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蝇克星》采访札记

  • 来源:世纪人物
  • 关键字:苍蝇,克星,采访,札记
  • 发布时间:2011-07-15 10:20
  提起余姚,唯一印象是学生时期历史课本上曾经提过的余姚河姆渡遗址。简短的几行文字介绍,新石器时代文化的遗址,顺带稍微描述了当地的秀美风光,也就再无其他了,竟没有想到,自己会和余姚结下不解之缘……

  本期的嘉宾是地地道道的余姚本地人,家住余姚西北方的临山镇,在当地有着不小的名气。他叫胡锡林,个子不高,一米不过六;年过半百,一身疙瘩肉。皮肤黑里透红,瞧他这张脸,这不就是“小潘长江”吗?就是这么一个富裕的浙江小老头儿,竟然就是驰名中外的“捕蝇王”,要问他毕生最爱,非抓苍蝇莫属。

  从联系这个选题开始,我就注定要与苍蝇来一次亲密接触。苍蝇,四害之首,令人厌恶的害虫。但身为一名农业节目编导,这些困难必须克服。用了两个晚上的时间,我仔仔细细的观看了关于苍蝇习性以及苍蝇科普知识的光盘,开始进入采访嘉宾的阶段。

  采访了整整三天,我发现有故事了。嘉宾小时候家里连房子都没有,租亲戚的房子,父亲一人挣钱养活一家七口人。由于付不起高二的学费,嘉宾辍学出去打工挣钱,经过拼搏一步步走向公司大老板的位子。赚了大钱,娶妻生子,风风光光的过着好日子,却又因为吃到一只死苍蝇而改变了人生轨迹,公司不管,开始研究抓苍蝇,埋头苦干17年,自己发明了捕蝇器,得到社会各界广泛认可。内容很多,稿子出来的很快,主编迅速瞅了一眼后,我遭到了前所未有的表扬。

  然而师傅孙蕾姐一句“你根本不知道稿子需要的是什么样的故事!”把我三天采访的信息都给否决了。肚子里一堆辩解的话,被硬生生的噎了回去。

  为什么自己总是问不出好玩的事儿来呢?我把一切原因都推到嘉宾的身上,嘉宾总是表达的不清不楚。这么采访下去,就算问上一个月,也问不出个一二三。

  “不能被嘉宾带着走,你要清楚自己要的是什么。”看来采访嘉宾不仅需要技巧,比技巧更重要的是耐心。经过这样“地狱式”的反复采访,我终于知道了什么才是乡约的稿子:要把自己放在观众的位子上,作为观众,最想知道的,最想看到的,才是乡约需要的故事。

  挖到了嘉宾人生的故事,稿子也变得活色生香,更有味道了。稿子一上会,大伙儿看着乐的前仰后合。我认为,能把编导们给逗乐,相信普通观众看起来也一定觉得很好玩儿。然而,制片人兼主持人肖老师却在一片笑声中严肃的提出了一个致命的问题。

  肖老师认为互动话题模仿苍蝇不具有发散性,不够好玩,有可能问倒现场观众。要知道互动一改,后面的结构都得跟着进行修改和调整。好家伙,那可是一个“硕大”的工程啊!接下来嘉宾的人生部分,肖老师也提出了修改意见。要是照这么来,稿子等于得重写。改稿子的感觉和写稿子不同,必须删掉旧的才能补上新的。删了舍不得,不删属性又不统一,着实矛盾。连续两三天的加班,赶出了稿子,再次上会,却依然有问题。

  上会,改稿,上会,改稿……我又一次遇到了瓶颈。每次上会前信心满满,然而开完会后,稿子上还是记了一堆的修改意见。出口又在何方?

  改稿子很磨人,同样也很磨练人,不停完善稿件的同时,自己也学到了许多。怎么设计对话?怎样才能在广告时间勾住观众?从修改结构,到进行“精装修”,每一次都有进步。直到一天,我已经不着急稿件是否通过,胸有成竹的在策划会上回答出肖老师提出的所有问题,并且详细阐述自己的看法时,稿子通过了。

  由于定下来的拍摄时间正好是嘉宾最忙的时候,协商了一个晚上,好说歹说终于让嘉宾同意了。但这却让自己陷入被动的局面。因为这件事情,嘉宾的态度一百八十度大转弯。几次给嘉宾打电话商量场地以及人员的事宜,嘉宾总是不接电话,后来干脆直接挂断,整整三天没能联系上。眼看距离7月25日的拍摄时间越来越近了,我开始有些慌了。还剩一个礼拜就要出发了,一边在写别的稿子,一边自我纠结,余姚那边许多情况都是半吊子的状态,许多问题都得去到了才能安排、才能核实。7月24日的晚上,依旧忐忑不安……

  硬着头皮,我和孙蕾姐还是出发了。但一切都比预想的好,真正见面了,嘉宾比我想象中的要好相处,似乎之前所担心的问题都不存在,嘉宾不仅自己很配合,而且还发动了身边许多人一起协助我们的工作。拍摄小片的时候,由于背景不够满意,嘉宾开着车带着我们围着余姚临山镇转了个遍,直到满意为止。应了孙蕾姐之前的一句话,小片需要在苍蝇众多的地方拍摄,养鸡场、农贸市场、垃圾堆,我们都需要深入。嘉宾特地把我们带到了当年他研究苍蝇的一个垃圾场,臭气熏天,苍蝇成堆,我和摄像赵大宝在垃圾场里足足蹲了有半个多小时,那天的晚饭我俩谁也吃不下。但为了得到想要的镜头,再脏再臭也得拍。另外,为了宣传嘉宾捕苍蝇,这期节目会涉及到一些奇怪的道具,例如上百只活苍蝇、三十斤苍蝇干尸。一方面要保证录制现场不能让这些“东西”干扰到观众,另外还必须保证现场展示的完整性,着实把我们难为坏了。

  经过大家的努力,一切都准备就绪,安排妥当。晚饭后,我与嘉宾在房间里对稿子,但嘉宾的表达能力再次成为了一个棘手的问题。许多之前他告诉我的故事,当我以自己的问话方式再问他一遍的时候,嘉宾却懵了,根本答不到点子上。没办法,只能商量着改,改成嘉宾能答上为止。凌晨两点,送走嘉宾,我又看了一遍改完的稿子,天啊,要是按照这样的问话,现场会变得很虚假,许多问话会让观众感觉主持人已经提前知道答案似的。例如:“听说你的捕蝇队人数越来越少了?”肖老师可是严令禁止这样的问话方式,但嘉宾根本不可能按照之前所设计的问话回答出咱们想要的答案,又是一个坎儿,而这个坎儿已经迫在眉睫。第二天,我带着稿子守着嘉宾反复的核对,必要时必须要嘉宾死记硬背才行。我知道这对于已经五十多岁的嘉宾来说,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儿,但没办法,明天就要录现场了,迫不得已必须使用这种笨办法。

  7月28日下午三点半,《苍蝇克星》开机了,道具人员一切都妥当,而嘉宾的现场表达还是没能达到我们的要求。本以为肖老师会狠狠的批我一顿,没成想回到单位后,肖老师当着大伙儿面反而夸我了,嘉宾表达能力不好基本属于天灾,而我还能写出这样的稿子很不容易。

  写下这篇札记已经是五天以后了,从采访到拍摄完毕,经历了又两个多月的时间,是有许多的难,但通过努力,要让这些难变成自己的成长经历,这样,在进步的道路上才能越走越稳、越走越远。

  央视《乡约》栏目供稿

  责任编辑/张元奕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