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姓

  • 来源:环球人文地理
  • 关键字:可姓,公孙庆,爵位
  • 发布时间:2011-05-13 09:23
  笔者曾收到一张名片,姓名处印着“可服”两个字,当时不禁脱口说道:“这名字好特别,可服,是怕别人不服?”那人笑了笑说:“您可能不知道,在姓里可的读音同”克“(kè),取这个名大概是父母想让我克服困难吧。” 可姓较为罕见,甚至并未被列入百家姓,但其历史却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相传可姓的祖先是春秋时期齐国大夫姜庆克,历史上称庆克,或称公孙庆可。据说他声誉不佳,曾与齐灵公的母亲声孟子私通,因此遭到大臣们的斥责。后来,在镇压齐国高氏家族的叛乱中,公孙庆可战死沙场。

  公孙庆可死后,他的儿子庆封继承了爵位和封地,因沉溺酒色、胡作非为,庆封被下属起兵赶走,辗转逃往吴地,并最终死在了那里。庆封虽死,但他的后代却留在吴地会稽、山阴一带定居。西汉时,庆封的一位子孙庆纯,为了与当时汉安帝刘祜的父亲刘庆避讳,便将“庆”改为“可”--改姓既为避讳,也为纪念他们的先祖公孙庆可,因为庆可又称庆克,所以在改姓时特意还将“可”读作“克”。 然而,可姓并不都是公孙庆可的后人,它还三次融入了外族姓氏。在我国历史上,大规模的北方游牧民族入侵有三次,分别是北魏时期的鲜卑族、蒙元时期的蒙古族,还有满清时期的女真族。这三个不同时期的游牧民族,在占领中原后为了巩固统治,都不约而同地将部分族人改成汉姓。如北魏鲜卑族就曾将族内发“ke”音的可足浑氏、渴烛浑氏、渴烛氏都改为可姓;而蒙元时期,蒙古族也曾将巴克西纳尔氏改成可姓;到了满清,女真人更是将拿可氏(拿可氏为金人,南宋时期便是汉人的宿敌)一族也改成可姓。

  这三次改姓为可姓家族增添了新鲜血液。改姓后的可姓外族,并没有以异族自居,他们很快融入了汉族血统,不分彼此。 如今,全国各地都有可姓人士的身影,特别是在河南省的新乡市、获嘉县、滑县,河北省衡水市的安平县,湖北省的浠水县,山西省的保德县,云南省的玉溪市、通海县等地,更是可姓的主要聚居地。而历史上可姓人中不乏忠臣、名士,如唐代谏议大夫可中正、宋代名臣可懋都是其中的代表。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