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来到北京,是因为中国的业务增长非常强劲,Canonical会不断增加对中国市场的投入。”近日,开源操作系统Ubuntu的运营公司Canonical新上任的全球CEO Jane Silber访华时说,她上一次到中国是20年前,而此次访华,吸引她的正是Ubuntu中国市场的快速增长。
借下乡快速增长
2009年,Ubuntu在中国的网络社区注册的用户数约为8万人,而目前的注册用户数已超过23万,是两年前的近4倍。“这一变化正是源于Canonical与联想、戴尔、宏三大OEM厂商的战略合作。”Jane说。
据介绍,Canonical与OEM厂商最核心的合作是基于中国的“家电下乡”政策背景,提供Ubuntu家电下乡解决方案。为配合OEM厂商,Canonical积极收集4~6级市场反馈,推出了中国定制版的Ubuntu软件。
“通过大量认证的硬件和适配,确保用户在运行Ubuntu解决方案时,可以稳定运行相关的应用程序,并根据终端用户的意见和建议改进Ubuntu中国定制版的功能。”Jane表示,中国定制版除了语言汉化,还在输入法、时区设置、常用网站链接等细节方面做了改进。
谨慎面对新契机
除家电下乡项目之外,Canonical与合作伙伴的战略也在向企业级延伸——共同开发中小型企业的Ubuntu解决方案和“云”服务。
“实际上,从企业级以及个人用户的反馈来看,他们对共享的需求越来越强烈,所以我们认为针对云计算的要求,对最终用户和中小型企业来说,都会是一个迅速崛起的需求。”Jane表示,Ubuntu现在的重点是让云服务快速得到消费者的认知。
不过,面对目前火热的移动互联网领域,Jane却并没有表现出积极的态度:“不可否认,移动终端、平板电脑、手机市场是一块非常诱人的蛋糕,但Canonical是否进入这个市场还要取决于以下几个重要的因素:第一是市场空间的大小;第二是合作伙伴的需求意愿是否足够强烈;第三是Canonical产品的质量和竞争力。”Jane表示,目前她还在权衡这三个要素,也许未来会推出Ubuntu的手机平台。
本报记者 李响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