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国家生日的难忘瞬间

  • 来源:小康
  • 关键字:
  • 发布时间:2009-10-10 17:21
  60年里,他们见证了共和国生日的点滴变化,

  那些让人难忘的故事背后,是国民的成长和进步

  文 本刊记者 张旭 孙晓青

  《礼记·内则》有言曰:“子生,男子设弧于门左,女子设于门右。”意即,家有男孩出生,应在大门左侧悬一张弓,女孩出生则在门右侧挂一条佩巾。一人之生日尚需礼示如此,一国之生日便更应有事相纪。

  1949年12月5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宣告:自1950年起,以每年的十月一日为国庆节。为庆祝这一节日,六十年来曾经上演了无数令人激动的故事,当往事成史,人们看到的却是共和国的成长和变化。

  “马粪撒在了天安门广场上”

  “骑兵队是很威武的队伍,很精神,高头大马,可是马匹排便确实是个头痛的事。几千匹马走过天安门,马后面的粪袋因为不好看所以没有挂,尽管事先有所防备,但还是有马粪撒到了广场上,着实不太美观,当时第一次经验不足呀。”已近耄耋之龄的李力回忆起开国大典的往事笑着说。

  李力是开国上将李克农之子,1949年时是军委通信总局局长王诤的秘书,开国大典前的一个月,王诤接到了紧急任务:负责开国大典的全部通信保障工作。阅兵的那一刻,李力打响了三发分列式信号枪的第二枪,这是他记忆里光辉的一幕。回忆里,那年的阅兵兴奋中带着惊险。当战车部队进入到天安门广场时,所有人的都拍手欢呼,突然,有一辆装甲车在天安门熄了火。此时站在指挥台上的李力和其他人都涨红了脸,心也揪了起来。

  “这要是不动了,会影响整个阅兵的进程,多亏后面一辆装甲车里的战士灵机一动,开前去顶着熄火的装甲车过了天安门。时间很短,估计在场的群众是看不出来的,可是对我们这些指挥台上的人来说,着实被吓出一身汗啊。”李力紧张地说。

  90岁高龄的慕丰韵当初是保卫毛泽东和党中央的警卫科科长,国庆前接到秘密任务组建了一支专门保卫大典安全的便衣警卫大队,他们做了大量的保卫工作,和敌人展开过多次暗战。那时的天安门广场是个十字形。东西从太庙到中山公园,南北从中华门到天安门的一个大十字,可容纳30万人。天安门城楼下,金水桥两边临时搭起两座观礼台:一座是指挥台,一座供前来观礼的苏联代表使用。

  开国大典选在下午3时召开,其中的一个原因也是因为大典当天,苏联文化艺术科学工作者代表团正赶往来北京的路上。下午3时许,他们出现在观礼台上。这也是国庆大典邀请外宾观礼的开始。阅兵后紧接着就是群众的游行队伍。“老百姓都太热情了,他们欢呼着,兴奋着,哭着、笑着。”慕丰韵回忆,当时一些农民老汉的队伍来到金水桥前,就跪在那给毛泽东磕头,不肯起来,哭着感谢共产党,场面十分感人。

  阅兵、狂欢与献礼工程

  从1949年到1959年,共和国每逢国庆便会举行盛大的阅兵。在这11次阅兵中,民兵、公安、火箭炮、伞兵等方队被纳入受阅队伍,骑兵部队在1954年以后再未参加分列式。空军的发展同样令人瞩目。1957年国庆节时,国产轰炸机、歼击机首次受阅,不过1956年的“十一”,空军部队却没有出现在天安门上空,因为那天下了一场大雨。

  那场雨令当年参加群众游行的张儒至今仍记忆犹新。“我上初二,被选上参加国庆游行别提多高兴了”,张儒回忆道。“当时学校要求自己预备白裤子,我没有,所以就向同学借了一条。”没料到,那天的雨给举红旗、穿白裤的张儒带来了不小的麻烦。“五十年代的时候,咱们国家红旗的质量也不是很好,雨一淋就开始掉色。游行的时候光顾着看毛主席了,根本没注意到这些事,到家之后才发现白裤子已经被染花了。”赔不起同学裤子的张儒焦急万分,但那个时代的问题自然有那个时代的办法来解决。“当时北京还有染布的店铺,旧衣服染个别的颜色就算是有了件新的。”结果,张儒花了不多的钱,他的同学收回了一条黑裤子。

  令陆定一的长子陆德印象深刻的是1959年的十周年大庆。那年陆德被选入“民乐方阵”吹笛子,他说他当时吹得相当认真,而且并没有被天安门城楼上的毛主席所吸引。“在中南海里经常见到,已经不新鲜了”,陆德在游行时少了点激动,却多了些专业精神。但激动还是有的。“那时候每次国庆都是白天阅兵,晚上在广场进行群众联欢。十周年联欢的时候我负责放炮”,陆德兴奋地说,“当时老师给我们几个同学每人发了50个‘二踢脚’。其他同学跳集体舞的时候,我们站在指定的位置,听到老师说‘放’,我们就带上白手套放炮,那时候真是狂欢。”

  1959年的国庆节确实有不少事值得狂欢,就在“十一”前不久,一大批“献礼工程”刚刚完成。1958年中央决定,为给“十年大庆”献礼,北京将在1959年10月1日前建好万人大会堂、革命博物馆、历史博物馆等“十大建筑”。当这些建筑破土动工的时候,可用工期已不足一年。“十大建筑给我的最深印象就是神速”,张儒回忆说,“当时根本没有吊车这样的机器,全凭人力突击。有人累得坐在脚手架上就睡着了。”除了“十大建筑”,那一年的献礼工程还包括《青春之歌》、《我们村里的年轻人》、《林则徐》等10余部电影。日后国庆拍献礼片的传统大抵可溯源至此。

  游行、游园与邮票

  1960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本着勤俭建国的方针,决定当年国庆不阅兵,且未来的国庆节“五年一小庆,十年一大庆,逢大庆时阅兵”。此后10余年间,群众游行成了国庆期间天安门广场上的主要活动。

  “1961年的国庆游行我也参加了”,张儒说,“那年我刚考上中央民族学院(即现在的中央民族大学)。当时学校要求我们这些汉族学生游行时也穿少数民族服装,我们多少有点不理解。”不过至少在那一年,穿少数民族服装的学生被安排在了游行队伍的第一路,即最靠近天安门的一列纵队,这使张儒有机会再次目睹毛泽东的真颜。“毛主席有时候会进城楼里面休息,这时候经过天安门的人就看不到毛主席了”,张儒回忆道。实际上,当时很多人为了等毛主席,往往会在天安门前放慢脚步,后面的人却希望尽快到达天安门,在临近天安门的时候开始加速,结果游行队列常常在南池子一带“断线”。为了不影响游行的观看效果,有关部门想出了事先在南池子集结预备队的办法,一旦此处出现空白,预备队群众立即补上。

  1969年是“逢大庆阅兵”政策出台后的第一个“大庆”,但是这一年却并未阅兵。“当时文革已经把全国的权力机构搞乱了,包括对军队的控制”,陆德分析道,“大量的部队为了阅兵集结在北京,很难说毛主席会有哪方面的担心。”结果“二十年大庆”时也只有群众游行,《毛主席语录》的红色封皮和“毛主席万岁”的红色口号成了天安门广场上压倒一切的风景。1970年10月1日,毛泽东等人最后一次登上天安门,此后10余年天安门再未举行群众游行。

  从1971年起,大型游园联欢成了庆“十一”的主要活动。张儒回忆道,“那时候北京所有公园都免费开放。虽然说是免费,但进门还是要凭票。门票是市里发给单位的,单位再发给个人。公园里会有文艺节目表演,国家领导人也会在这时候到各个公园视察。”

  1979年“十一”是又一个没有阅兵的“大庆”,除了中央举办的一场4000人庆祝国宴和如常的游园活动外,这一年邮政部门还发行了五组十二枚国庆纪念邮票和一枚小型张。五组邮票的主题分别为“国旗”、“国徽”、“国歌”、“民族歌舞”和“四个现代化”,其中,“国歌”组单枚邮票上的图案是《义勇军进行曲》的乐谱和1978年3月由五届人大一次会议讨论通过的国歌新歌词。新的国歌歌词写道:

  “前进!各民族英雄的人民,伟大的共产党领到我们继续长征。

  万众一心奔向共产主义明天,建设祖国保卫祖国英勇地斗争。

  前进!前进!前进!

  我们千秋万代高举毛泽东旗帜前进!

  高举毛泽东旗帜前进!前进!前进!进!”

  修改国歌歌词是因为原国歌词作者田汉在文革时被打倒,其作品也就“自然”不能成为国家的声音。但是这首在“两个凡是”思想指导下集体创作的国歌歌词却并未赢得国人的好感。1982年12月,五届人大五次会议通过《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决议》,重新将《义勇军进行曲》歌词定为国歌歌词,而在这其间的五个国庆中,人们所唱的国歌如今早已被人遗忘。

  “小平您好”和“世纪阅兵”

  1984年国庆节,天安门广场上举行了1959年之后的第一次阅兵。这次阅兵改变了以往国防部长检阅部队的惯例,改由中央军委主席直接检阅,并从此成为定制。阅兵式上,战略导弹部队、女兵方队等皆为第一次亮相;分列式的规模也从1959年时每个方阵240人扩大到了350人。

  借助电视台的现场直播,很多坐在家里的中国人也得以同步欣赏到宏伟的阅兵仪式。“其实从建国初期的国庆节开始,我们就已经进行现场直播了,而且是用多种语言”,陆德介绍道,“不过当时主要是广播直播,即使有电视直播,恐怕也不会有几个人能看到。”

  收看到1984年“十一”庆典直播的肯定已不止几个人。当天精彩的分列式和领导人的音容笑貌尽被收入镜头,并传到了中国电视观众的眼前。阅兵之后进行的是群众游行,当大学生方阵经过天安门时,摄像机的画面上忽然出现了一条写有“小平您好”四个大字的横幅。摄像师们立即意识到这是个“突发情况”,随即将镜头转向了其他地方。然而这个场景却被《人民日报》的摄影记者王东捕捉到了,几秒钟的动作随即变成了两张感动中国的新闻相片。

  1999年10月1日,为庆祝国庆五十周年,天安门广场举行了建国以来的第十三次阅兵。此次阅兵式展示的武器95%为新型装备,受阅部队超过11000人,分列式方阵的横排面增至25人,创世界之最;而在通过天安门前东、西华表间的礼仪区时,每个方阵都在规定的1分零6秒内踢完128下正步,国内外媒体纷纷以“世纪大阅兵”相赞。

  1999年的国庆节还有一个令上班族兴奋的消息--从这一年起,国家将在国庆期间实行七天长假制度。这意味着人们将有更多的时间“享受”国庆,于是国庆节从此又成了中国百姓的团圆节和旅游节。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