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信永益:将集成做到极至

  中国的行业解决方案商几乎都是以系统集成起家,但是现在,他们却忌讳谈及系统集成商的身份,也试图抹掉这一“胎记”,并纷纷向IT服务商转型。北京联信永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似乎是个例外,这家成立相对较晚、立足电信行业的公司仍然将系统集成作为企业的核心业务。公司总裁陈俭认为,系统集成再做个二三十年都没有问题,而且越往后走,越能赚钱。个中原因在于,系统集成是“皮”,软件和服务是“毛”。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成立6年,联信永益一直都走得很顺。在强敌如云的中国电信业IT服务领域,它并没有多么“拼命”就争得了一席之地,跻身电信IT服务商10强之列。

  说起来,这并不容易,因为经过10余年的厮杀,剩下来的电信IT服务商个个都炼就了“铜头铁臂”。从他们的营收规模可以看出这一点:亚信2008年收入达1.75亿美元(约12.5亿人民币,其中85%来自软件和服务)、南京联创25亿元、华胜天成29亿元,还有神州数码思特奇和东华合创等“大块头”。

  联信永益算是后来者,但是它却凭借得天独厚的条件,每年以“亿”为单位快速增长,2008年实现销售6.3亿元。

  但是,2009年却让公司总裁陈俭感到有些紧张和不安:一度被认为是IT供应商最大利好的电信重组,却给这家系统集成商带来了一些不确定性——原中国网通是其最重要的客户,但是中国联通和中国网通的整合使得情况发生了微妙了变化。“电信重组对我们是弊大于利,我们有很大的压力。”陈俭坦言。

  计世资讯研究总监彭海翔分析认为,集成商一般难以与运营商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运营商出于自身利益考虑,也在不断变换供应商。比较而言,中国移动和中国电信与集成商的合作相对稳定,联通更换集成商较为频繁。“目前联通就处于这种状态,集成商进出频繁。”

  所幸的是,从前5个月的销售情况来看,联信永益的销售业绩并没有受到多大的影响,销售额已经实现了2.2亿元,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联信永益也没有大规模地调整自己的战略部署,还是坚守系统集成,扩大IT服务。

  再做二三十年

  在陈俭看来,“系统集成再做个二三十年都没有问题”。因为中国的系统集成行业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行业集成度很低,远未达到规模化生产能力。

  目前中国那些自称为“IT服务提供商”的公司,几乎都是以系统集成起家。但是现在,他们却忌讳谈及系统集成商的身份,也试图抹掉这一“胎记”,纷纷向IT服务商转型。因为在业界看来,系统集成商是最没有技术含量的公司,靠帮IBM、HP、Dell这样的硬件厂商“搬箱子”,挣得菲薄的一点利润,属于“无名、无利、无前途”的“三无”公司。

  虽然经过了数年的艰难转型,系统集成仍在电信系统集成商的总营收中占着很大的比重:2008年,华胜天成营收29亿元,其中系统集成部分占到66.75%;东华合创营收11.59亿元,系统集成占到了75.8%。即使是转型最成功的亚信,2006年前系统集成在其总营收中所占份额也在50%以上。

  “我们不会去干别的,我们就会干系统集成。”联信永益并不避讳自己的系统集成商身份。根据联信永益提供的数据,2008年系统集成在其总营收中的比例仍然达到84%。“但是,这一比例正在逐步下降。”陈俭表示。

  在陈俭看来,“系统集成再做个二三十年都没有问题”。因为中国的系统集成行业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行业集成度很低,远未达到规模化生产能力。按照工业和信息部的标准,在系统集成行业,300人以上、3个亿以上的营收就算大企业,这说明整个系统集成行业集中程度非常低,还大有可为。

  而且,3G的启动也给系统集成带来了一些新机会。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数据,2009年将有1700亿元资金用于3G基础设施建设;2009年~2011年3年的总投资额将达到4000亿元。如此大规模的投资,将最先给系统集成公司带来机会。

  2009年3月,华胜天成接连获得中国联通累计约2.5亿元的大单,涉及到的项目包括中国联通3G增值业务系统、中国联通多省的业务支撑系统、在线计费系统试点基础设施工程及中国联通多省新一代BSS基础设施工程等。2009年3月,中兴软创与中国电信北方5省签署全面的OSS系统工程项目建设合同;而到2009年4月,亚信已经签下协议为中国联通9家分公司开发新“业务支持系统”(BSS)。

  虽然系统集成的利润下滑了,但并非无利可图。“如果你希望系统集成赚取30%~50%的利润,那是不可能的,但是赚到20%是能够做得到的。”在这一点上,陈俭非常理性。因为在联信永益进入电信行业市场时,系统集成的利润就已经从最高时期的100%~200%,逐渐下降到20%~30%,这让联信望永益放弃了一些不切实际的幻想。

  集成是“皮”

  服务是“毛”

  在利润变薄的情况下,很多企业要么退出电信市场,要么下大力气向软件和服务转型。联信永益有自己的想法:系统集成是“皮”,软件和服务是“毛”。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向IT服务商转型”,这是近年来记者最常听到的一句话。在电信行业,亚信是最成功的典范。到2008年,系统集成在亚信总营收中的比例仅为15%,这让其他系统集成商难以望其项背。华胜天成在2008年也宣布战略转型,主攻软件开发。近几年,它在BI(商业智能)、移动商务、信息安全和BCP(业务连续性方案)、ITMS及应急通信等高端服务领域的投入都相当大。

  与亚信和华胜天成等相比,作为“跟随者”的联信永益还没有足够的能力进行自主产品的研发。为了巩固自己的市场地位,联信永益选择了与同类企业不完全相同的道路,将自己定位为以系统集成为基础的IT服务提供商。

  “最赚钱的地方不是羊皮,而是羊皮上的羊毛。只要有很好的机制,就能在系统集成的‘皮’上把IT服务的‘毛’培养起来。”在陈俭为联信永益规划的战略中,系统集成仍是绝对的核心业务。因此,联信永益并没有大步向软件和服务转型,而是先把系统集成业务做好,而且,即使“赔本也要做系统集成”。

  其实大家都心知肚明,系统集成是深入客户应用的“敲门砖”。所以,几乎所有的集成商都希望能最大程度地和某个运营商“绑定”,在某一个核心的应用上进行“深度合作”。比如,中国移动的业务支撑系统共有6家入围集成商:亚信、南京联创、华为、神码思特奇、新大陆和拓为。中国电信主要合作方为亚信+欣方、华为+福富、迪科+HP、中兴软创和联创等。

  彭海翔分析认为:“单一的集成商会给运营商带来一定的风险。接口的不标准、不开放等问题,使得运营商对集成商的依赖性过大,因此不能轻易更换集成商。”但是,从集成商的利益考虑,越是和运营商绑得紧,运营商就越离不开他们,他们也越有可能把更多的软件和服务卖进去,在系统集成这张“皮”上长出更多的“毛”来。

  陈俭还总结出“羊皮长出羊毛”的几点经验。首先,做系统集成这张“皮”需要耐心,这个阶段干的必定是辛苦活、力气活。“有时候,做系统集成就像滚雪球一样,你必须慢慢滚,不能像狗熊掰棒子似的,掰一个丢一个。”陈俭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圈住用户;其次,要通过提供各种个性化服务,将用户做深、做细。做深了才会孵化出很多新的服务业务。比如,2008年,联信永益就借助与电信的合作,把业务渗透到固网支付领域;另外,还需要企业各个部门、员工之间紧密配合,集体作战,才能将项目做得好,“这和打仗差不多。”

  并且,系统集成积累起来的大型项目经验还有利于向其他行业拓展,提高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刚开始,联信永益的系统集成只是在电信行业有很强的优势,随后的几年,联信永益借助在电信行业的网络设计、集成、维护经验,将业务推广到交通部、教育部等政府部门,还拓展到烟草、医疗等行业。

  拓展到其他行业、“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这对一个企业的长期发展来说是必须的,更别提任何一个意欲上市的IT企业。中国的大多数行业应用方案提供商,也是从对某一单一客户或单一行业的高度依赖逐渐渗透到其他行业。

  以系统集成为基础、以项目管理为核心的联信永益有着自己的发展目标。陈俭说:“把系统集成能力、项目管理搞得更细致、完善,同时建立一个很好的运行机制,让各部门的总经理和项目经理能够有积极性把业务做好,公司就能够保持一个持续的发展。”

  全方位的IT服务

  在电信行业,由于各个运营商管理模式、实现目标和工作流程的不同,各种BOSS系统几乎没有可比性。因此在电信行业,系统集成商想做产品几乎很难实现。所以,个性化的IT服务几乎成为它们共同选择。

  “纯粹做产品的公司没有现在;纯粹做服务的公司没有未来。”中国领先的金融IT服务商东南融通公司的CEO连伟舟在一次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此表示。这的确反应了中国IT服务商的普遍困境。

  电信行业也是如此。由于各个运营商管理模式、实现目标和工作流程的不同,各种BOSS系统几乎没有可比性。因此,在电信行业系统集成商想做产品几乎很难实现。所以,个性化的IT服务几乎成为它们共同选择。

  在陈俭看来,IT服务主要包括三大内容:传统的系统集成、软件开发和运营维护。这三块业务是相辅相承的,系统集成最先形成,在此基础上进行应用软件开发,建立整个系统后,运营维护则开始发挥作用,以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转。并且,一个项目如果做得好,就会产生新的系统集成、新的软件开发,然后再带来新的运营维护服务,如此形成良性循环。

  在联信永益的IT服务中,既包含了硬件的服务,也包含了软件的服务。陈俭认为,打破软硬界限,“软硬兼施”的IT服务将会带来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陈俭表示,在高、中、低三个不同的IT服务层面,都存在着不同的机会。陈俭举例说:“诺基亚这种企业高端服务是不可能给我们的,并且我们的支撑能力也有限。而诺基亚想把一些中低层次的服务给IBM做,IBM也不可能接,这就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机会。并且,而像中国联通这样的运营商,其高端服务不可能轻意交给国外企业去做,尤其是应用软件开发,还是得由国内企业来做,这也是我们的机会。”

  面对机会,陈俭提出要在“深”和“广”两个维度上做工作。目前联信永益的主要工作就是抓深度、抓大客户,他们把这叫做“行业服务定制”,就是针对不同的行业来做服务定制。另一方面是做标准化的连锁服务,就像麦当劳、肯德基一样。“麦当劳、肯德基和国内的快餐馆能够做一些便利的菜,但是吃大餐,你还是要到专业餐馆去吃。”陈俭恰当地比喻做“深”与做“广”之间的关系。

  对于IT服务的连锁化经营,陈俭现在持审慎与理性的态度,并不盲目扩张。陈俭曾提出一个“360度IT服务”的理念,意欲借助联信永益的品牌,将三、四级城市的IT服务商整合起来,共同推出一个IT连锁服务企业。但是到现在为止,联信永益在全国也只布局了100多个点,并没有盲目扩张。“企业都是撑死的,不是饿死的。一旦贪多,当管理手段和管理人才都跟不上的时候,就会有很大的问题。”一直以来,陈俭常用这句话提醒自己。

  冠军观点

  项目管理是核心竞争力

  在电信IT摸爬滚打了20多年,陈俭认为,企业的项目管理能力是核心,只有项目管理做得好,企业才有竞争力。企业的成功离不开公司的项目管理能力。技术和产品是一个业务,但真正产生对这些业务起作用的是人,是管理。有700、800个项目的时候,企业靠人还能管得过来;但当项目达到1万个的时候,光靠人是管不过来的,要靠流程、制度和支持流程的工具。这时候,管理能力就显得非常重要。“项目管理是公司的核心竞争力。真正细致的管理是对不同用户的有效区分。”在系统集成市场浸淫多年的陈俭道出了自己的感悟。

  陈俭认为,在任何行业,不论是系统集成还是运营维护,说到底都是项目管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是某一种技术,而是对业务的熟悉程度。而项目管理是熟悉业务的最好方式。与产品分销的管理方式不一样,项目管理颇具计划性,只需按时完成任务就没有问题。用产品分销的思维来做企业信息化的成功率往往不大。

  并且,IT项目管理与传统的项目管理的差别在于对知识的管理,知识的无形、不确定性和难以量化使得IT项目管理变得很有难度。

  中国的企业要想在IT服务行业做出品牌,做成规模,做到管理5000~1万人仍然有效益的企业,还需要很长的时间。或许5年是个期限。未来,IT服务企业做大需要两个核心因素,一是核心管理模式,这是没有现成经验可供借鉴的;二是资本运作平台,通过上市获得企业壮大需要的资金。

  冠军档案

  成立日期:2002年

  营收规模:6.36亿元

  员工数量:560人

  客户群体:北京联通、诺基亚等电信类企业

  优势领域:电信行业系统集成、软件开发

  发展目标:国内上市的一流专业IT服务连锁企业集团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