的拜雅-萨拉大港湾停留了一个月。其间,“金鹿号”在卡亚俄港(今秘鲁利马)的一次海盗行动中写下了最得意的一笔:港里泊有30艘西班牙舰船。德雷克竟然把“金鹿号”开进港湾,在敌船中神不知鬼不觉地蒙混了一夜,并刺探到次日有船将驶往巴拿马。次日早上“金鹿号”悄悄出港,追上这艘西班牙船,经过接舷跳帮战斗后俘获了该船,缴获了许多宝石、13箱银币、80镑黄金和26袋银锭。

  “金鹿号”在美洲西海岸频频得手,本来可以满载而归了,但德雷克推测,原路返航十分危险,损失惨重的西班牙人很可能在麦哲伦海峡一带等着他自投罗网(事实上也的确如此)。于是这个冒险家决定北上穿越设想中的西北通道,环绕美洲大陆,东渡大西洋回国。于是“金鹿号”沿美洲太平洋海岸北上。越过北纬42度后,天气越来越冷。6月,“金鹿号”顶风冒雪前进到北纬48度地区,即今加拿大温哥华地区。再往北会越来越冷,浮冰会越来越多,航行会越来越难,英国人只好又南下回到了北纬38度一带的圣弗朗西斯科(旧金山)湾,在那里停泊和休整,并在岸上建了营地。英国人和当地的印第安人友好相处,得到了补给。双方还达成共识和协议:当地居民和土地归附英国。德雷克把这一带取名为“新阿尔彼荣之地”(New Albion)。“Albion”意为白色的,指英格兰。德雷克一行还在岸边竖立了主权性石柱,上面镶了一块纪念性铜牌,铜牌在20世纪30年代被发现。

  7月中旬,德雷克离开新阿尔彼荣之地,决定改变计划,横渡太平洋前往摩鹿加(马鲁古)群岛,环球航行回国。他们在太平洋上航行了3个多月,直到11月初才到达摩鹿加群岛。英国人停泊在德那底岛,得到了补给,并向友好的当地人购买了几吨香料,主要是丁香。此后,“金鹿号”在苏拉威西岛、爪哇岛一带的印尼海域和海岛漂泊游荡了两个多月,并尽量避免与当地的殖民者葡萄牙人遭遇。然后“金鹿号”离开爪哇岛,横渡印度洋,于1580年6月中旬绕过好望角,8月中旬越过北回归线,最后于9月下旬回到普利茅斯港。这样,“金鹿号”和56名幸存者在离开英国后,经历了两年零10个月的漫长航行,完成了世界史上第二次环球航行。

  “金鹿号”载回了满船的金银、财宝和香料,估计价值为50万英镑,等于王室一年的收入。女王亲自登船祝贺,下令把“金鹿号”保存起来作为永久纪念,并封德雷克为爵士。这次航行使德雷克修成了“正果”:从大海盗、冒险家跻身航海家、探险家、地理发现者之列。

  德雷克自始至终指挥完成了环球航行,发现了火地岛和德雷克海峡,修正落实了智利西海岸,考察了从火地岛到温哥华的长达数万公里的新大陆西部海岸线,新发现了加拿大西海岸。他的这次环球航行,在地理发现史、航海史和探险史上产生了重要影响和重大意义。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