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觉

  • 来源:英才
  • 关键字:错觉,空间诡计,乔布斯
  • 发布时间:2012-03-09 11:37
  何者为正,何者为反,我们果真站立在地球上吗?我们认为的地板或许对另一些人来说就是天花板。荷兰画家埃舍尔以特有的“空间诡计”,玩弄着人们自以为是的经验。

  在一个什么都错乱的世界里,六扇窗户组成不可能存在的建筑。六个方位独立看都那么合理,可是相互比较看都成为疑问。波斯人鸟和悬挂的号角,暗示着逃不脱的轮回,谁是起点?谁是终点?谁是传统?谁是继承?你之前的价值观随之发生倾斜。

  好莱坞大片《盗梦空间》的一些灵感来自埃舍尔的构思,不过埃舍尔稀有的画风在世界美术史上几乎不被提及,因为他是一个难以归类的艺术家,数学家们似乎更迷恋他的作品。

  胆大妄为地打破我们习以为常的秩序,建立起自己独特的矛盾秩序。埃舍尔的企图心很直白:一切都是错觉。眼见并不为实,世界还可以从这样的角度来观察。埃舍尔以悖谬来质疑真理,在他的精心布局下,我怀疑是否存在一个真实、客观的世界,能做的只是思考。

  美国资深媒体人尼尔·唐纳德·沃尔什,在人生谷底时给神写信,一写11年,成就了《与神对话》,引导无数人从内心找回自我。“你是谁?你重要吗?你渺小吗?你到底是这些的哪一种呢?”所谓的宿命、成败、生灭取决于看待生命的方式。人生的际遇都是自我选择的结果,你可以活在自我创造的错觉中,也可以创造一个新的自我,神其实就是你自己。

  站在每个人的立场,认知每个人的神性。重新审视一些发黄的旧事,黯然神伤。中国老牌媒体人原《大公报》总编王芸生,“不卖、不党、不私、不盲”的办报宗旨曾让很多后辈敬畏。上世纪60年代初他违心写了《1926年至1949年的旧〈大公报〉》,临终前留下铮铮的实话:“真没想到,在那场围剿《大公报》的战斗中,我居然成了一个可耻的一员。是我自己把《大公报》埋葬了。《大公报》的阴魂该散了。”他说从于师于友于兄的角度,愧对张季鸾,弥留之际连说:“寄给他,我的白卷……”意识的迷茫,时代的错觉在这一刻冰释前嫌。

  如此令人费解的人性,悟与不悟隔着难以看得见的线。就像在非洲的好望角,据说大西洋与印度洋交汇处有一条明显的分界线,但当我置身其中却无论如何看不到,究竟有多少人能看的到呢?

  最新再版的战地女记者巴巴拉·塔奇曼撰写的《八月炮火》,让人深思历史的荒谬。这部有关第一次世界大战史的著作,美国前总统尼克松首次访华时当国礼送给周恩来。

  大战爆发前一年,英国学者诺曼·安吉尔出版了风靡欧洲的《大幻想》,各国领导人读这本书,大学讲授这本书。该书极力证明进入20世纪,战争产生的不可能性,大多数欧洲人也生活在这种错觉中。同年,一个德国退役将军正埋首著述的却是《德国人与下一次战争》,他扬言德国必须做出选择,“或获取世界强权,或是接受没落”。虽然各国领导人谁都不想打仗,结果却卷入了一场血腥的战争。而巴巴拉所探寻的真相是:你是否需要战争,从来就不在我们的掌控之中。

  客观的现实,隐藏多少主观的错觉。在央企“做大做强”的声浪中,规模的膨胀一向被外界诟病为利用垄断性资源,强势扩张。近日采访首家迈过3000亿元门槛的军工企业——中国兵器工业集团老总张国清时,他回应:“我们在对外并购重组上并不追求一股独大,而是希望借助一个好的股东结构来改善我们的公司治理。股东结构比股权结构更重要。”

  日本禅师铃木俊隆写过一本对乔布斯心灵产生深远影响的书《禅者的初心》,文中讲到了四种马:最上等的马看到鞭影,就知道主人的心思;次等的马要到马鞭触到表皮才懂主人的想法;下等的马要感觉皮肉痛才会跑;而最下等的马则非要痛入骨髓才会听话。在固有观念里,人人都想要当良驹。而铃木俊隆认为最糟的马最有价值。

  只有觉察自身的缺陷,才会专心一意的努力。

  文/姜苏鹏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