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登时代》看到自己的人生缩影

  • 来源:英才
  • 关键字:电影,摩登时代,卓别林
  • 发布时间:2012-03-09 11:23
  当年报考大学时,我选计算机专业,就是受到了一部电影《2001太空遨游》的影响。至今我仍能记得影片中对计算机神奇功能的展现。那时候,电脑尚未普及。正是从那部影片中,我看到了计算机的发展前景。

  不过在科幻电影领域,对我影响最大的是根据美国上世纪70年代经典电视剧改编的《星际迷航》。影片中,人类已经到了可以长时间太空旅行的阶段。片中演员们使用的一些道具,现在很多已成为现实中的产品,比如移动电话。那个年代,移动电话虽已出现,但都是军用产品,体型硕大,主机需要一名士兵背着。那部电影第一次将通讯设备设想成手掌可握的大小,其理念绝对引领时代。

  从香港到美国读书之后,我开始接触西方的影片。查理·卓别林是最让我感动的一位演员。他的电影,虽处于默片时代,但不朽的精神与思想内涵,让其常看常新。

  还记得他有一部电影叫《摩登时代》,讲述资本主义体制下,工厂怎样通过流水线作业,将劳动生产率提高到近乎非人的程度,从而最大程度地压榨工人的剩余价值。工人条件反射地形成了机械性的动作,见到圆型的物体就想拧。但就是这样生活悲惨的小人物,也会保持积极向上的人生观,想方设法从中寻找乐趣。

  经典就是经典,不会因为时间的改变而失去其社会意义。在卓别林的影片中,我看到了自己的人生缩影。我小时候家里很穷,到美国读书,还有自己打工挣学费。不开心或者需要自我鼓励的时候,我就会从卓别林的电影中寻找奋斗的勇气和力量。

  2000年我到大陆以后。看电影更重要的是增长见识,是对现实国情的补课。比如,在看了《一个都不能少》之后,我才知道,原来外出打工的农民工与家里联系是那样的困难。我当时任职的诺基亚公司决定在中国市场推出超低端手机,一下销售了几百万部,为很多人解决了沟通不便的问题,这也算是拜这部电影所赐。

  看电影的时候,我爱做的另一件事就是挑战自己的智力——根据前边的情节猜想导演与编剧会安排什么样的下文。如果发现自己跟电影的发展一致,设想的情节全部命中,那种高兴的感觉无与伦比。

  所以,看电影一定要找个智力差不多的伙伴。有一次我跟朋友去看伍迪·艾伦的《Annie Hall》,其风格属于浪漫喜剧,但在冷幽默背后隐藏着深意。结果,我笑到整个人倒在地上,朋友却不为所动。自此,我总结出一点,看电影,寻找共鸣很重要。

  口述/AMD超威半导体(中国)有限公司大中华区总裁 邓元鋆

  采访/本刊记者 修思禹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